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田野记丨青田两周:一只“宝箱”的开启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在浙南开展集体性田野考察活动,师生足迹曾踏遍温州各县乡村与城区。2016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简称“民地中心”)成立,大力推动地域历史研究,举办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并通过田野调查班的形式培养新型历史学研究人才。从2017年至今,华东师大民地中心在历史学系支持下已经举办了六届浙江暑期田野班。已经举办的田野调查班主要在浙江南部各县展开。每届田野班招收约40名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参加。在实际考察中学生会被分为多个小组,指导教师轮流跟不同小组活动,时间通常为两周。目前,已经举办的六届浙南田野班走访了超过500个村庄,已经访问老人四五千人。
2024年8月,由50名师生组成的第六届田野班在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察。白天各小组在村落中进行口述访谈,搜集民间文献,考察乡民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晚上田野班就近借用村镇的会议室讨论总结一天的得失,解决各小组在考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读搜集到的民间文献。回住所后同学们还要撰写田野笔记。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在书斋和课堂里度过,但在此次田野调研活动中,他们不仅接受了高强度的学术训练,增强了与人的沟通能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锻炼了身体和意志,而且还通过鲜活的历史存留与老人的回忆丰富了历史知识,学到许多通过田野研究历史的技能。学员们的所得并不限于历史学专业,他们撰写的田野笔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如同经受了一次洗礼;他们是如此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历史,以至于有人觉得自己就生活在历史的长河里,从而重新定位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关系;行走在一个个村落中,有的同学竟然神奇般地驱散了终日盘桓在心头的“无价值感”,发现了自我生命的意义,田野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魔力之所在!
2024年8月4日至19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和民地中心组织举办了第六届“暑期田野调查班”。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40余位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在中心冯筱才、李世众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浙南丽水市青田县,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学员们每天从早到晚,结合实地调研,发现问题,搜集并解读史料,相互辩难、相互启发,沉浸于学术生活。
8月9日,我们考察小组来到了方山乡周岙行政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村中百分之九十的村民皆为郑姓,据文献记载,郑岸郑氏是在明代万历初年由方山乡郑岸村迁徙而来。青田是著名的“侨乡”,数以万计的人们选择出洋谋生,这个村也不例外。当我们行走在村间小道时,几乎没有见到村民。据村书记透露,该村目前常住人口仅有二十余人,且绝大多数为老人。
民国时期,这个村出过一位名人——郑铭岩。1930年代,郑铭岩下南洋去到菲律宾定居,并开设上海书局,生意相当红火。抗战期间,郑铭岩编印宣传手册,举办义卖活动,获得资金三千多元,用来救济难民,获赠浙江省政府颁发的“义溢瀛寰”牌匾。其故居如今也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建筑,成为村中仅存的遗迹之一。可惜的是,“郑铭岩故居”处在上锁的状态,我们没能看到房屋的内景。除郑氏故居以外,村口还有一座雅碓殿,该殿碑文上刻有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字样。1995年,该寺庙毁于大火,1999年重建,最近又重新装修,历史信息相当稀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下碓村目前人口稀少,村里并无祠堂。逢年过节,下碓村村民都会前往郑岸村的“郑氏祠堂”烧香祭拜。
经过上午“失望”的考察,我们小组并未收获太多有意思的历史信息。之后我们来到了书记家中,我们一边与其父亲交流,一边也浏览了2003年版本的郑氏族谱。我们还获知这个村目前仍保藏着老版本的族谱文献。小组成员终于显得兴奋起来。
然而,这种兴奋没有持续太久。这个村的族谱、契约文书等文献被存放于一个“宝箱”之中,该箱需要三把钥匙同时解锁才能开启。该村郑氏共四房,大房、四房同样迁走了。负责修谱的是二房的郑安典,他也是村里对历史文化较为谙熟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前后编修新谱时,郑老先生为了寻找材料在外地出了车祸,目前身体状况仍然不佳。三把钥匙则分别由二房的郑焕龙、郑岳建以及三房的郑全锦保管。可惜村中仅有郑全锦一把钥匙,郑岳建目前在河南做生意,郑焕龙则住在山口镇,二位都不在村里,我们拿不到这两把钥匙,无法打开宝箱。
面对遭遇的挫折小组成员并未轻易放弃,我们迅速向附近的其他小组寻求支援。下午,由一位开车的同学负责将山口镇的老人接回村里,我们又通过电话得知在河南做生意的那位果然是把钥匙留在家中,目前由他的哥哥代为保管。至此,我们算是集齐了三把钥匙,最终打开了“宝箱”。
小组成员与“宝箱守护者”的合影
刚打开箱子的瞬间,映入眼帘的是最上方的两本现代新修郑氏族谱。但是当郑全锦老先生把那两本新的族谱拿开之时,我们被箱子中保藏的大量契约文书所震惊了。这些文书都被卷成一包一包的形状,并用枯柴秆系起来。我们随后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一包包“文献”,经过简单的翻阅,我们发现里面主要有一本光绪年间的老族谱,以及大量的契约文书、账簿、山林股份书等等。时间段上,这批文献主要从明正德年间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该村藏明代正德年间契约
晚上回到酒店以后,我们对这一次魔幻的经历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我们在收获关键信息后并未选择放弃而是坚持询问,这是至为关键的,最终我们得以集齐三把钥匙。当然,我觉得我们小组自身的努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下碓村和附近村落因山林利权问题常年诉讼,这一过程持续了上百年,故而下碓村有意识地保管着这些重要的“文书凭证”。时隔数年,这些古老的纸张以及上面的文字才得以重现,并被我们目睹。当然,保管这些材料的老人亦十分友善,并未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存有太大的敌意。正如郑全锦老先生所说,当时下碓村寻找保管钥匙的候选人时,看重的就是忠厚良诚的品质,最后选择了上述老中青三位来一同保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