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地平线副总裁余轶南离职,进军机器人领域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余轶南创业的这家公司其实可以看作地平线做机器人的延伸。
今天下午,据 21 财经援引多个知情人士消息称,地平线副总裁、前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余轶南已于近期正式离职。离开地平线之后,余轶南将进行具身智能创业,主要做消费级产品方向。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余轶南创业的这家公司其实可以看作地平线做机器人的延伸,双方会在股权融资上有联系。余轶南做机器人相关创业,也得到了余凯博士(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的支持。”不过,上述消息并未得到地平线方面的回复。
据报道,余轶南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读博士时师从谭铁牛院士,研究方向便是深度学习;2013 年,他在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时也一直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方面深耕;余轶南 2015 年加入地平线,是地平线的第 5 号员工,也是地平线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在地平线近 10 年的任职期间,他也没有脱离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等研究方向。
目前,具身智能已经成为大模型在产业落地的一大热门方向,应用场景包含家用服务机器人、产线机械臂、在工厂里搬运货物的轮式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等。在余轶南创业做具身智能之前,已经有多家公司或行业大牛投身了这一热潮,公司如特斯拉、小鹏、英伟达、速腾聚创、地平线等,个人如华为车 BU 前首席科学家陈亦伦、Momenta 前量产研发负责人高继扬,小鹏汽车第 10 号员工、曾担任小鹏 L2 级自动驾驶研发负责人的肖志光等。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企查查:今年已注册6万家相关企业
近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报告称中国机器人应用速度持续加快,2023年度在机器人密度方面,中国已经超过德国与日本,跃居世界第三。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中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27.6万个,占全球新安装量的51%。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23年注册6.95万家相关企业,创近十年注册量新高。截至11月29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6.07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企业存量方面,我国现存30.2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行业分布上,超三成企业归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注册资本区间分布上,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资本以200万元以内为主,合计占比49.8%。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20年,全年注册量同比大幅增加98.2%至2.87万家,成为近十年注册量增速最大的一年。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5万家,全年注册量同比增加79.5%至5.16万家;2023年,我国累计注册6.95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创近十年注册量新高。截至11月29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6.07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30.2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行业分布上,归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最多,有9.30万家,占比31.1%;其次是归属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有6.75万家,占比22.6%;归属制造业的企业有5.86万家,占比19.6%。
企查查数据显示,公示注册资本的工业机器人现存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企业最多,占比26.2%,其次是注册资本在10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比23.6%,综合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资本以200万元以内为主,合计占比49.8%。此外,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比16.3%。
当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次于新加坡与韩国。韩国每万名员工配有1012台机器人,自2018年来平均密度年增幅达5%。新加坡每万名员工则配有770台机器人。排名在中国之后的德国每万名员工拥有429台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5%。排名第五的日本每万名员工配有419台机器人,机器人密度自2018年至2023年平均年增长7%。相比之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自2020年到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4.2%。
“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各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指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隆之表示,“尽管中国在制造业领域拥有约3700万人规模庞大的劳动力,但中国在自动化技术上的巨额投资实现了如此之高的机器人密度。”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