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恨麦琳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2024-11-29 12: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年底一大盛事——

全民审判《再见爱人4》。

今天新一期上线,怒斩了一半的热搜。

不吃瓜了。

今天Sir要聊的是,你有没有发现——讨厌,正在成为当下最火的一门生意。

不装了,彻底不装了。

“熏鸡事变”后,接住流量,节目的官网主页开设“小黄车”,上架了同款熏鸡、青团、奶皮子。

无独有偶。

各种“麦麦严选”的商家,也主动出来认领。

过去的广告。

通常是将产品与正面价值捆绑。

广告里,情侣是相亲相爱的,家庭是其乐融融的,学生是自信阳光的,每个人脸上都必须挂着标准的完美笑容。

而现在的带货呢?

是要撬动大众的负面情绪。

没有什么,比讨厌、憎恨更加引流了。

现在的节目是,夸的没人看;骂的,网友听见了高低得跟着吐几口唾沫。

比如《无限超越班》。

与其说是演技选秀,不如说是“演技选丑”。

台下坐的是老戏骨前辈,台上的是“不敬业流量明星”,迎合近几年来观众的不满情绪,让你骂个够。

节目最火的几个片段,都是骂出来的。

演戏不开窍的纪凌尘,给鸡爪盖被子的朱梓骁,还有用鼻孔抢戏的向佐......

更高效的是。

上一季的赵樱子,自我介绍阶段就自封“迪幂孟扎”,一次性碰瓷四个女明星,明摆着就是来找骂的。

骂?

怕什么,就怕你不骂。

就拿她要看齐的孟子义来说,早期刷一波脸,靠的也是被骂。

在《一年级》中,本该扮乞丐的她私自改妆,被袁咏仪怒斥,当时网友都在批流量明星的臭美、不敬业。

发现了没有。

后来的《无限超越班》几乎是沿用了同样的套路:

一边是德不配位的小花鲜肉。

一边是敬业自身的演技派。(巧了,还都是港圈演员)

真的是要选出明日之星吗?

真的是要整顿内娱生态吗?

想那么多干嘛。

过过嘴瘾,赚一波黑红流量才是正经事。

当然,这不是今天特有的现象。

纵观十多年来的综艺真人秀,讨厌,一直是流量密码。

20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也是那一届中被最多人讨厌的选手,“春哥”这个外号传遍网络。

而《超女》也很懂得拿捏收视率,一手是选爱豆,博取粉丝喜爱;

反手呢,就是放出海选现场的奇葩素人,一起来“审丑”,一起来嘲笑和痛骂。

你越骂,节目才越火。

2013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开播,李湘和王岳伦的4岁女儿王诗龄就因为哭和胖,被网暴了好几年。

第二季的黄多多、贝儿、杨阳洋,第三季的林大俊,也都在小小年纪承受了成人世界的恶意。

还有被考古的《花儿与少年》。

2014年第一季《花儿与少年》里不合群的许晴。

热度达到顶峰的一期,是许晴在西班牙走丢的那一晚。

当年她在出租车上抱头痛哭的预告一出,网上全在骂“公主病”、“老少女”、“活该”。

而这些挑动观众情绪的片段,却是被恶意剪辑过的。

事实上,那晚许晴并没有抛下队友,她只是在催大伙儿回酒店的时候,被节目组叫去采访了,没想到采完回来队友都走了,所以才流落街头。

但又有多少人在意呢?

大家想看的,只有许晴把自己作死,被大家孤立,最后不得不提前退出旅行。

人设崩了,节目却火了。

后来的十年里,芒果台如法炮制了无数综艺。

《花少》系列,骂爽子、宁静、陈好、周雨彤……

《浪姐》系列,骂刘芸、黄圣依、伊能静、韩雪……

以及各大观察类伦理节目,如《婆婆和妈妈》《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等,骂的不只是艺人,还有他们的家属。

有的是剧本,有的是神剪辑。

公式很简单——

抓住某个嘉宾的弱点,添油加醋、无限放大,然后狠狠甩到观众面前。

当然,这也成为了某种“魔鬼的交易”。

嘉宾有可能也知晓被骂的风险。

但仍然选择顶风上场。

上一季“窒息”的张婉婷,也被网暴了整整一年。

但。

张婉婷丈夫宋宁峰,也从之前的不温不火,接连演了《异人之下》《与凤行》等大热IP。

再看上一季“哪哪都配不上王睡睡”的张硕,网友集体劝离,再不离都要心梗了。

于是呢。

他果然离了,风评也有所转向,已经和同一季男嘉宾老刘“搭伙过日子”,开启直播。

而这一季麦琳素人硬控全场。

不少网友都在说,最烦的应该是杨子,因为麦琳抢了他的风头。

看来大家也已经默认,有些嘉宾就是为了黑红而来。

网友贡献骂。

嘉宾来找骂。

节目生产和销售骂

——你瞧,闭环了。

看到这,不少人又会说——给麦琳洗白了。

其实麦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值得全民拿放大镜观察,天天挂热搜吗?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就没别的事可以聊了吗?

比起追问麦琳是谁。

更该问的是——

我们是否要加入这门“讨厌的生意”。

估计不少人会说:就要!

