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I赋能 “三化”融合 培育新时代复合创新型人才

2024-11-29 14: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从上海世博会、粤港澳大湾区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河北雄安新区;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到穿行地下的地铁网络;从世界第一大港口到世界五百强的汽车集团、互联网领军企业;从服务国计民生的金融机构,到亟待振兴的美丽乡村……建院40年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同济经管”)始终与家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参与并服务了诸多重要项目的建设。

同济经管先后获得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CAMEA)、项目管理协会全球认证中心(PMI-GAC)等国内外权威认证。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A+。工商管理学科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获评A+。管理学和工商管理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100,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前五名。经济与商学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全球排名前1%。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智能时代,如何以服务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实现人才培育由学科型专业人才向行业领域型卓越人才转变?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表示,40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争做国家重大复杂工程管理的引领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者、企业创新转型的推动者、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者,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未来,学院将以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谋划新思路、落实新举措,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锚定“三化”新目标,重塑育人新范式

在同济大学“证券投资实验”课的模拟交易环节,学生借助大模型金融数据资源,高效整合新闻信息,生成交易策略代码,并测试策略效果,显著提升了模拟交易效率。这个金融大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超过4万亿的高质量金融数据资源、12万个金融词汇,且该数据资源还以每月数千亿的速度持续增长,确保模型能够准确理解金融语境,使学生能够生成符合实际金融场景的内容。

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引入的金融大模型,直击传统金融教育中知识更新滞后和实践应用场景缺乏的“短板”。可以说,校企紧密合作突破了以往高质量数据获取的瓶颈,实现了教学紧密结合实战的跨越式发展。

再以金融学为例。2024年,同济大学最受欢迎、招生人数最多的本科双学位项目正是同济经管与数学科学学院合作推出的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位项目。此外,学院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推出的智能金融方向金融硕士项目,同样吸引了大量学生踊跃报名。

上述举措,正是同济经管积极落实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的缩影。作为同济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学院、首批质量文化示范学院,当前,学院正在过去40年发展的高起点基础上,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化”赋予传统学科发展新动能,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平台搭建等方面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打造经管学科的新质生产力。

打开新思路、迈出新步子,需要改革勇气和魄力。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高度的跨学科性,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撑。当前,学院正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市场供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与协作,新增注重专业前沿、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试验区。

除了上述提到的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位项目,同济经管还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优势学科强强联手,着眼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创新“双碳”类人才培养发展理念,设立环境科学-会计学双学位“双碳”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打造一支对接国家“双碳”目标需求的复合型拔尖人才队伍。

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大平台优势,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智能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多学科融合攻关和人才联合培养,积极探索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社会治理体系。同济经管不仅作为重点学院参与了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上海杨浦)平台建设,通过量化模型与实验方法进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风险识别与评估等领域的研究,助力打造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智能化升级的“上海示范”“全国模板”,还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有关学院签署数智人才本研贯通联合培养系列合作协议,以实现两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数智人才贯通培养模式上迈出重要一步。

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大量的科技创新来源于企业,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来源于企业。为此,同济经管全面推动学科特色与产业融合,培育开放创新、多方协同的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学院还联合全球企业应用和商业AI领域领军企业思爱普(SAP)中国研究院搭建智能化转型前沿课程;与东方财富技术团队深度合作,定制化研发涵盖AI驱动的投资分析、智能财务管理、机器学习算法等多个前沿专属知识库;与钉钉签约共同培养数智化人才;与国泰君安证券等头部券商共同构建成建制实习机制;通过“同济案例日”活动组织师生走进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思爱普(SAP)中国研究院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沉浸式了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行业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学院转变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模式,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让“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实践落地生根。人工智能数字教室实现课前课件资料同步、课中混合教学自动录课、课后智能生成摘要分析。教学管理、混合式教学、智慧备授课等平台为学生个性化教学提供强大支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经管e家谈心谈话系统”,搭建了交互式师生交流平台,形成双向度反馈与多向度沟通育人模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大思政”教育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谢恩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出了多样化的挑战,我们要主动拥抱变化,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手段,全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澎湃数智新动能,壮大发展新优势

在2024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上海指数”最新研究成果连续第4年在世界城市日发布。“上海指数”是由诸大建教授、陈海云博士作为领衔专家、联合国内外团队共同研发的国际权威指数,包括47个核心指标,用以评估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步水平。“上海指数”还是联合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级别奖项上海奖的评奖依据和《上海手册》遴选案例的重要标准。这是同济经管人把握数字经济和管理变革的机遇,深度参与和设置全球城市议题,代表国家贡献可持续发展与数字治理“中国智慧”“上海方案”的高光时刻。

近年来,学院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优势学科、布局新兴交叉领域,持续纵深推进基础研究和有组织科研,推进优势特色领域向新领域、新赛道迁移转化。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承担“大任务”,面向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学院师生团队主持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与运营筹备总进度综合管控工作,为我国创建了大型工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样板,也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关于建设运营一体化的现代工程管理学理论成果;为雄安新区、港珠澳大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前海、上海徐汇滨江大型城市地下设施等30余个国家或区域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攻关与咨询服务;为浦东东方医院、太原地铁2号线等复杂工程提供智慧建造及智能运维管理提供服务,并从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创新提出大型复杂工程管理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相关社会服务成果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以及国际项目管理学会杰出研究贡献奖等10余项重要奖项。

