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人日报社评:员工集体已读不回,何尝不是一次“大声量”回复
这一事件的曝光对更多企业及其负责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提醒——要多一些平视、多一些换位思考,把尊重法律和人性化管理放在优先位置,把一线反馈、职工心声当成校准工作态度、发展方向和完善制度的契机。
“你们一个一个在这给我装什么”“以后我在群里发通知,不回复的一律按旷工处理”……据11月30日新黄河客户端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张陕西某企业负责人在员工微信群的聊天截图,其中提及“全面停止调休”等信息,由于无人回复,该负责人突然“爆粗口”,并直言以后发通知不回复的一律按旷工处理。此事引发广泛关注。随后,该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人都已读不回,这让我很生气”“发个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企业负责人安排相关事务后无人回应,确实耐人寻味。根据截图内容,该负责人宣布“停止调休”并@所有人的时间是当天22时05分,爆粗口的时间是4个小时后,即第二天凌晨两点多。对此,网友们的评论几乎一边倒——“老板半夜发信息也要回复吗?”“员工集体不回复,真的不是老板自己的问题吗?”“这种老板,我是一天都不想给他干”……
全体员工“已读不回”,其实并不是没有回应,某种角度上这甚至是一种更大声量的回应和反馈,只是企业负责人并未读懂员工想要表达的意思,反而做出了更过激的反应。如此态度强硬、行事任性的企业负责人,不仅无法赢得员工喜欢,也很难赢得公众的好感。
应该明确的是,企业可以根据其忙碌程度对员工调休作出一些安排,也可以深夜在工作群发布消息,但对员工是否会及时回应不能苛求。此番事件中,员工虽然没有回应,但他们的沉默以及诸多网友的评论,其实暗含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与当下的职场生态、职工权益可谓息息相关。
首先,是劳动者对“离线休息权”的渴望。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以外利用在线社交工具开展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诸如“下班是加班的开始”“离岗不离线”等情况逐渐增多。当前,从立法层面看,离线休息权尚处建议和探讨阶段,但司法实践中已有一些保障劳动者“离线权”的探索,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信号。
其次,是劳动者对落实调休等权益和制度的诉求。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这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但现实中,在有些企业,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并未得到切实落实和保障,在某些畸形企业文化的影响下,有的劳动者甚至产生了“请假羞耻感”。与此同时,超时加班、隐形加班等让不少劳动者深感疲惫又无可奈何,调休动辄被“调没”、一到下班就开会、团建总选节假日等情形并不鲜见。
再有,是员工对情绪价值、对更有人情味的职场生态的向往。近年来,劳动者对情绪价值是否被看到和满足、对个体是否被尊重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愈发看重,但诸如“你又不是医生,家人病了你回去也帮不上忙”“家里死人了先臭着”等言论令不少劳动者心寒。企业负责人一定要用“权威”和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话吗?不能多一些温度、尊重和善意吗?一定程度上,情绪不稳定的老板也是构建和谐职场生态的一块绊脚石,甚至可能阻碍企业发展。这种霸蛮的管理方式和思维,在那些能把“情绪价值拉满”的“别人的公司”的映衬下,更显低级。
正如有网友所说,临近年底,企业事情繁多,且事关企业发展与员工业绩,需要员工多付出一些,大家其实可以理解,如果能以人性化的姿态有商有量、尊重员工意愿,很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此前,有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以诚恳姿态向员工说明情况,并征求意见是否同意减薪,结果员工纷纷自愿与企业同甘共苦、共克时艰。
员工集体“已读不回”,这一事件的曝光对更多企业及其负责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提醒——要多一些平视、多一些换位思考,把尊重法律和人性化管理放在优先位置,把一线反馈、职工心声当成校准工作态度、发展方向和完善制度的契机。相较于一味服从,员工有体面、有活力,是企业更大的“富贵”。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