理由是,自己就遇到了太多讨厌的人。

于是,这套收割流量的方法屡试不爽,从《欢乐颂》里樊胜美的一家吸血鬼,到《三十而已》里的绿茶小三林有有,再到《玫瑰的故事》的渣男连连看。

在一部剧里,塑造一个广受欢迎的角色不容易。

但要找到一个人人都讨厌的角色,却很简单。

愤怒的情绪让大家变得前所未有的团结,仇恨的流量如同泼天富贵从天而降。

观众的“仇恨值”持续高涨。

影视和综艺也投其所好。

所以,当芒果宣布计划推出新综艺《逃出讨厌岛》(现在叫《登陆可爱岛》)时,Sir一点也不意外。

这个节目的概念是集结一群被讨厌的公众人物,通过做任务获得“可爱值”,从而撕掉标签,逃离讨厌岛。

关于拟邀嘉宾,起初呼声最高的有刘浩存、张大大、张翰、杨洋、包贝尔等“路人缘困难户”。

观众早就迫不及待要放声开骂了。

哪怕除了那一点点泄愤的快感外,几乎一无所获。

更可悲的是,这种仇恨的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扭曲大家的认知。

一个例子,《如懿传》。

今年春天,这部已经下架4年的清宫剧,因为二创的解读视频,被重新挖坟。

女主角被喷得体无完肤——

又当又立、又老又丑、绿茶婊、白莲花、双标狗……

一些网友对于这部剧的愤怒,直接上升到了演员本人。

于是三金影后周迅,变成了互联网上人人都能嘲弄两句的“大如”。

甚至还有人愤愤不平——

我们都闹成这样了,她的资源竟然没掉!

???

且不说《如懿传》的表演是否失败。(毕竟当初也有相当多观众在真情实感追剧)

就算如懿演砸了。

小太平公主、林徽因、美美、李米、孙纳、小唯、顾晓梦、九儿……周迅演过的这些角色就不存在了吗?

不少人已经把骂当成头等大事。

因为要骂,不惜抹杀演员整个职业生涯。

还有何炅。

前段时间获封“邪恶栀子花”的新代号,最突出的一个表现是,他没有吃有毒的豆角,却掩护黄磊的“投毒”。

“谁说这豆角老了”“何炅:我根本没吃”被一批博主反复渲染。

实际上呢?

Sir专门出了一期视频还原事件的过程,那是2017年《向往的生活》。

只有两个人豆角中毒了,黄磊和宋丹丹。

他们一个人负责炖菜,一个人负责摘菜,在讨论豆角熟没熟的过程中,都不小心尝了一口。

这可以说是做菜过程中不谨慎。

但最终菜的成品并没有问题。

豆角是熟透的,在场其他人都吃了,包括何炅,没有人产生不良反应。

且不讨论黄磊厨艺怎样。

何炅到底吃没吃豆角?这不是一目了然,板上钉钉的事情吗。

但凡看过节目就不可能不知道。

可是这么多的剪辑博主(为了找素材他们一定看过原片),有几个人把事实说出来了?

天真了吧,事实根本不重要,玩梗才是人心所向。

更可笑的是。

在Sir的那一期澄清视频中,哪怕事实摆在眼前,弹幕依然不依不挠地像复读机一样以讹传讹。

大家太需要仇恨和厌恶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发泄对象,你说他其实没那么坏,大家怎么能答应?

这便是今天“仇恨流量”的密码——

有条件要骂。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骂。

为什么会这样?

放在过去,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今天看多了,很多人只能说一句,“正常”。

Sir想起从《甄嬛传》里引申出的一句话——

“怀念以前我还不是毒妇的时候。”

这是不少网友的无奈与自嘲。

就是大家有时候也发现,自己会莫名地愤怒,莫名地仇恨,有时候明明可以满怀期待,可以“万物可爱”的。

却感觉自己没有那个心力,温柔地接纳世界了。

毒妇。

是结局中,四爷对甄嬛的咒骂。

那什么是“不是毒妇的时候呢”?

是甄嬛还没有黑化,还相信爱情,会心花怒放的少女时代。

Sir想说的爱情,不光是爱情。

而是一种能让平凡的生活闪耀光芒的信念感。

这种信念感来自于——

一个可期许的未来。

以及,一个能获得正反馈的当下。

当这一切被毁之后,剩下的,就变成了怨恨。

那些我们无法从外界获得的东西,也不可能愿意自发地给与。

但我们不在有期待未来的能力,也不再有投入去爱的能力,于是呢,我们就只有一种能力——

去恨。

Sir看到最近《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一次采访,他在谈到算法时说——

就是按下仇恨按钮

恐惧按钮和贪婪按钮

如果给人们看一些让他们非常生气的东西

当我们以为,我们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时候。

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是算法潜移默化中对大众心理的发酵。

不信你再想一想——

过去的公共舆论一贯是这样吗?

有如此的极端和剧烈吗?

你难道没有过“不是毒妇的时候”吗?

说一千道一万。

不是放过麦琳,放过哪个可恨的对象。

是放过你自己吧。

不要把自己,祭献成一条血淋淋的仇恨流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明焉过春天

原标题:《恨麦琳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