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春作伴|18岁快递小哥张银赛:在外打拼才体会到家的重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甘磊 文字指导: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2019-02-06 08:31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18岁独自送快递,张银赛最多时一天送了270多单。澎湃新闻记者 李坤 拍摄剪辑(04:53)
【编者按】

曾经有人说,“95后”是“90后”的升级版。他们是特立独行的一代,拒绝任何标签,也更加难以定义。

今天的“95后”,有的还在读书深造,对未来有无限遐想;有的已初入社会,早早体验世间百态。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代表希望与未来的一代,深受互联网浸润,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也更为坚持独立做自己。

春节前夕,澎湃新闻联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启一场大型社会观察。我们选出5名“95后”大学生,每位学生跟随1名具有行业代表性的“95后”务工者踏上春运返乡之旅。

短暂的接触,从陌生到熟悉,这些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同龄人会发生怎样的心灵互动与思想碰撞?

春节期间,澎湃新闻推出“记录中国之青春作伴”体验式报道。该系列共计五组,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执笔,澎湃新闻记者全程指导并跟踪拍摄。“95后”对话“95后”,一次青春视角的呈现为您奉上。

1月25日,张银赛在返乡火车上。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李坤 摄

“我过的并不是18岁的生活。”张银赛今年18岁,几乎是上海年龄最小的快递员。

1月24日是他回家的日子,此时距离他到沪独自生活已快一年。上一次在上海火车站,张银赛和母亲分别时,还不自觉流下了眼泪。

过去一年多,张银赛曾先后在佛山、东莞、上海等地工作,独自在外打拼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家的重要。

但他坚持了下来,并扛过了快递员的两次“大考”——“618”和“双十一”电商促销。

回家这天,张银赛坚持工作到晚上7点。送完当天的快递,在深夜10点的上海火车站,他有些激动:“终于能够回家了。”

十多个小时后,父亲张体华在车站接到了大半年没见的儿子。张体华发现,儿子黑了,话多了,最让他高兴的是,儿子逐渐成熟,就要独立了。

1月25日,张银赛到家后和父母团聚。

两次“大考”后他坚持下来

张银赛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这让他时常被误解还是未成年。

“他是我们在上海最小的快递员了。”京东物流站点负责人周冬冬说,快递员要能吃苦,一般都是三四十岁有家有口的人能做下来,没想到18岁的张银赛能坚持下来。

周冬冬还记得,张银赛来找工作时,一脸稚气未脱,当时站里确实缺人,他决定让这个孩子试试,和张银赛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三个人。

经历了“618”,又经历了“双十一”,周冬冬想到会有人离开,和张银赛一起来的三个人都走了,但他没想到刚满18岁的张银赛能留下来。

张银赛所属的物流站点位于上海城郊。该站点有快递员22个,每天要配送2800余个包裹,平均到每个人是一百多个。到电商“大促”时,这个站点每天会配送8000多个包裹,时间持续一周。

“干到夜里十一点半都是可能的。”周冬冬说。

张银赛却认为不苦:“和之前比起来已经好太多,还有五险一金。”

在河南鹿邑老家读过高一后,张银赛就被老师建议学门技术,他去了漯河一所职校,在学校认识了初恋女友。但他觉得职业学校的氛围不适合自己,2017年便辍学外出工作,当时还未满18岁。

张银赛的第一份工作在广东佛山顺德的一家钢铁厂。女朋友和家人一起在东莞,他就通过网络中介平台在东莞找到一份流水线上的工作。

为了多赚点钱,张银赛在东莞的工厂每天加班到深夜,原以为能拿六七千元,结果一个月下来只拿到了一千多元。

张银赛有些沮丧,他决定到上海投奔亲戚,这一次妈妈和他一起。妈妈在超市找了一份售货员工作,而他做过包装工、股票销售员……直到去年5月成为一名快递员,这时他刚满18岁。

