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族团结 | 通辽: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北疆草原
来源|人民网
素有“科尔沁明珠”之称的内蒙古通辽市,地处内蒙古东部,是中华文明三大源头之一的“西辽河文明”核心区域,同时也是科尔沁草原腹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从古至今,各族儿女都以团结为笔、以友爱为墨,书写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画卷。
在通辽市,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43个民族,总人口287.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3.5万,蒙古族人口132.6万,是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比重较大、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近些年,通辽市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实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沁入到每项工作中。
文化星火传情,精神根脉同凝
走进通辽市戈壁魂皮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一股浓烈的民族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仿若踏入了一座艺术的宝库。各式各样的皮雕作品在墙壁上依次排开,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李思沁正在完成皮雕画作。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力,你看这幅画,我是想把蒙古马的精神表达出来,用了我自己新创的方法,马鬃在骏马奔驰中像不像飞了起来。”戈壁魂皮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李思沁生动地讲述着他的作品。
上到二楼,工具敲打皮革的声音此起彼伏,李思沁的学生们正在完成皮雕文创周边。“我的学生不仅有咱们内蒙古的孩子,全国各地的都有,我的大弟子现在是深圳市的工艺美术大师,当时专门跑来通辽和我学习皮雕技艺,他在深圳也在传承着皮雕艺术,隔段时间就会回来学习一阵子。”李思沁说,“同时我们的作品也一直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像去年我们和国产化妆品品牌联名推出了相关产品,我很开心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方式传播着我们的民族艺术,也有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
近年来,通辽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内蒙古卷》编纂工作,完成“科尔沁史诗”整理。大力实施北疆文化研究工程,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通辽基地,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通辽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建民族理论政策人才库,挖掘阐释西辽河文化蕴含的内涵。同时,培育“石榴籽”文化浸润品牌,建设市旗两级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8个,打造公共文化空间289个。通辽市坚持在文化建设中聚焦主线,不断擦亮“西辽河文明”这张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金色名片”。
生活互嵌互融,民族交往情浓
近些年,通辽市在社会建设中挖掘各民族“互嵌”发展内涵,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在通辽经济开发区滨河街道碧桂园社区,共有常住居民11561人,融合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白族、达斡尔族7个民族。近年来,碧桂园社区以“同心永筑团结果,共治共享石榴园”为主品牌,重点打造三个子品牌,通过各式各样的社区活动,全力建设“石榴籽家园”主阵地,打造“互嵌式”社区。
徐桂红是碧桂园社区家庭教育公益课堂的志愿老师,退休后她每天都要来社区和大伙一起上课,她主要负责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知识,“每天晚上上课前,我都要给大家讲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和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讲述方式,大家也喜闻乐见。”徐桂红说。
王伟琴在家庭教育教室练习书法。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正在教室练习书法的王伟琴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来上课,这里的老师也很专业,我比较喜欢国学、书法和茶文化的课程。”
在扎鲁特旗,这样的“互嵌式”发展同样也深入了草原牧区。
“以前从夏营地去派出所办理业务翻山过河遇沼泽,遇到下雨刮风天气,路特别难走,现在移动蒙古包警务室就在家门口,真的是太方便了!”格日朝鲁苏木牧民乌力吉说道。
有着130万亩草牧场的格日朝鲁苏木夏营地是通辽唯一一处仍然延续“熬特尔”(即“转场”)生产生活方式的区域。夏营地距苏木政府所在地约100公里,每年5至10月,牧民就赶着牲畜转场到这里进行夏季放牧。扎鲁特旗公安局针对牧民逐水草而居、流动放牧的生产生活习惯出发,针对迁徙给治安防控带来的新问题,在北部牧区建立了集治安巡逻、法律培训、户籍办理、应急救援等职能于一体的移动蒙古包警务室,实现了对辖区群众“一站式”服务管理,填补了偏远落后地区公共管理服务的空白,使牧区整个大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布局严密,消除了广大牧民群众报警救助的盲区。
“自从移动蒙古包警务室成立以来,我们这里的治安环境明显有了很大改善,城里过来旅游的人也多了。”巴雅尔图胡硕镇牧民敖日格勒说道。
共沐现代曙光,同绘团结盛景
在通辽,养牛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全市76万农牧户中18万户以上从事肉牛养殖,全市牛存栏达到395万头,年出栏140万头以上,全国每30头牛就有1头来自通辽,肉牛年交易量达到150万头。
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是通辽的农牧业大旗,有“黄牛之乡”之称。科左中旗总人口5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万人,占总人口的83.6%。科左中旗共有蒙、汉、满、回、朝鲜、达斡尔、鄂温克等15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39.5万人,占总人口的73.6%,是全国县级区域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县。
近些年,科左中旗带领各族群众一直不断探索牛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走进位于科左中旗舍伯吐镇毛都艾勒嘎查的张伟健家中,她正在使用“牛管家”APP查看村子里养殖户家中的牛防疫情况。
张伟健和他的丈夫洪亮是毛都艾勒嘎查的动物防疫员和配种员,村民们家中的牛只要有生病或者需要配种的情况都会找到他们。
张伟建告诉记者:“之前做防疫工作都是用本子记录的,以前一年就得用30个本子,整理起来特别麻烦,但现在有了‘牛管家’APP,方便了好多。”
“牛管家”APP界面。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牛管家”APP是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研发制作的,它拥有AI诊断、呼叫防疫员、AI适配等功能,能够更好地帮助养殖户实现科学饲养、高效率饲养。
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记者,该平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GIS 等创新技术,建立肉牛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与指挥监管系统,实现肉牛产业繁育、饲养、防疫、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全程可追溯,为通辽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智慧化服务,通过建设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强化科技赋能,夯实民族地区数字化养殖基础。
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来,园区已经形成集饲草种储、种源建设、母牛扩繁、疫病防治、规模养殖、市场交易、精深加工、科技研发、电商物流等完整的肉牛全产业链条,且相对集中、联系紧密,是内蒙古第一家以肉牛为主导产业、通辽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整合现有肉牛产业资源,创新方式建设肉牛产业数字应用示范点,提高区域肉牛产业经济,不断提升园区服务能力。一是推广便民应用程序,重点推广应用“牛富宝”小程序、“牛管家”APP等便民应用程序,推行智慧养殖、智慧诊疗、智慧改良、牛交易、牛金融等数字化服务功能。二是建设应用示范村,在全旗建设肉牛智慧改良及数字化应用示范村42个,在园区内建设智慧养殖示范场2个、示范村15个,在推广肉牛产业数字化便民应用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在通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民族团结之花正绚烂绽放。各民族兄弟姐妹心手相牵,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成为这片土地永恒而壮丽的风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通辽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民族团结 | 通辽: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北疆草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