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澎湃新闻记者 常正尚
2024-12-06 10:0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2月6日从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政务信息官方发布渠道获悉,北京时间12月5日,我国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评审《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作为中国首批转名录项目之一,标志着这项技艺已从“濒危”走向“复兴”,这不仅是国际社会对该遗产项目的高度关注,更是对项目保护传承成效的高度认可,体现中国政府高质量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全世界范围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木拱廊桥是木拱桥的典型代表,曾在我国闽浙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福建寿宁、屏南和浙江泰顺、庆元、景宁等地。

泰顺·广贤桥 本文图均来自“浙江文旅政务”微信公号

据介绍,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泰顺县、丽水庆元县作为保护地,在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的指导下,15年来致力于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分别于2016年、2018年、2021年,联合福建省屏南县、寿宁县提交三轮急需保护项目履约报告,全面推进该遗产项目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切实提升保护水平和传承活力。

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上栋梁

各地在保护木拱桥过程中,强化机制保障,依法保护。如泰顺县印发《泰顺县文化遗产保护办法》,鼓励运用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开展活态传承,予以单座新建廊桥最高30万元补助资金;庆元县制定了《庆元县廊桥保护管理办法》《庆元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21年,《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正式施行,成为全国首个廊桥保护专项立法,不仅对泰顺廊桥本身进行“有形保护”,更对技艺进行“无形保护”,引导鼓励传承人积极参与木拱桥营造实践活动,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后继人才培养活动。2023年,庆元县、泰顺县还共同制定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全面推进廊桥的保护、研究、传承、开发、利用工作。

15年来,浙江通过新建廊桥及廊桥修复等项目传承实践,传承人带徒授艺,培育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3人、市级6人、县级11人。泰顺县出台《关于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人才环境50条意见》,将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列入高层次人才名录,享受高层次人才津贴。目前,浙江省共有11个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实践团队170多人,新建、维修木拱廊桥80余座。

据了解,2016年泰顺三座国保廊桥被冲毁及成功修复的过程中,组织曾家快、郑昌贵、赖永斌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主要技术力量投入到修复工作中,参与了救灾、抢修和修复的全过程,把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活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是传承人的存在为廊桥修复提供了必要条件;二是营造技艺在“解剖麻雀”般修复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研究;三是廊桥从冲毁到修复激发形成了全民救桥、全民护桥、全民爱桥的生动局面;四是文物修复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修复模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2019年6月,木拱桥营造技艺(泰顺廊桥修复保护工程)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2021年3月,入选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ICCROM(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全球文化遗产恢复和重建案例研究》,是唯一入选的中国案例。

泰顺·如意桥

2009年以来,泰顺举办了9届廊桥文化旅游节、8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县多次举办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保护研讨活动,多渠道开展宣推,丰富廊桥文化内涵,提升遗产项目可见度。2017年至2022年,相继拍摄完成《廊桥筑梦》纪录片、《风雨记忆》电视专题片、《泰顺廊桥立法专题片》《泰顺廊桥抢救修复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先后出版《庆元廊桥》《中国廊桥之都-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蜈龙华虹的生命升华——小说泰顺廊桥》等著作,动员全民参与廊桥保护工作。2017年以来,泰顺县全面开展“廊桥出海”行动,推动民间组织集资在台湾省南投县捐建一座“浙江泰顺廊桥”,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推动温州肯恩大学与泰顺县的校地合作,持续推动中国 “廊桥文化和精神”传播到世界,加强廊桥文化与海外交流、文明对话。

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进入保护新纪元。木拱化虹,桥通世界,期待通过各相关方的共同努力,该遗产项目为人类非遗项目履约探索更多经验,为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谢春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