一个多月后,妈妈因家里有事离开了上海,张银赛想要独立,独自留了下来。

“那三个人都没有坚持下来,只有我干到了现在。”说到这里,张银赛面露自豪。

1月24日,复旦学生甘磊(左)体验送快递。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张银赛的一天从早上6点开始,1月24日是他在过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

他本来不该这么早放假,周冬冬说,因为张银赛和女朋友的双方父母准备见面,所以才特批他提前回家。

简单洗漱过后,张银赛便骑车从出租间到站点,一辆物流车开到后,负责卸货的同事连忙上车卸货,其他快递员则将一件件货分捡到自己的档口。“摆货也要有技巧,需要把后送的货放在最里面。” 张银赛开始装货,临近过年,饮料、酒水比较多。

早上9点半,张银赛出门送货。他负责的片区既有高档小区,也有拆迁安置房。每天走着重复的路线,似乎十分单调。

“这一家又买了尿不湿,他家有小宝宝。”张银赛十分关心客户的细节,在熟记房间号的基础上,主动去了解他们的各种生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和他们成为朋友。

有的客户电话打多了之后,张银赛能把对方的号码背下来。他说有些客户人特别好,有时送货遇到家里没人,对方告诉他把货物放在门口就行,“还让我不用担心,就算丢件也不会找我索赔。”

“冬天还好,夏天的时候要送的饮料往往特别多,很重。有一次客户买了好几箱红牛,恰巧电梯坏了,我只能一趟一趟地爬楼送过去。”张银赛搬着一箱矿泉水说道。

上海的夏天天气往往十分多变,“之前台风登陆那阵子,雨下得特别大,我的车坏在路上了。当时完全没有办法,只能一个人跑很远的路,到最近的五金店,借工具跑回来自己补轮胎,折腾了好长时间。好在那天送货没有耽误太多,客户大多还比较谅解。”

这一轮送货会持续到中午两点左右,中午张银赛会照常到路边店吃一碗9元的兰州拉面。拉面店老板也早和他熟络了,这家店也是张银赛筛选出来的,“实惠好吃。”

到下午3点多,卸货分货送货,这一轮得忙到七八点。

每逢“双十一”、“618”这样的网购高峰期,订单数量会剧增。张银赛说,自己最漫长的一次送货到深夜十一点半。有一次,他刚准备吃晚饭,客户突然打电话过来,急着要自己那份快递,希望立马送过去,张银赛不得不饿着肚子继续送货。

“七夕情人节的时候,很多客户买各种鲜花巧克力之类的礼物。那天订单特别多,而且客户大多急着当天把礼物送给另一半。”张银赛回忆,有一次客户在电话那头十分着急,但他实在没办法按照对方希望的时间送到,情急之下,只好自己叫了一个“跑腿服务”。这意味着,这一单他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自己倒贴钱。

“其实这点小钱都没关系,满足客户是最重要的嘛。”张银赛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他长期送货的双手却已磨出厚厚的老茧,完全看不出18岁的痕迹。

“小孩儿!”声音来自一家拆迁户小区的保安,仿佛也在提醒,张银赛真的还小。

张银赛和对方聊了一小会,两人关系十分融洽。“他和我是河南老乡,很照顾我,每次都很热心地帮我开门。“张银赛说。

虽然还是别人眼里的“小孩儿”,张银赛也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熟,这份成熟背后,是认真、淳朴与善良。

前不久的一个初冬夜晚,雨下得特别大。那天订单特别多,张银赛送货到深夜,骑车回家的时候路过公交站台。当时最后一班公交车已经开走了,依然有一个老爷爷在站台拎着麻袋,淋着大雨等车。

那晚,张银赛主动把老爷爷送回了家,“虽然已经不上学了,但我一直记得学校老师讲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月25日,张银赛向甘磊介绍家乡。

