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从日本正仓院到吉美博物馆:文化遗产如何汲古为新?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整理
2024-12-09 08:09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近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行,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博物馆代表汇聚上海,共同探讨时代发展中博物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为期两天的“专题演讲”环节,与会的博物馆代表围绕“汲古为新——文化遗产保护与阐释”“和合共生——联结全球化与本土化”“擘画未来——科技赋能与公众参与”三个专题分别进行探讨。

在有效保护历史文物的前提下,博物馆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对文化遗产进行重新诠释?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文化遗产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保持其相关性和生命力?围绕“汲古为新——文化遗产保护与阐释”这一议题,看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及正仓院和中国山西博物院等如何探索实践,汲古为新。

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现场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主席雅尼克·林茨发表题为《再“现”过去:博物馆的角色》的演讲,她分享了吉美博物馆的具体案例,表达了在瞬息万变的当下社会,博物馆如何创新公众与艺术的互动方式,从而展现博物馆与当代社会的紧密联系。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主席雅尼克·林茨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自1889年在巴黎创立以来,已历经近150年的发展,成为法国乃至欧洲收藏亚洲艺术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2022年11月,雅尼克·林茨上任为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新任馆长。她曾提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将一家20世纪的博物馆打造成一家21世纪的博物馆。上任后,她立即明确了将吉美博物馆打造为更受欢迎的文化地标的愿景,尤其注重吸引年轻观众和家庭群体。

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年,吉美博物馆将2024年定为中国年。她邀请中国设计师蒋琼耳将吉美博物馆的外立面创作成巨型的公共艺术,这一名为“Guardians of Time|时间的容器”的艺术项目让一向外观素雅的吉美博物馆为中国年披上了“红装”。

吉美博物馆 “时间的容器”外立面大型作品“民胞物与”

吉美博物馆 “时间的容器”外立面大型作品“民胞物与”

为什么要思考外立面的设计呢?“因为我们身处的世界对视觉的要求很高,它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作为一处文化地标要凸显它的存在感。” 巴黎的市民或游客可以从埃菲尔铁塔上面就能远远看到整个博物馆颇富象征性的红色外立面设计。

类似的这些举措激发了公众对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好奇心,同时揭示当代文化如何深深植根于丰富的历史传统之中。“我们并不只想改变这个博物馆的外观形象,也想传递出博物馆的精神。”雅尼克·林茨主席提到。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井上洋一做题为《举世无双的瑰宝——正仓院宝物的传承》的演讲。他分享了日本“一期一会”迄今已举办到第76届的正仓院展极其保护与传承。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井上洋一

坐落于奈良东大寺内的正仓院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珍藏着约1300年前的诸多世界级工艺杰作。这些宝藏中,有的经由遥远的丝绸之路传入日本,有的则是融合了大陆元素的日本本土制品。

正仓院

1946年正仓院首次展览

自1946年以来,奈良国立博物馆几乎每年都会举办正仓院宝物专题展览。每年的展品都会涵盖日常用具、乐器、服饰、佛教用品等正仓院宝藏所有品类,充分展现宝物的魅力。比如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黄金琉璃钿背十二棱镜都是世所仅存的宝物。另外,每年也会展出最新研究成果的作品。正仓院展每年都会举行,今年秋天已经举办到第76届,这样一个同主题的展览能够持续举办这么多年也是创造纪录的。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正仓院展每期只办17天,这么短的展期曾创造最高30万人次的参观纪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参观者络绎不绝地被正仓院展所吸引?因为大家都想要亲眼看看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正仓院宝物。这些宝物一经展出,至少相隔十年才会再次展出。

正仓院事务所近年引入了对宝物进行科学检测的工具,通过各种光学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复制原物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现在的能工巧匠们将日本的传统工艺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再现日本平安时代工艺的精湛与精美。

平螺钿背八角镜

保护与传承绝世无双的正仓院宝物不仅履行了博物馆为后代保护人类共有宝藏的重要职责,同时也不断发掘并展现了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的新价值与魅力。

山西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晓毅从馆藏资源出发介绍了山西博物院墓葬壁画的保护与展示利用。

山西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晓毅

山西博物院现有墓葬壁画面积近1000平米,时代涵盖北朝、宋、元、金、明和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国内博物馆墓葬壁画收藏中独树一帜。其中,山西省境内出土的北朝墓葬数量不多,但等级非常高,包括北齐东安王娄睿墓、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和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等4座北朝高等级壁画墓。其年代跨度从公元3世纪——6世纪,每一处都是世界瑰宝。

