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止杀虫剂,膨大剂生长调节剂也都下乡了|重视农村农药污染
【中国绿发会讯】近日,在“环保组织参与推进新污染物治理的行动交流会”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会”)化学组工作人员在讨论环节以《环境与生命的双重危机——乡村农药污染问题》为题,与参会嘉宾一起讨论了关于乡村农药污染的问题。
工作人员根据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现象,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乡村农药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是农村随处可见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问题;二是农药的过度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三是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绿会化学组工作人员在一次乡村调研过程中,在不到500米的一条乡村小道上,捡拾到了70个农药瓶。此外,还捡拾到了很多塑料袋,塑料袋上标明了“生长调节剂”等字样,还有的写着“膨果百分百”,毫无疑问,这应该是所谓的“膨大剂”,上网搜了一下,膨大剂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
这些难以降解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通常是塑料、玻璃、铝箔等材料制成的,散落在田间地头,不仅造成了严重的 “视觉污染”,还破坏土壤通透性,影响植物根系正常生长;而玻璃碎片藏于田间,容易划伤田间作业人员和牲畜,给人畜安全带来隐患;并且这些包装物内残留的农药废液,会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造成直接污染,甚至还可能导致牲畜中毒、鱼虾死亡。
据绿会化学组工作人员统计,这些农药瓶的瓶身标签上,均明确标明了“低毒”字样。这些低毒农药,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首先是施药过程中,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其次是对施药者身体产生直接影响,有些农民防护意识薄弱,在施药过程中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甚至连口罩都不戴,曾出现有的种植户在施药后身体出现过敏、哮喘等症状。最后是施药之后,对环境的整体影响。就算是单瓶是低毒,使用的数量多了,其毒性累积自然会高;最明显的是对土质的影响,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明显呈酸性化,土壤空隙度变小,土壤板结严重,土壤肥力下降。这是因为农药除了是害虫的杀手之外,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等其它生物等,也是一网打尽。所以,失去生物存活的土壤,也失去了生机。
此外,农药对水源的污染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农药可能通过雨水和农田排水流入水体,从而危害水中的生物,影响水质,甚至影响人畜饮用水的安全。在一些乡村地区,由于农药的过度使用,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体均受到了严重污染,水中的生物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有些水体已经无法供人畜饮用。
广西稻田。绿会研究室供图。
据工作人员观察,目前农民在使用农药上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认为农药制剂含量越高越好。其实,从绝大多数情况来看,农药药效的发挥一般是与助剂协同发挥的,比如提高其附着、渗透等作用。制剂中原药含量过高或者直接使用原药,一般会降低药效的发挥,但在实际的农药使用中,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反而要增加有效成分的绝对用量。
误区二:认为药效越快越好。任何一个农药都有其作用机制,其药效的发挥有其自身规律,效果会有一定差别,但都有一个合理的范围。有些厂商为了迎合农民追求药效快的心理,通过添加隐性成份来突出自己的产品效果,尤其是添加禁限用农药,但所带来的安全及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误区三:随意变更用量。农药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安全用量以及合理用量的问题,过量、过度、过频用药都会带来很多问题,既造成了浪费,导致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增加,还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但是,实际施药过程中,农民忽视说明书上的剂量标准、随意改变用量是普遍现象。
在乡村地区,由于农民本身缺乏科学的专业种植知识,不懂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一些农民见虫施药、见病施药、见草施药,过量、过频使用农药,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导致病虫草害抗药性的增强。
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尊重自然规律,接受生态农业的知识,把生命健康、环境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化学农药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束缚。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Yang
审核 | 橡树
排版 | 语
本文来自“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