上次在车站哭了,这次在车站准备回家

依旧是晚上7点多,张银赛忙完了一天的工作。

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他回到在上海的蜗居之地“勤俭村”。

两间小房,一间摆着电动车电池、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另一间是卧室,对一个18岁男孩来说已经算干净整洁。

这处上海城郊的房子,是张银赛妈妈租下的,月租800元,唯一的不足是卫生间离得有点远,而且是旱厕。

房间门口,挂着一幅他画的漫画,一个蘑菇头小人旁边,用很粗的笔画写着极为显眼的“安排”二字。 刚刚换下工作服,张银赛多了些18岁男生的稚气。

“夏天就在院子里趁夜冲凉,冬天就去附近的澡堂子。”张银赛说,和厕所问题相比,一个人在外最大的问题是突如其来的孤独,特别是刚来上海的时候。

为了冲淡这份孤独,张银赛会在每周轮休时,“进城”看看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每天下班后,他时常和女朋友视频聊天。相对空闲时,他还会烧几个家乡菜,喝上一口酒,家的味道也越来越近。

张银赛的家乡在河南省鹿邑县,地处河南省东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因为家乡紧邻安徽亳州,他先买了1月24日晚11点半从上海前往亳州的K8366次列车,到站后父亲再开车接他回村子里。

为了赶晚上火车,张银赛已经提前将行李打包。走在郊区的小路上,他感叹在上海生活将近一年,终于要回家了。星空下的稻田,是都市难得有的僻静安宁角落。昏黄路灯下,微凉的空气也因为“返乡”温暖起来。

深夜10点的上海火车站,霓虹闪烁,人来人往,为宁静深邃的夜色增添了忙碌的气息。张银赛突然有些落寞,“上次在这里和妈妈分别的时候,我哭了,特别伤心。”

旋即,他又感叹,“现在要回家了,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啊,几个小时之前还在送快递呢。”

候车室的“返乡大军”大都行囊鼓鼓,大厅里播放着民乐《喜洋洋》,再一次提醒着人们新春降至。“现在到城里生活,感觉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河南人都喜欢在深夜过年,深夜吃年夜饭。小时候过年调皮捣蛋,四处闹腾,特别开心。” 张银赛这样说。

从深夜11点半到次日上午10点的硬座车厢,十分拥挤,甚至连过道里也躺卧着一群携着大包小裹的旅客。车厢内的暖气出了点故障,空气变得更加浑浊燥热,让人感到有点窒息。

在车上,张银赛通过听歌、看网络短视频的方式打发时间,“我喜欢民谣,比较喜欢赵雷的歌。我听的歌其实比较伤感,毕竟这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把生活过得积极一些……虽然工作的时候会受委屈,但是真的别想那么多,越想越难过,还不如开开心心呢。”

1月25日上午9点55分,列车到达亳州站。张银赛的父亲张体华早早就在车站等候。见到儿子,张体华眼里满是温暖,却又没表现出过于亲密。张银赛把行李放进了汽车后备箱,他有点晕车,在爸爸的车上睡着了。

40岁的张体华在路上说,儿子晒黑了。

1月25日,甘磊(左)陪同张银赛(右)回到鹿邑。

已经回不去了,因为肩负责任

张体华直接把车开到了张银赛姥姥家,这是张银赛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姥姥家的院子宛如一个小型动物园,有兔子、鸽子,一些家禽,还有两条狗。院门口养了十年的老狗一开始还在狂吠,随后认出了张银赛,发出“呜呜”的亲热声。

一只拉布拉多犬异常兴奋地跑来跑去,尽管被铁链拴着,却阻挡不了活泼的天性。张银赛和院里的堂弟堂妹一起逗狗,此刻的他,终于做回了那个18岁的孩子,天真无邪。

这条拉布拉多犬是张银赛女朋友的。她在东莞不太方便养狗,所以就托运到这里。离家近一年,张银赛惊讶,“现在它已经长这么大了。”

