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寻写意绘画的当代路径:“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
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探寻写意绘画的当代路径
“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
2024年11月23日,“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开幕式在湖北美术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湖北美术馆承办,学术主持冀少峰,策展人于洋。参展作品190余幅,在湖北美术馆二楼4、5、6、7号展厅呈现,是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艺术家阴澍雨创作的全面梳理,也是迄今为止艺术家阴澍雨最大规模的个展。展览自11月8日始至12月15日结束。艺术家阴澍雨的博士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张立辰教授、薛永年教授为此次展览分别题写了展名与贺辞。
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著名艺术家、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周韶华先生在展览现场
开幕式当天,2024年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的已经95岁高龄德高望重的著名艺术家周韶华先生亲临开幕式,并在展前为展览题写展名。中国艺术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刘波宣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书面致辞,湖北美术馆策划部主任夏梓主持开幕式并宣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发来的贺信;湖北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冀少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于洋分别致辞,艺术家阴澍雨致答谢辞,汤湖美术馆馆长、@武汉2024轮值主席王心耀宣布展览开幕。
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原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原全国人大常委杨邦杰;著名艺术家、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周韶华;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名誉院长何家英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原校长贾广健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牛克诚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宁 ;湖北美术学院副校长张炼 ;湖北美术学院原副校长刘茂平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乃蔚 ;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孟庆星;湖北省美术院党委书记李和清 ;汤湖美术馆馆长、@武汉2024轮值主席王心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刘波;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林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常务理事王曙章;深圳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委会名誉主任吴洪;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海勇;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国画学院书记于光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国画学院院长刘西洁;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许敦平;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杨维民;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郅敏;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崔进;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李传真;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展览部主任张剑;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朝阳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李雪松;深圳书画春天文化公司总经理刘金亮;北京杏坛美术馆馆长黄和平;北京宝华楼总经理赵德明;北京紫苑书院副院长郭煌;山东省画廊协会副会长唐世洲;淄博大观画廊总经理张丽红;莱州毛笔非遗传承人刘广生;艺术家高翔、孙浩、杜小同、徐泽等。
武汉本地嘉宾还有: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光庆;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谢晓红;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沈伟;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郝孝飞、副院长方正;实验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宁;科研创作处副处长周颢;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李峰;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吕杰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冷先平;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尹朝阳;周韶华艺术工作室吴军和;零点美术馆馆长王小林;德加艺术空间总监张志强;中佳美术馆馆长张慕洁;收藏家谭晓辉;艺术家张铨、熊明非、彭震中、郝世明、柳秀玲、王丹、李瑾等。以及展览承办方湖北美术馆的领导: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刘力英、副馆长胡莺。
湖北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首先致欢迎辞:
今天风和日丽,高朋满堂,嘉宾云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吸引了这么多德高望重的前辈和老师们、朋友们的关注,对各位艺术界前辈艺术界同仁们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美术馆要以多元的文化社会服务功能,满足公众对文化艺术的多样的需求。本次展览得益于李一先生的鼎力推荐,我们可以看到文人之间的一种美德;也看到了作为师辈的丁宁先生亲临现场,亲临学术研讨;也看到他的领导牛克诚先生为他的研讨提供了智慧性的表达;高龄的林木先生,年富力强的策展人于洋先生,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一个青年写意花鸟画家的关注。澍雨他也不负众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70后的艺术家在水墨写意花鸟方面一个可贵的探索。
