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化中国行 | 在国博读懂文化中国:当百年国博遇到“文博热”
2024年12月的一个清晨,阳光刚刚穿过薄雾洒向冬日大地,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外,已经出现长长的队伍。9时一过,观众有序进入国家博物馆大厅后又继续排起了队。顺着这条队伍向前,几位身穿统一服装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询问、出示收款码、打包……整个流程有条不紊,上百人的队伍并不显嘈杂。这是国家博物馆为方便观众购买网红文创产品“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而临时设立的流动文创摊位。大约半小时后,3500件商品全部售罄,临时摊位撤销,一层大厅又恢复原貌。不知从何时起,国博凤冠冰箱贴化身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明星”,手持这件凤冠文创与馆藏真实文物合影,成为当下打卡国博的新方式。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体验区观赏文创产品。今年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包括凤冠系列、国博护 照、AR考古盲盒等。摄影\邓伟
文创迭代升级
爆火的两款冰箱贴上架时间都不算长,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介绍:“木质冰箱贴是今年7月开始上架销售的,到现在为止销售了大概4个月,而金属冰箱贴是今年9月27日才上架,销售时间还不到三个月,但是两款加起来的销售量已经超过50万件,而且这两款商品也带动了我们整个凤冠系列其他产品的热销。”
木质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供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
AR金属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供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廖飞坦言,凤冠冰箱贴成为“爆款”其实是一个很突然的现象。2023年6、7月份,廖飞团队看到社交平台上有人和孝端皇后凤冠合影,随后越来越多人效仿,于是决定围绕凤冠开发文创产品。而冰箱贴也不是第一款凤冠系列文创,在此之前已有四五款推向了市场。廖飞回忆,木质凤冠冰箱贴在7月19日15时左右到货,当成普通商品上架销售。当晚,1700个冰箱贴就卖完了。按照以往的销售经验,一款产品上架后,销量会慢慢上升到顶峰,平缓一段时间,再逐渐下降,而这两款冰箱贴起步就达顶峰,一直居高不下。“之前,我们最火的一款冰箱贴日销量也就在300件左右。就文博机构来讲,一般也就是这么一个状态。而我们现在日销量已达到3000多件,成十倍数的增长幅度。”
从业20年来,廖飞对于文创产业的变化有着深刻感受,“最早我加入国博时,可以称为文创1.0版时期。1.0版是什么呢?就是大家追求的是对文物的复仿制品。我们现在的文创产品里面,也可以看到一些复仿制品。而从2012年国博新馆建成以后,开始做真正的文创,当时更多是借鉴像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等国外文博机构好的文创设计理念,以此作为基石,发展自己的文创。如今又经过了十几年发展,现在已经可以说,无论从种类、数量、创意等哪个方面来讲,国内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都比肩甚至超越国外。”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以文物为原型的文创雪糕
廖飞认为,取得这样的成果,很重要的一点是依赖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这对于文创产业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大概六七年前,3D打印虽然已经在运用,但是材料相当昂贵,我们很难用3D打印技术去制作一些文创模具,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材料价格已经下降,我们的文创制作可以大量使用3D打印来制作模具,成品也能够从平面到半平面,到现在实现3D立体效果。”
关于国博凤冠冰箱贴,网络上普遍反映的问题是——买不到,对此有人说“国博在搞饥饿营销”,也有人说“这是为了哄抬身价”。对此廖飞表示否认:“观众买不到,确实是因为产能有限。目前的产量已经从一开始的每天200件上升至每天3000件,”不过依然需要限量销售,“我们每天发放1750个号牌,每人限购两个,这样基本可以确保拿到号牌的观众都可以买到。”
今天,观众对文创品的品质要求也变在高。孝端皇后凤冠文物本身使用了很多复杂技艺,包括点翠、掐金丝、宝石镶嵌等,它上面共使用了百余颗红蓝宝石、五千余颗的珍珠。作为一件精心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突破了一体成型的平面工艺。金属冰箱贴上突出的6个凤头必须手工安装,正面的10个流苏、20颗珠子也需要手工串起来,还有几十颗红蓝色的小珠子,都需人工一颗颗点上去。“木质冰箱贴中间有一颗宝石,如果我们采用正圆形宝石,制作起来更加简单,也不存在粘歪了的情况,但是我们依然选择使用椭圆形。”这是因为中国传统首饰镶嵌宝石,并不像西方那样讲究打磨成多少面或是固定形状,而是更愿意追求原始状态,追求宝石单个够大。“我们凤冠冰箱贴上的所有宝石选择也遵循了这一点,宝石都是随形的,这给制作的过程增加了难度,”廖飞说,有些购买者拿到手有时会觉得这个宝石贴得有点歪,只要换成圆形宝石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团队还是想借由这些设计,让观众体会一些中西方文化传统上的差异。
国宝文物荟萃