中饭在张银赛的姥姥家,晚上则安排在张银赛家。走到哪里,张银赛的妈妈尚书霞都牵着这只拉布拉多。

这是一个相对偏远的乡村,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泥土清香。田野里,放眼望去皆是麦田,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冬日的微风有些冰凉,却并不刺骨。村落里有不少自建农家房,院墙外几乎是清一色的带着“幸福路”“家和万事兴”字样的壁画,家家户户都在追求一种简单的富足。

张银赛的家在鹿邑县赵村乡大张行政村,距离姥姥家不远。那是一栋大宅子,建好才几年。因为经营着一家家具厂,张银赛的父母平时没有住在这里。张体华是个木匠,但张银赛不想子承父业,他更想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张体华对此表示支持。他说家具厂以前生意不错,农村很多人修房子都会添置家具,但现在跟风开厂的人太多,儿子应该出去长点见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二楼有两间房,一间是张银赛的,对面是妹妹的,16岁的妹妹读卫校,还在郑州一家医院实习。房子没有完全装修好。张体华说,这是给儿子准备的婚房,如果现在装修,到儿子结婚的时候就显旧了。

张银赛的桌子上摆着他和妹妹的合影,和女朋友的合影。一个原本用来装红酒的箱子有不少照片。照片上的张银赛,显得比现在更加青涩,发型有点叛逆。看着这些照片,他捋了捋自己的头发,“上班后就剪了这个憨厚的发型”。

“这些是我和女朋友的点点滴滴。”看着照片中一个面容清秀的女生,张银赛脸上溢满幸福。恋爱中的人总是有很多甜蜜,张银赛也曾和女友一起旅游、看电影。两人第一次一起看的电影是《你的名字》,“双份的票根我也都留下了。”

1月24日晚,甘磊陪同张银赛坐车去车站。

如今,张银赛只能和女友“异地恋”,偶尔在线聊天的时候也会吵架……但不管怎么样,他都很想念女友,下班后主动和她微信视频聊天。好在过几天,女友也要回到鹿邑老家了。

这时张银赛抽空接了个电话。之前客户下单时留错了号码,到处在找自己的快递。“你到了快递柜,给我打个电话我告诉你怎么取。”他这样回答。

“真怕休息太长时间,不想上班了。”张银赛说,休息后再上班是特别难的一件事,他想偷懒,最终责任战胜了懒惰。

1月25日晚饭时间,酒过三巡,张体华的话多了一些,“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要放手让他出去闯一闯”。

在张体华看来,儿子出去一年了,明显大方了很多,话也多了,言行举止也比过去成熟稳重。他叮嘱张银赛,快递是服务行业,一定要放低身段,细致服务。

在厨房里忙活了一阵,尚书霞满面红光地上桌了,她不太说话,轮到儿子给她敬酒的时候,她说:“儿子,我为你骄傲。”

新的一年,张银赛打算抽空考个驾照,这样他就能开车送货了,货拉得更多、也更安全些。

张体华表示,到那时,他会给儿子买一辆五菱之光。

16岁的张留洋挺羡慕堂哥张银赛的见识,他在老家帮父亲看一个超市。张体华说,“有机会你还是要出去看看”。

“叔,我就想出去看看呢。”张留洋点点头。

张银赛说,自己的确想在上海发展,但同时也有别的考虑,“我和女朋友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结婚之后在漯河买一套属于我们两人的房子,幸福地生活。因为我和她一起上职业学校就是在漯河,那座城市对于我们的感情有着很大的纪念意义。”

他说所有这一切决定都是自己做的,包括辍学、上职业学校、找女朋友。父母并没有从中干涉太多,他自己也并没有特别后悔。“我想早些独立,所以做出了这一系列的选择。”张银赛表示。

张体华夫妇对此给予理解,只要儿子开心,两个大人就很满足。他们为儿子的懂事与成熟感到自豪。

一次聊天的时候,张银赛不经意地提到,“有时候也会怀念曾经在学校的日子,可自己清楚,现在已经回不去了,因为身上肩负着责任。”

1月24日,张银赛在出租屋内收拾东西。

“95后”对话“95后” 

【甘磊VS张银赛】

甘:你当时为什么选择放弃学业,直接出去工作?

