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著名的岳麓书院有两副“不著名”的楹联

2024-12-07 16: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诗词并称,与书法、篆刻相结合,是中国建筑的“门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和代表。

湖湘大地,文脉深远,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蕴含着深厚哲理、脍炙人口的楹联,因其增辉的书院殿堂宫室、楼台亭榭,都是有名的人文地标和山水秘境。

“湖湘探秘”系列之《楹联里的湖南》栏目,讲述湖南各地经典楹联背后深厚的内涵、风云际会的历史故事,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给予今人的人生启迪。

点击图片查看讲楹联视频。

金秋九月,桂花浮玉,正是可人天,岳麓书院人流如潮。

从前门进书院,映入眼帘的便是伫立于院中的赫曦台。台西面两柱上悬挂一联: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赫曦台联。

进入大门过二门,至百泉轩,其对面便是时务轩。时务轩正门联曰:

胸蟠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时务轩联。

相较书院中其他名气十足的对联,这两副联在世人中的传诵度稍显普通,但此二联具有深刻的教育思想——传道济民、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经世致用之才的培养,联通古今。

秋日的上午,记者特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殷慧,带领我们一起学习先贤治学育人的智慧。

01

左中括号

治学育才:重知力行,通天地人

左中括号

“面向东方一轮红日升起,朱熹才情大发,把他们看日出的地方叫做赫曦台……”从前门进书院行至赫曦台前,便有讲解员带领学生参观,正讲解赫曦台的来历,记者也驻足台前细细品味其历史韵味。

俯瞰赫曦台。

赫曦台原址为岳麓山顶。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建台于书院前,曰前亭,意在追念朱熹和张栻。道光元年(1821年),山长欧阳厚均发现赫曦台原碑刻,为存朱张故迹,改前亭名赫曦台。

台西面两柱上悬挂的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由清代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辅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所书。左辅(1751年-1833年)嘉庆二十五(1820年)擢湖南巡抚。此联是左辅在湖南巡抚任上为岳麓书院而作。

赫曦台。

上联“安”“利”“勉”出自《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意思是:对于五道三德的道理,有的人生来就知晓,有的人学习了才知晓,有的人经历了困苦才知晓,等他们都知晓了,却是一样的了;对于五道三德的实践,有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做,有的人为了名利才去做,有的人勉勉强强去做,等他们都成功的时候,却是一样的了。

“安”“利”“勉”是三种不同的治学与实践态度。上联意在告诉学子们不管初衷如何,如能融会贯通“安”“利”“勉”这三种情况,潜心治学,勇于实践,都能取得成功。

下联“天”“地”“人”出自《周易·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意思是:《易经》作为书,内容广大,一切都具备。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有天、地、人三才再加重复,故成为六爻。六爻正是天、地、人三才的道。

此联中“通”字运用巧妙,有精通、变通、开通之意,意在希望学者、人才能够与时俱进,将所学灵活运用。

同时蕴含书院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作为学生必须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广识博,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殷慧为记者解联。

上联以如何治学为中心,从知行关系入手,特别强调实践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重知力行;下联以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主张培养能够通晓天地、宇宙、社会人生规律且能灵活变通的人才。

上、下联虽角度不同,但殊途同归,皆是讲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左辅撰此联运用《中庸》《周易》的文化资源,注重践履,强调变通,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悬挂于赫曦台,与大门对联“惟楚有材”“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恰好呼应。

“这也是对孔孟、朱张教育精神的阐发与运用。”殷慧说道,“今天我们的大学强调通识教育,我想这副对联能够提供借鉴。”

02

左中括号

学以致用:心忧天下,济世救民

左中括号

从百泉轩与教学斋之间的石道步入书院园林,沿着石道向前,道路旁的竹林绿意盎然,尽头是麓山寺碑亭和时务轩。时务轩位于麓山寺碑亭北侧,与百泉轩隔池相望。

时务轩是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校——时务学堂而筑的纪念性建筑。正门有一联“胸蟠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为梁启超手书。

时务轩。

上联出自杜甫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杜甫关心人民疾苦为范例,旨在教育并期望时务学堂诸生要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感和求新求变的意识,面对“乾坤含疮痍”的现实,为“忧患何时毕”而去积极奋争。

下联最早出自元好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后亦有元代诗人曹伯启《咏怀寄赵君》“胸蟠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元龙”即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据《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在天下大乱之际,不忧国忧民,只知谋置家产,胸无大志,被陈元龙看不起。联中用百尺楼比喻,鄙视更盛,故云“气压”,蕴含忧国忧民之气盛。

下联用此典,期望诸生不要沉迷于“求田问舍”,而要“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激励诸生要有“气压元龙”的非凡抱负和豪迈胸襟,运用所学救世救民。

轩前的百年古树枝繁叶茂,直插天际,颇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与正门联所表之意可谓相合。站在古树下,看着眼前的时务轩及时务学堂旧址,不由遐思,在那个我们不曾参与的时空,日升月落,寒来暑往,学子们为实现济世救人的理想抱负而孜孜不倦……

1897年创办的时务学堂,引入了数、理、化等西方学科,培养新型人才。时务轩不仅是一座纪念建筑,更是新旧交替、传承与创新的记录者。

“作为维新变法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一向关心时务。此联也是如此,加之用典真切,句简语劲,气豪志雄,极有催人奋发的感染力。”殷慧点评道,“此联十四字,属短联,然所运用的两个典故,意蕴极其广深,十分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匡时救世的抱负与胸怀。”

两联都特别关注“为此文化所化之人”的文化建设和人的培养。比照当下,亦能启发我们对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为了什么培养人才这几个问题的思考。

点评嘉宾

殷慧

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教思想史”(多卷本)首席专家。兼任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朱子学会副秘书长和常务理事、中华朱子学会理事、韩国大邱国立大学礼节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主要研究方向:宋明理学,礼学。

原标题:《著名的岳麓书院有两副“不著名”的楹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