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廉家风润万家 | 山西清廉家风故事展播㉛
●山西清廉家风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家风中汲取养分,以清廉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山西省妇联挖掘本地资源,录制了100个清廉家风故事,用故事传承优良家风,用声音传递廉洁文化,为清廉山西建设凝聚“家”力量。山西半边天开设栏目,持续展播山西清廉家风故事,敬请关注。
致
谢
本栏目内容均节选自《山西古代廉吏》,精彩的故事让我们深入了解山西廉政文化的丰厚积淀,感悟书中人物廉洁自律、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引导广大家庭汲取榜样力量、培树优良家风。特别感谢本书作者杨茂林、张文广的大力支持。
91
“节俭宰相”张俭
//
张俭(962—1053),字仲宝,辽代宛平人(今北京),著名宰相。
史料里说张俭“服弊袍不易,志敦薄俗”。关于张俭的袍子,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在很长的一些日子里,辽兴宗都感到奇怪,为何张俭的袍子那么破?且每次上朝下朝还总是这一件?于是就让内侍暗中用火夹穿个洞作为记号,后来果然证明他从未换过。辽兴宗就问了:“你的俸银不够花吗?要不然给您涨涨?”张俭摇头说:“不,臣的俸银足够了,是臣舍不得换。”当时辽兴宗崇尚奢侈华丽,所以张俭用这种做法来劝谏辽兴宗。辽兴宗很受震动,于是让他任意取用内府物品。张俭奉诏后只拿了三匹布出来,因此更加受到辽兴宗的嘉许重用。
92
“清贫宰相”司马光
//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人(今山西夏县),世称涑水先生,著名宰相。
司马光为官十分俭廉,“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儿时他就“不喜华靡”,“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岁中进士宫中搞庆祝宴会,每个当朝进士都要头戴三枝宫花,只有他“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他只好在头上簪了一枝花。
后来官至一品宰相,位高权重,但他心忧天下苍生,生活依然十分简朴。嘉祐八年(1063),宋仁宗曾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坚辞不收。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做人低调。身居宰相时,他身边的老仆还一直称他为“君实秀才”。一次,苏轼来访,听到仆人的称呼,不禁好笑,就戏谑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了,大家都称为‘君实相公’呢!”老仆大吃一惊,方知司马光已居于宰相高位了。
93
御赐“惟清”庞清
//
庞清(1361—1407),明代武乡人(今山西武乡),著名廉臣,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
庞清是明代开国著名廉臣。他虽然不是什么高官显贵,却因为“不畏权贵,辨冤却邪”,使他蜚声朝野,妇孺皆知。几百年来,庞清刚正不阿、清正为官的传闻,一直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庞清一出仕就受到了明成祖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钦点他为都察院监察御史。庞清没有辜负皇上的厚望,在监察御史的岗位上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除污吏、斗贪官,刚毅不屈、气壮山河,为重振朝纲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朱元璋曾严肃处理了几起大贪污案,其中最大的是郭桓案。庞清初步仕途,就参与了这件轰动朝野的“天下第一案”的侦破、调查、取证、起诉工作。他身负皇命,忠于职守、明察暗访、一丝不苟。首先,以确凿的事实戳穿了名为“贡品”的假象,打开案件的缺口。他在办案中那种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的胆略和不为假象所迷惑、善于捕捉机会、巧于突破、获取证据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得到了当朝同僚们的敬仰与赞佩,同时也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和重视。
有一次,朱元璋因急事召见他。当他气喘吁吁赶到金殿时,朱元璋向他问起因何迟到,他一时诚惶诚恐,略带口吃地回答:“送、送、送父还乡。”朱元璋见他面有慌色,口语不利,顿生疑心,认为有伪,便暗地派人立即出城向他父亲追去。当差官追上庞清的老父亲查看行装,打开木箱时,但见里面放置着上坟用的香火两把,“纸钱”数贯,另有大蒜一连而已。朱元璋得到回报后,深有感触。他想这庞清不仅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忠臣,而且还是一位不忘祖恩的孝子,真是忠孝两全、德才兼备,龙颜大悦,随即提起御笔,御书“惟清”二字,赐予庞清。
来源 | 山西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安泽县妇联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清廉家风润万家 | 山西清廉家风故事展播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