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照着这份指南,你将得到一条会呼吸的河流
原创 浙江水利 浙江水利
近日,省水利厅印发《浙江省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谋划实施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切实解决部分河湖水域空间萎缩、过流功能下降、堤岸过度渠化硬化白化、水体流动性差、连通性不足等问题,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维护河湖生命健康,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生境。一起来看具体内容。
为什么要编制印发《指南》?
河湖是生态系统和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浙江近三十年的河湖治理实践,经历了治理目标从防洪保安到生态和谐,再到富民惠民的演进升级,实现了治理理念从单目标到多目标再到系统治理的迭代升华。如今,之江大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较好地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了江河安澜、百姓宜居和经济繁荣。
新征程上,浙江通过总结安吉西苕溪乌象坝河段生态修复、龙游灵山港滩地修复等多项工程的探索经验,编制印发该《指南》,旨在引导全省各地合理有序开展河道治理,有效指导全省各地开展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进一步巩固治水成效,保持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丰富生物多样性,切实提升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指南》提出了哪些内容?
《指南》明确了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概念与要求,以遵循保护优先、安全可靠、因地制宜和系统修复为原则,创新提出“五维空间”建设目标,即:安全的行洪空间、脉动的水量空间、良好的水质空间、多样的生境空间、和谐的亲水空间。
此外,该《指南》还充分吸收了近年来我省在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理论成果、系统总结分析了我省河湖生态治理实践经验,以典型案例结合理论知识的形式,从河流形态、河道内生境、河岸带修复、堰坝生态化改造、水质改善技术等五大方面进行阐释,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1
河流形态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有条件拓宽时,应恢复自然蜿蜒、滩槽相间的平面和断面形态。无条件拓宽时应基于现有条件,在河床内实现临水岸线的蜿蜒曲折。
河道断面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典型案例:
瑞安曹村港新河疏浚拓宽,采取不对称的拓浚法,形成蜿蜒曲折、凹凸有致、富有变化的河道平面形态。
2
河道内生境修复技术
河道内应采取砾石群、生态堰、树墩构筑物、挑流丁坝等生态工法和材料,促进浅滩、深潭等地貌生境单元重建。
河道内卵石群构建生境修复技术
河道内挑流丁坝构建生境修复技术
典型案例:
安吉县西苕溪乌象坝段,对原有堆沙挖沙场地进行修复,结合深潭与浅滩构建,保留河道内滩地原生植被,并结合景观配置防冲耐淹的本土植物,为水生、陆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空间。
3
河岸带生态修复技术
河岸带应结合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要求,采用覆土工法、植生式挡土墙护岸、土工材料复合式生态护岸等技术进行加固和改造。
土工材料复合式生态护岸修复技术
木框架卵石生态护岸修复技术
典型案例:
龙游灵山港利用堤顶道路结合滨水绿道,串联河道、水库、绿洲、滩地、亲水圈等生态景观资源,并在河道和河畔林间灵活设置亲水步道,蓝绿融合修复硬化堤防,创造坡度陡缓有秩且多样的河岸环境,构建富民惠民、特色彰显、生态和谐的幸福河湖场景。
4
堰坝生态化改造技术
应采取减少堰坝数量、降低堰坝高度、放缓堰坝坡度、增设过鱼设施、修建人工鱼巢或抛石、修筑生态堰等措施,对堰坝进行生态化改造。
堰坝结合鱼道生态化改造技术
堰坝设置横坡生态化改造技术
典型案例:
松阳南坑源大堰头堰坝通过延长坝体,下游增设梯级跌水,平缓分级连接堰体上下游落差,增加粗糙度,减小流速,形成仿生态鱼道。
5
水质改善技术
通过组合水岸同治、生态清淤、水系连通、活水循环、生态沉床、水下森林、生态湿地等措施,实现河流水质改善。
生态清淤
生态浮床
典型案例:
安吉县南溪在老石坎水库库尾,利用一片高出河床2-3米的荒滩,以堰、路、岛、涵重塑微地形,构建生态湿地,引入多种乡土陆生、湿生、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物,改善入库水质。
来源:厅河湖处,省钱塘江流域中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浙江水利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照着这份指南,你将得到一条会呼吸的河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