张:我在学校就是整天玩,后来觉得太自由了,没人管,慢慢玩腻了,不想玩了,就出来找工作了。

甘:做京东快递员之前,你还做了哪些工作?

张:在钢铁厂里面做过包装工,也做过股票销售。之前在东莞打工还被坑过。

甘:当时是怎么一回事呢?

张:我在网上找的中介,一进厂就天天是加班到深夜,最后才知道上当了。自己能力太小,对这件事情也无能为力……黑中介实在是太坑了。

当时太天真了,连基本的合同都没签过,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现在想想,进入社会,总会经历各种不如意,这些路都是要走的,挺过来就好了。

甘:来上海之后,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什么感受?

张:上海真的是一座大城市,特别繁华。一开始我真的很不适应,有点抗拒,很自卑,很想走。当时是和妈妈一起过来的,她找了一份家乐福超市售货员的工作,而我没成年,暂时还找不到工作,只能慢慢来。

甘:后来妈妈回去了?

张:对,当时老家那边有事情,所以妈妈做了一个多月就回去了。本来她想过一段时间再来陪我的,但我想更独立一些,所以也让她放心,不用过来。我就这么一个人留在了上海。

甘:工作做起来开心吗?

张:总体觉得挺好的,但是也有时候特别累、特别迷茫,甚至努力工作之后还被客户投诉,觉得挺难过。但是大多数客户人都挺好,我一直给他们送货,他们也挺信任我。

甘:从转学去职业学校、放弃学业,到现在成为一名快递员,一路走来,你有过后悔吗?

张:没有后悔,这些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当然现在工作之后,有时挺怀念学校的日子,但自己清楚身上有责任,我已经回不去了。

【张银赛VS甘磊】

张:你平时来乡下挺少的吧?在农村还习惯吗?

甘:挺好的。这里空气特别清新,刚才坐了十个小时火车特别闷,现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就舒服多了。

之前确实不经常来。每次来乡下,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大家虽然很忙碌很辛苦,但生活状态总体比较朴素自由,生活节奏比较慢。这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在城里长大,总归是少了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

张:你平时在大学挺自由的吧?

甘:并不是,大学还是需要踏踏实实学习的。

张:空余的时候喜欢做什么呢?

甘:挺喜欢听音乐的。我比较喜欢古典,空闲时会弹弹钢琴。当然民谣、爵士之类的也会去听。

张:你是学新闻的对吧?

甘:嗯嗯,学的是广播电视学。其实我也有很多决定是自己做的,在大二的时候我转过专业,从电子工程转到新闻学院。因为我数学物理基础很弱,电路课上起来很吃力,真的不想在自己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的领域去耗时间了,而且我也一直想更早去接触社会,所以就选择了新闻学院,接受记者这个领域的训练。

张:接触社会确实挺重要的,单纯待在学校上课的确没什么意思。

甘:有时候也觉得,我的个性太安静了,经常不太知道怎么和人沟通,转专业进新闻学院之前也为此焦虑过。之前我在公益机构做过短期的钢琴老师,发现自己真的不太会和小朋友相处,最后教学质量也不太好,就没有继续做了。

张:感觉你确实挺腼腆的。我刚出去工作的时候也这样,不太敢和别人说话,后来慢慢适应就会好一些。

甘:嗯,多接触社会总归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张:之前你还做过别的工作吗?

甘:在培训机构做过接线员,另外也在媒体实习过两个月,总体都还是短期的实践。

张: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甘:我挺希望在传媒领域坚持做下去的,在学校也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知识,在采访写作这方面也多找些机会去锻炼。其实我的长远计划也并不是特别清晰,觉得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让自己慢慢成熟起来。

    责任编辑:李闻莺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