博物馆文创被排队抢购的背后,折射出近年来我国“文博热”的持续升温。来博物馆看展览、看文物,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据统计,截至11月28日,2024年国博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9187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同比增长10%。暑期,国家博物馆每天有近160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国庆假期,国博预约最高峰日达121.6万人,7天平均每天约有95.4万人预约。即便是在淡季,每天也有近52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国家博物馆开放运营的常态。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参观后母戊鼎。摄影\周冉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作为中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国博地下一层展厅“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是世界上唯一系统展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灿烂文明的展览,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共展出文物2026件,其中仅一级文物就多达521件。在这条展线上,你可以看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许多重量级国宝文物,例如被誉为“彩陶之王”的漩涡纹彩陶四系罐、将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新石器时代鹰形陶鼎、国内所见最高的良渚玉琮、“青铜之王”商代后母戊鼎、有“世界上最早冰箱”之称的战国青铜冰鉴、还原古代苏门犀形象的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牺尊、书写了秦始皇雄心壮志的琅琊刻石……一件件珍贵的古代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参观三星堆突目铜面具。博物馆文创被排队抢购的背后,折射出我国文博热持续升温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家博物馆于2024年9月底推出“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系统展示馆藏革命年代的红旗、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星红旗和党旗、革命题材经典美术作品等红色文物60余件,以及100张新时代以国旗为主题的高清照片,并首次辅以裸眼3D动态展示国旗,展现五星红旗的诞生过程和新时代国旗飘扬在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场景。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位于整个展馆的中心位置。策展人黄黎介绍:“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找不到那么宽的布,这面国旗是用几块布拼接起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4条接缝,五角星的右脚也是拼接起来。75年前的9月29日,为制作这面国旗,当时29岁的共产党员宋树信骑着单车满北京找布料,而我们展览开幕的时间定在9月29日,这个日子也是在向革命前辈致敬。”
推进文化交流
近几年,越来越多博物馆在免费开放的同时不断推出重磅好展,“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而文明对话展览为跨时空、跨文化、跨国界、跨馆际的交流合作打开全新视角。上海近年来大量引进高质量的西方文物艺术展,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在这一点上,国家博物馆也不甘落后。2024年,国家博物馆积极推动主题展览筹备工作,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同时,与国外博物馆加强联合策展,引进精品展览,稳步推进多样化展览交流。赴匈牙利民族志博物馆举办“食味中华——中华古代饮食文化展”、在首尔联合举办“三国三色——东亚地区的漆器”;引进“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展、“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等,都是国博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亮眼成绩。
其中,“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示了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珍贵文物。展品从古希腊充满艺术想象的日常用具、精美别致的妆容服饰,到令人叹为观止的人体雕塑,再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前1世纪近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古希腊对“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和多元创造。展厅内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嗅闻装置,邀请观众躬身闻一闻玫瑰、莎草、没药等古希腊人使用的香料,并在尾声部分安排了古希腊风格的小剧场,让观众通过观赏艺术影片引发对美的思考。截至11月27日,展览门票已销售40399张。
展览推出的同时,相关文创产品也迅速成为爆款。“我们现在已经做到展创同步,团队提前5个月就深入研究展览及展品内容,经过设计师二次创作,围绕美神阿佛洛狄忒的金苹果故事为主线,延展出五大女神主题系列产品以及金饰品系列产品,共计50余款。”廖飞向记者介绍,开展前三天,阿佛洛狄忒冰箱贴、爱神冰箱贴、蛇形金饰品以及爱神金饰品系列,均被抢购一空,开展仅10天就有10余款产品断货。
今天的国家博物馆,荟萃了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专长的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年近耄耋的老专家,也有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他们与百年国博一道,以创造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暖心的社会服务为己任,努力实现引领广大观众读懂中国、读懂世界,为建设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作者:周冉
编辑:周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