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汽大众华丽转身,续写下一个40年波澜壮阔
在中国汽车行业的40余年历程中,上汽大众之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意义无疑是开拓性的。它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培育者,也是中外车企合资合作相关法律的亲历者、推进者,它更是让汽车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贡献者。
在《从桑塔纳到ID家族:上汽大众40年的国民记忆》一文中,我们讲述了这家中德合资车企在燃油车时代的成长历程和高光时刻。而在新能源时代,上汽大众的转型动能和多项开创性举措也仍然是值得汽车行业学习的标杆性存在。
“腾笼换鸟”,巧妙转型
事实上,早在21世纪头一个十年里,中国就高瞻远瞩地开始布局新能源车领域了。从2001年万钢从德国奥迪回国工作提出“863计划”,规划“电动车、混动车、燃料电池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和电池”的“三纵三横”路线,到2009年国家提出“十城千辆”新能源车推广计划,相比外国停留在企业层面的技术布局,中国早早地从更高的层面统一了思想。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转折点在2021年,当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为352万辆,而2020年为136万辆。
但如果将时间线再向前平移十年,2010年时,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还只有7200辆,直到2013年,体量也不过1.76万辆。转折点在2014年,当年新能源车销量猛增5倍,达到了7.48万辆。那一年,特斯拉Model S面世,风靡全球,打响了新能源车市场加速冲刺的发令枪。
2015年,上汽大众布局,计划将安亭生产基地打造成集管理总部、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基地为一体的现代化总部园区。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上汽大众和安亭镇共同筹备,安亭镇先支持相关用地来新建MEB工厂,上汽大众一厂继续同步生产燃油车,这样就为上汽大众布局新能源争取了3年多的时间窗口。这样一来,上汽大众就能更从容地进行新能源车的研发和生产。
等到MEB工厂建成后,汽车一厂的员工也完成了新能源车相关的培训,顺利切换到新能源工厂工作。这样一来,上汽大众不仅实现了新能源车的快速布局,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生产中断的风险。2015-2018这三年,恰好是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冲刺销量极值的3年。若没有这番“腾笼换鸟”的机智操作,上汽大众或将与这三年中国车市的高光时刻擦肩而过。
作为上汽大众总部所在地的安亭镇,也在此过程中与其双向奔赴,实现了上汽大众的“无缝转型”。当然,这只是双方珠联璧合的案例之一,此后双方开展的一系列深化合作,也助力着这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汽车重镇实现了产业生态的升级重塑,这点后文会展开。
回到这个总投资超170亿人民币的MEB工厂,它采用了尖端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制造技术,每天有超过1400台机器人在高效地执行任务,是个名副其实的“黑灯工厂”。在这里孕育的ID.4 X、ID.6 X、ID.3等一系列纯电动车型,也是深受市场青睐。目前,上汽大众ID系列销量已经累计突破10万辆,占据了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半壁江山”,成为合资纯电销冠。
从合资1.0到合资2.0
随着智能电动战略逐步深化,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和节奏,上汽大众的新能源转型也从引入大众全球车型,转变成技术合作,上汽和大众各自拿出最强、最新的技术储备,共同打造符合新时代的新能源车。
2023年12月,安亭镇发布官方消息,将“全力支持上汽大众转型”列入2024年重点工作,将加快推动大众地块资源盘活、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奥迪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5月,上汽集团与奥迪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智能数字平台, 11月奥迪正式发布的新品牌AUDI,将基于该平台打造多款豪华智能电动新车,并将于2025年年中起陆续推出市场。从四环到AUDI,此番深度合作不仅展现了奥迪在电动化战略转型中的前瞻视野与强大魄力,更被视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探索与创新的一大亮点。
双方的合作还在持续加深。2024年6月27日,上汽大众新能源技术合作签约在上海举行。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发3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2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德双方共同为合资企业“技术赋能”。
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其中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打造。
在具体分工上,奥迪方面主导了车辆的总体设计与性能调校,确保其秉承品牌一贯的高品质标准与驾驶体验;而上汽集团则发挥其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及电气化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为AUDI E概念车注入了前沿的智舱、智驾等智能化元素。此番合作,真正实现了双方技术与资源的深度融合,将“美美与共”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充分诠释。可以说,上汽大众是合资1.0时代的开创者,更是合资2.0时代的拓荒者。
续签合约,合作升华
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在近日签署了延长合资期限至2040年的协议,这既是大众集团持续扎根中国市场的决心,也是双方对中国汽车产业以及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
实际上,上汽大众的中外两方合作,既是企业层面的技术合作,更将共同助力产业升级。为此,嘉定区与上汽大众正合力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一方面,嘉定区与上汽大众开展联合招商,积极引入大众上下游核心供应商,不断延伸符合新时代的汽车产业链;另一方面,嘉定区搭建了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帮助本地优质零部件企业融入上汽大众供应链体系,打通供需订单“内循环”通道。
在当前的中国市场,中国品牌销量份额已超6成,合资车企遭到挤压。而在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看来,中国汽车市场拥有强大的创新活力及增长动能。
动能来自于哪里?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也非常清晰地点明了40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发生的变化,“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方兴未艾,智能化席卷而来。”而中国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技术储备和最庞大的智能电动车消费群体就是“动能”。
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德两方的再一次续约,不仅是大众看好中国市场前景这么简单,也是中方愿意在新时代“赋能”合作伙伴,实现“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
从上汽大众的40年经历中,外界既看到了跨国车企用领先技术培育中国产业链的杰出贡献,也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从追赶到领先的华丽转变。更难得的是,这家中国最早的合资车企双方,在这种角色和地位的转变过程中,关系变得更为亲密,合作水平也实现了升华。
正如某位合资车企高管所言,“期待合资失败绝不是中国汽车行业愿意看到的事情”,有理由相信,开拓了合资2.0时代的上汽大众不仅将持续保持强势地位,更将为其它品牌的转型做出标杆性示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