娄叡墓壁画 鞍马骑游图(局部)  

多年来,山西博物院不断创新搬迁保护修复技术,深挖馆藏墓葬壁画的文化内涵,打造“壁上”系列展览品牌,加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阐释墓葬壁画的当代社会价值,在墓葬壁画领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道路。

九原岗壁画墓发掘现场

山西博物院目前收藏的壁画均为考古发掘出土的墓葬壁画。由于原址不具备保护条件,从197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北齐娄睿墓时就做出了搬迁保护的决定。娄睿墓壁画的成功搬迁,为博物馆后期壁画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同时,壁画搬迁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当前的搬迁壁画流程包括,对壁画信息的全面数字化采集、对壁画地帐以及壁画本身的颜料进行化学分析、对壁画的病害做全面评估,最后再编制壁画保护搬迁方案。

法国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馆长洛朗·萨洛梅做了题为《艺术或历史?凡尔赛宫藏品管理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演讲,他希望通过一些改造措施,以便能够对其珍藏进行更好的展示,以及如何更好地呈现其过去的原貌。

法国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馆长洛朗·萨洛梅

凡尔赛宫以其恢弘的建筑规模和非凡的磅礴气势著称,是法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君主——太阳王路易十四倾力打造的权力象征。时至今日,这座昔日的皇宫已转变为国家博物馆,馆内收藏着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它们见证了皇室的昔日荣光。凡尔赛宫现在不仅是一座博物馆,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政治符号,每年吸引着多达850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如何向全球观众展现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必须持续探索,不断创新。

化身为巴黎奥运会马术比赛赛场的凡尔赛宫的美丽花园

凡尔赛宫 © Thomas Garnier  

他提到,凡尔赛宫作为昔日皇宫改造成的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展示其珍藏,这是很大的挑战。很多观众进入凡尔赛宫只能走马观花或随机地观看到一些展品,这并不是馆方所希望的。比如室内绘画或天花板的雕塑,它们原本就隶属于宫殿建筑的一部分,可能隐藏在暗处,观众不一定会注意到它们,对于这些作品怎么样进行更好的展示?凡尔赛宫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如何在人流中,在短短几小时的参观时间内让观众更好地发现并欣赏到这些作品,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是他们现在努力在做的工作。

肖像长廊© 凡尔赛宫 - Thomas Garnier  

镀金柜,展示三个带有中式装饰的蛋形花瓶© 凡尔赛宫 - Thomas Garnier 

此外,如何向观众展示历史上凡尔赛宫的原貌这也并非易事,凡尔赛宫的很多艺术品、杰作和装饰有些不复存在,有些在别处收藏,如何向观众阐释凡尔赛宫原来的样子?“凡尔赛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博物馆,我们希望做的就是保持它的真实,也能够和游客有更好的连接。”

日本国立文化财机构事务局长,东京国立博物馆总务部长所昌弘做了题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再诠释——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东京国立博物馆 》的演讲。他提到,博物馆在保护文化遗产时,只考虑文物本身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对文物修复师、修复技术、修复工具、修复材料等文化遗产保护其他方面也必须发展培养并代代相传。而针对这种整体性保护方法,博物馆应该如何参与其中,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贡献呢?

日本国立文化财机构事务局长,东京国立博物馆总务部长所昌弘

他以文物修复所需材料日本和纸为例,比如日本奈良县吉野町和纸工坊生产的高品质手工和纸常被运用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中,吉野町过去存在约300家手工和纸工坊,然而现在和纸工作坊的数量已经骤降,仅存数家。尽管和纸是修复中所必需的材料,现在已经很难购买到。他想以此说明,生产制作修复材料、工具的能工巧匠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中必要的一环。材料、工具的制作方法,制作人才如果不能持续传承,修复也终将消亡。那么不仅是日本,全世界的文化遗产都会遭受消亡的威胁。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和纸制作(图源:网络)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者、技术材料等的综合保护方面,博物馆可以作出哪些贡献呢?对于博物馆而言,做好本职馆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属不易,然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博物馆倘若只追求自身生存,所得又有什么?因而他深感这是日本对日本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进行重新解释的时机。

    责任编辑:顾维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