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是长江?
原创 锦公子 最爱历史
什么是长江?这或许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被问到的问题。
有人用唐诗宋词回答,有人用纪录片回答,有人用电影回答,有人用脚回答……这一次,我们用一本书回答。
长江的故事,总给人一种古今对话的沧桑之感,恰似浩浩汤汤的江水,从雪山落下第一颗水珠,绵延万里,奔向无垠的大海。
一头连接过去,一头通向未来。
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怀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怀着对地理文化的敬意,为长江书写一部传记。
今天,“最爱历史”团队成员锦公子的图文作品《万里长江五千年》正式上市!
5000多年前,太湖流域。
一个以玉石器闻名的古国在此诞生。古国的先民建造高台墓地、宫殿与祭祀场所,以及制作玉器。
有一件号称“琮王”的玉琮,上面描绘了栩栩如生的神人兽面纹。玉工用双手在每毫米内均匀刻出三四根流畅的线条,画成类似于饕餮的图案。这些玉礼器,与中原三代王朝(夏商周)的青铜器,一同揭开了中华文明礼制社会的序幕。
考古学者将江浙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命名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虽得名于浙江余杭良渚镇,但实际遗存有130多处,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太湖地区。
▲良渚文化玉琮。图源:图虫创意授权
考古学家苏秉琦则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模式,形容为“满天星斗”。其中,长江流域就出现了马家浜、崧泽、营盘山、良渚、屈家岭等文化遗址,如璀璨群星,熠熠生辉。
到了青铜时代,长江文化凝聚成别具一格的气质。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以及下游的吴越文化交相辉映。
驻足长江岸边,依稀可以看见,先民们点燃了文明的火种,与中国境内其他江河流域的先民一起汇入浩瀚星空。
一部万里长江传,半部华夏文明史。《万里长江五千年》梳理长江文明的源头,高屋建瓴,突出中华文明的“双河结构”,相信可以启发读者重新认识被遮蔽的历史。
1200多年前,三峡。
李白乘坐一叶轻舟,行至白帝城。
此前,他投入永王李璘帐下,却被朝廷定性为大唐叛臣,获罪流放夜郎。若无幸运之神眷顾,他的余生恐怕就要在遥远的边陲之地度过了。
万万没想到,一则赦免的消息突然传来。李白欣喜若狂,当即返程,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遇赦返回的路程是从今天的奉节到江陵,中间顺流穿过连山叠嶂的长江三峡。所以,李白的诗中留下了一千多年前长江生态的细节,即三峡两岸的猿啼声。
▲瞿塘峡。图源:图虫创意授权
在唐代,诗人过三峡,总是会写到“猿啼”。与李白同时期的杜甫有诗句说:“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长江山林遭到人类砍伐,大片原始森林消失,两岸的猿猴和犀牛、虎等动物退隐不见。长江水中,被称为“千斤腊子万斤象”的中华鲟、白鲟也因生态恶化、过度捕捞而难觅踪迹。
而今,如何守护长江,仍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时代命题。《万里长江五千年》不仅书写历史的诗意,还花了较大的篇幅关注长江的现状。这是活生生的江流,活生生的土地,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300多年前,金沙江畔。
徐霞客面对着咆哮的江水,若有所思。
此趟西南之行,是徐霞客一生中最后一次远行,也是最为艰苦的一次旅行。一来,他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二来,云贵高原对于当时的旅行者而言,是个险象环生的地界。
最终,徐霞客患上严重的足疾,双足俱废,不得不结束云贵之行,被人送回故乡。
这给徐霞客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他没能继续溯流而上,寻找长江的源头。古人一直误以为长江上游的支流岷江是长江的正源。徐霞客到云贵高原后,经过实地考察,才纠正了这一错误认知,将长江源头追溯到了金沙江。
但,金沙江依然不是长江源头。要寻找长江源,还得继续西行,抵达青藏高原上的“生命禁区”。
徐霞客死后335年,1976年,中国长江源科考队立下“不到江源心不死”的决心,骑马深入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山,寻找长江源。
严重的高原反应让科考队员头痛欲裂,甚至咳血。途中没有现成的道路,车马经常陷入沼泽之中,200多千米的路程走了8天。穿越辽阔的无人区,远远可以望见一列绵延的雪山群,科考队相信,他们要探寻的长江源头,就在雄伟的雪山上。
历经一个多月来的艰难进军,在高原上走走停停,不断修正路线后,巨大的冰川赫然出现在眼前,跨越生命禁区的科考队队员终于来到了长江“诞生”的地方——各拉丹冬雪山。
▲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图源:图虫创意授权
科考队员像徐霞客一样,勇敢地向长江发问,而长江于万年冰河的守望中回应他们。正是在1976年的考察后,长江全长确定为6300多千米,正式取代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第三长河。
每次读到寻找长江源的故事,我都在想,这就是中国人的寻根意识。哪怕是对自己的家族,很多人都要认祖归宗,更何况,长江是养育了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母亲河,中国人更想知道,她从何处来。
长江,是历史的刻度,是大地的史诗。写作《万里长江五千年》的初衷,就是希望做一本典藏级的地理书,将这一切具象化。
《万里长江五千年》是“最爱历史”团队成员锦公子的第二部图文作品。
全书采用“最爱历史”与“锦绣人文地理”团队擅长的新闻特稿式写法,以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地理为框架脉络,分段讲述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全景式展现长江五千年的时代变迁。
比如,在“长江源”部分,我们讲述了中国古人对长江源的漫长探索,以及近几十年来对长江源的发现与保护。
在“川江”部分,讲述了古巴蜀文化的神秘往事,以及巴蜀名城的雄起。
在“长江中游”部分,讲述了中国“龙腰”山河大地的俊秀、灵秀、奇秀以及历史的风云激荡。
在“长江下游”部分,又讲述了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大逆转的深刻原因,以及长三角名城不可复制的包容性。
▲摄影:卢奕霖
我们沿着传承五千年的长江文脉,述往事,思来者,同时又放眼当下,展望未来。
以地理地形为脉络,以历史人文为血肉,多维度、全景式再现长江流域5000年的自然与历史变迁,带您重新认识这条见证过沧桑巨变的母亲河。
与姊妹篇《中国古都四千年》一样,《万里长江五千年》为全彩印刷图书。除了深度有料的文字外,全书装帧精美、用纸精良,内含193张彩图,包括2张超长拉页。另有一张随书附赠的手绘地图《长江之“最”知多少》。
▲摄影:卢奕霖
现在,拿起这本《万里长江五千年》,可以享受来自长江的视觉盛宴,了解有关长江的一切。
在领略长江的壮丽风景时,右手一翻就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感受只此青绿的大好河山。
在品读长江沿岸的城市发展时,也有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呈现江南千古名城的繁华似梦。
读懂长江,这一本就够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