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爱护土壤,关乎你我!12月5日世界土壤日
【中国绿发会讯】海湿·引言:2024年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为“爱护土壤:测量、监测与管理”,强调准确的土壤数据和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土壤特性、就可持续土壤管理作出知情决定、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图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世界土壤日
世界土壤日定于每年的12月5日,旨在提高人们对健康土壤价值的认识,并推动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于2002年提出设立这一纪念日的建议,2013年6月,粮农组织大会通过了这一提议,并提请联合国大会批准。2013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2014年12月5日作为首个世界土壤日。
图源: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地球的皮肤
土壤是一个由营养元素、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有机体等生物元素和非生物元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保护层,与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五大圈层。土壤覆盖在陆地上,像皮肤一样保护着地球,并为无数陆地生物提供养分。因此,土壤学家常将土壤比作“地球的皮肤”。此外,健康的土壤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
图源: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在风化作用如风、阳光和雨水的长期影响下,岩石逐渐被分解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最终构成了土壤的基础——成土母质。
不同的气候特征赋予不同地区特异的降水和温度等自然条件,从而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合成和转化速率也有所不同。
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中最为积极的因素,它们参与有机物质的生成。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共同构成了土壤的有机质部分,这些有机质有助于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肥力和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形成的关键指标。
地形通过重新分配物质和能量,间接地对土壤形成产生影响。时间是展现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土壤与我们息息相关
土壤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支撑着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调节空气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土壤使我们能够种植人体所需的各种蔬菜和植物。据估计95%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在土壤中生产!此外,土壤还提供植物所必需的18种天然化学元素中的15种。
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开发新药所需的化学和遗传资源的重要来源。土壤微生物可用于生产抗生素。例如,青霉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它来源于土壤中的一种真菌。对健康土壤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有助于改善食品安全,防治病虫害。
什么是土壤生物多样性?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定义,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地下生物的多样性,既包括基因、物种及其组成的群落,也包括它们所贡献和所属的生态复合体,还包括土壤微生境及景观”。
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占地球生物多样性总量的25%以上。据估计,一茶匙土壤中含有大约500亿个微生物。
为什么土壤生物多样性很重要?
土壤生物负责若干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环境、经济和健康方面的影响。它们在农业、人类健康和气候调节三个不同领域的贡献:
农业
土壤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肥沃程度以及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健康的土壤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不仅产量更高,而且营养价值也更丰富。土壤中的微生物在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增加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升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的水分渗透和保持能力,减少了土壤侵蚀的风险。同时,土壤微生物还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其他营养元素,例如磷和锌。
土壤生物多样性不仅影响养分的有效性,还增强了作物的适应性。通过生物多样性,可以实现生物防治,增强生态系统的功能,自然控制害虫,如有害昆虫、螨虫、杂草和植物病原体,从而显著降低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
人类健康
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并促使植物产生有益的化合物,比如抗氧化剂。摄入富含抗氧化剂及其他营养素的植物,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激素水平,从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因此,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促进更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实际上,新的研究发现,早期接触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可能有助于预防一些炎症性疾病,包括过敏、哮喘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土壤微生物还被用于制造药物,例如抗生素和疫苗。
气候调节
土壤生物在调节气候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参与了碳的捕捉和储存过程。
农业活动每年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为排放量的10%到12%,主要归因于合成化肥的使用、不当的土地管理、反刍动物产生的甲烷以及粪便的存储。通过增强土壤中碳和氮的循环效率,土壤生物能够降低农业对合成肥料的依赖。在施用化肥时,这些生物能够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更不易挥发的形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另外,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于土壤碳的长期固存至关重要,这一过程涉及从大气中吸收碳并将其长期储存在土壤中。这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健康土壤中储存的碳量超过了大气和植被的总和。
土壤面临的十大威胁
根据粮农组织2015年发布的《世界土壤资源状况》,水土流失、土壤有机碳损失、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土壤酸化、土壤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封闭、土壤压实和涝灾是土壤面临的十大威胁。
土壤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人为威胁
农业集约化对地上和地下生物多样性均有负面影响。传统的大规模农业通常采用破坏性的土壤管理方法,农业对化学药品的依赖包括化肥和杀虫剂会危害土壤生物和土壤功能。土壤生物群落也受到一些土壤管理措施的威胁,例如耕作。这种做法改变了土壤性质,包括土壤有机质(SOM)和养分有效性。大规模单一栽培的生产也不利于土壤生物多样性,因为它限制了有益的细菌、真菌和昆虫物种的存在。
气候变化也对土壤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土壤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然而,不断上升的温度可能会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光合作用,从而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反过来,这又加剧了生物和植物物种之间对资源的竞争。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和与气候有关的灾害,包括暴雨、严重干旱、野火、荒漠化和季节温度波动加剧。
保护土壤,人人有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土壤。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从南到北自西向东,不同的土壤孕育了截然不同而又丰富奇妙的多样性。土壤的健康关乎人类可持续的未来。
可持续的土壤管理方法,如少耕、轮作、增加有机质和覆盖作物,可以改善土壤健康,减少侵蚀和污染,提高水的渗透和储存。这些做法还能保护土壤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肥力,促进碳固存,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或使用可以完全降解的全生物降解袋,外出购物时也可以自备环保袋。进行垃圾分类,妥善处理垃圾,减少对土壤的危害。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使用有机肥,不随意丢弃农膜、农药包装袋。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在2024年12月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投资土地的未来:UNCCD资金需求评估》,到2030年,至少需要2.6万亿美元的总投资来恢复超过10亿公顷的退化土地并增强抗旱能力。
根据报告,全球用于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投资从2016年的37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660亿美元。然而2025年至2030年期间每年需要3550亿美元来弥补资金缺口。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每年已经给全球经济造成8780亿美元的损失——远远超过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投资。这些成本包括农业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碳损失的社会成本以及干旱造成的损害。
投资土地恢复可带来深远的好处。恢复超过10亿公顷土地将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如碳封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些投资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回报支持实现关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包括减贫、零饥饿和气候行动。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文|YJ
编辑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欢迎评论
【参考资料】
https://www.decadeonrestoration.org/stories/soil-biodiversity-contributions-and-threats
https://www.cas.cn/kxcb/kpwz/201406/t20140606_4132542.shtml
https://nyncw.cq.gov.cn/ztzl_161/rdzt/dscqgtrpc_347647/pcgz_347649/202206/t20220628_10863213_wap.html
https://www.un.org/zh/observances/world-soil-day
https://www.fao.org/global-soil-partnership/resources/highlights/detail/zh/c/1309294/
https://www.unccd.int/news-stories/press-releases/new-un-estimates-show-world-could-save-billions-annually-and-earn
本文来自“海洋与湿地”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