汇聚“大团队”,学院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智慧助力、综合解决交通行业瓶颈难题。比如,张小宁教授及其团队长期从事交通与物流系统优化与管理的研究及咨询工作,他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坚持前沿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结合,致力于综合运输系统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再如,梁哲教授团队和业界共同开发的新一代智能航班恢复系统运用运筹优化理论和人工智能解决大面积航班调整问题,为民航事业智慧化升级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破了该技术被欧美少数国家垄断的局面。

聚焦“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学院积极布局新兴领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服务运营管理、智能时代企业AI战略与创新选择、数字经济与城市治理等领域,同济经管已聚集了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人才队伍,聚焦大模型融通的组织学习与创新生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策略等,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整体方案。

打造聚才“金名片”,激发创新活力涌流

40年来,同济经管教师凭借在各自领域的杰出贡献,取得了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影响力的多项荣誉。 学院顾问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教授获第七届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崇敬奖,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奠基人丁士昭教授是全球第3位获得PMI Linn Stuckenbruck“教育卓越奖”荣誉的项目管理教育专家。谢恩、梁建、肯尼斯·金(Kenneth A.Kim)、刘虎沉、解学梅教授,熊伟副教授等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刘虎沉、解学梅、马卫民教授和王世进、吴冰副教授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刘虎沉教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程名望、周楠、钟宁桦、张超教授的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钟宁桦教授入选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青年菁英。

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学院打造的一支高水平、专业化人才队伍,正持续推动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学院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发布的UTD“商学院科研排名”中,位列大陆高校全国前十,彰显了经管学科全球领先的科研水平。

近年来,学院中青年教师原创性高水平论文持续涌现,先后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研究论文2篇,实现同济大学人文社科领域成果在世界“四大刊”发表的零的突破。2023年,学院在经济学世界五大顶刊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篇,这是同济大学在经济学前五(TOP5)期刊上发表的首篇文章。2024年,学院25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获批资助经费超1800万元。

以赛促学,锤炼未来人才。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与大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创新应用能力。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同济经管学子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增强综合实践技能,刷新荣誉的新高度:先后获得全国首届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二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学术创意大赛全国特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全球学生挑战赛冠军、第三届全国高校房地产创新创业邀请赛“房地产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MBA学生团队在备受瞩目的“尖烽时刻”全国商业模拟大赛中表现卓越,连续五届斩获一等奖和特等奖佳绩。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EM)团队在中国工程管理领域最权威的研究生赛事“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中获得两项一等奖;金融硕士(MF)团队在第三届“尖烽时刻”全国商业银行管理模拟大赛总决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彰显了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

扩容全球“朋友圈”,汇聚世界创新资源

2024年11月,同济经管中德中心在德国柏林启动,这是学院率先探索“走出去”搭建学术界和产业界交流合作平台的有益尝试。中心将致力于推动中德知名高校和著名企业在智能科技、绿色经济、人文交流等领域展开深度对话。

多年来,同济经管以培养跨文化拔尖创新人才为使命,扎根上海,放眼世界,聚焦北美及“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挥对德优势,不断提升对外合作层次。学院已与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30多个双学位项目和80多个非学位交流项目。

近年来,学院持续壮大国际朋友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学院与慕尼黑工业大学签署了管理学硕士双学位项目合作意向书,两校学生将有机会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获得双方硕士学位。未来,双方将致力于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方面开拓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

作为同济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学院之一,同济经管的国际学位学生数、国际新生总人数居学校前列。学院200多个全英文课程项目覆盖本硕博层次,为遍布全球五大洲的各国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和文化氛围。学院培养了大批掌握国际管理理论和方法、通晓中国经营之道,并致力于在跨文化工作环境中担任管理领导角色的国际人才,广受各方认可和赞誉。

2024年英国《金融时报》管理学硕士全球百强榜单中,同济经管管理学硕士项目(MGM)以卓越的表现荣登全球第13位。此外,全球供应链管理硕士、房地产硕士、供应链与物流硕士在国外权威排名机构中均有亮眼表现,凸显了学院在国际商学院教育领域强劲的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积极举办各类高层次国际会议,在全球各领域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增进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新时代中法可持续发展合作与展望论坛”在法国巴黎举行,学院邀请了来自中法两国教育界、企业界百名专家学者、校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水平人才和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2023年10月,由联合国人居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学院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专家学者分享了所在城市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来自美国的雅各布·汤姆斯(Jacob Thomas)的原创短视频作品《我眼中的中国》(“China Through My Eyes”)在首届在华留学生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上荣获唯一特等奖。正如雅各布所言:“我在这里所学的远比看一本书、上一节课要多,这地方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未来,属于同济经管的精彩故事将翻开崭新一页。同心四秩,笃行不怠;行积跬步,戮力向新;四十而励,新程可期!

院史时间线

1956年  同济大学开设“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开始招收经济管理类本科生

1984年11月29日,学院成立大会在同济大学“一二九”大礼堂举行,翟立林任名誉院长,沈荣芳任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3年  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

1998年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商学院合并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1年  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

2002年  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育

2009年  开展EDP教育,后更名为高管教育(EE)中心

2010年  开展金融硕士(MF)、会计硕士(MPAcc)教育

2011年  开展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

2013年  通过EQUIS国际认证、CAMEA认证 2016年获AACSB五年期认证、EQUIS五年期再认证

2017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

2021年  通过EQUIS和AACSB五年期再认证

2022年  “管理学”在软科排名挺进世界前100名;“经济与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3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层次,工商管理突破性跃升

来源:《文汇报》2024-11-29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