阴澍雨出生在北方,求学在南方,然后又回到了北方。他作为一个编辑,反映了我们当代艺术当中的现象:在80年代有很多人从事编辑的工作,到后来都转行做了艺术家,做了策展人。我想澍雨大概就是最后一个编辑从事艺术家的一个现象,因为现在的很多编辑就不再从事画画,只是一个编辑。但是在澍雨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常年是为他人作嫁衣,忙里偷闲,给自己留了一份自留地。没有想到,这个自留地在今天这么发扬光大,走向了一个广阔的公共的空间,特别是走到了湖北美术馆的二楼。我们知道湖北美术馆的展览以多元、多样化的形态,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关注。二楼经过我们的重新改装,以一个当代的姿态来面对艺术家。第一个就是我们的上一任馆长傅中望馆长的展览,澍雨就是我们做的第二个展览,也是在中国花鸟画,或者说在青年水墨艺术家方面,做的第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本来是一个小展览,今天却迎来了一个大气象,像大名鼎鼎的家英主席、广健主席,丁宁老师,很少来参加湖北美术馆的开幕式,那么今天也来到我们现场。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我们的周韶华先生,周老在上一次计划参加中望馆长的展览,准备出门的时候,天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时候天气没让周老来。周老在这个期间获得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那么今天带着终身成就奖,来看一个晚辈的展览,而且在开幕式之前,一直在展厅那么潜心地看澍雨的展览,从中可以看到不同代际的前辈对一个后辈的提携与关注。
那么我们回到澍雨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至少表达了三个趣味:第一个方面,他非常注重亲近自然,他经常回家乡,也经常回杭州,到田野中、到山林中面对花花草草,能够激起他对艺术的那种热爱,对人生的一往情深。另一个方面他强调写生,面对花朵自然写生的过程当中,更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并得以抒发。第三个方面他还强调书写,在今天的艺术创作当中,制作性越来越强,书写性越来越弱,但是我们在澍雨的花鸟创作过程当中,他非常强调一种自由书写。他在传统的花鸟画当中,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了守正创新,他让传统的花鸟画在迈向现代性的过程当中,找到了一条创造性转换和创新型发展的路径。
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感谢策展人于洋、感谢所有参加开幕式研讨会的嘉宾们、感谢今天所有莅临现场的朋友们,因为你们的到来给湖北美术馆提供了无穷的发展动力,谢谢!
中国艺术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刘波宣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书面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书面致辞:
今天,大家在这里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的隆重开幕。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艺术家阴澍雨表示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此次活动的举办,特别感谢湖北美术馆,以宏阔的学术视野,独到的艺术眼光,关注中国写意绘画的当下发展,推动新一代艺术家的成长和进步。阴澍雨是一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他先后毕业于先后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风格兼容南北风骨。而后他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在这个国家级综合艺术殿堂里,快速成长起来,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先是在《美术观察》杂志做编辑,而后又在国画院从事专职创作,所以,他真正做到了艺舟双楫——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互动并进。目前,他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主管教学工作,将他的艺术积累转化、释放到当下的艺术教育当中。能够兼顾这么多工作的同时,创作出数量庞大的作品,实属不易。澍雨为人温和、谦逊,“润物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春的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应和着他的名字,“澍雨”一词的本意既为及时雨之意。这也很符合澍雨的性格和艺术道路,历经数十年,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之中,以他独特的艺术感知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持续地积累、凝练,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作品面貌。今天,我们有幸见证他这些年艺术探索的成果,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生涯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也是对我们艺术界年轻力量的一次强力展示。
“润物无声”汇集了阴澍雨近年来的精品力作,展现了他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他内心的丰富多彩,感受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到见解。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展览,澍雨的艺术之路将会开启新的篇章,我们也期待澍雨能够继续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为我们的时代留下更多的印记。
在此,预祝“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取得圆满成功,也祝福澍雨,祝愿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广!
湖北美术馆策划部主任夏梓主持开幕式并宣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发来的贺信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发来贺信: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湖北美术馆承办的“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盛大开幕,我因公务繁忙,未能前往,深感遗憾。我与澍雨交往多年,知其性格之宽厚,知其品格之高洁,也知其在中国传统花鸟画领域着力之深远。 此次个展,是阴澍雨历经一年的精心策划与筹备,始在楚地这多彩明艳的暮秋时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传统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盛宴。4个展厅,190余幅参展作品,有写生小品、有宏幅创作,济济一堂,蔚为壮观,充分反映出阴澍雨在中国花鸟画创作上的成绩与思考。
阴澍雨自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毕业分配至中国艺术研究院以来,先任《美术观察》杂志栏目主持,后至国画院,再至研究生院,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雄厚的学术底蕴,注重传统文脉传承与时代发展,注重中国画创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在中国画理论、创作及教学三方面均取得优异的成果。阴澍雨的作品倾心于时代背景下表现内容与中国画传统语言的契合,力求用精湛的笔墨表现生活之美与生命之美。阴澍雨根植传统,不断坚持打磨完善着自己的笔法墨韵,理论、实践兼修并进,同时融入自己在中国画教学上的心得,形成了属于其自己的个性面貌,被美术界广泛认可,进入到当前国内非常优秀的中青年画家之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即反映出阴澍雨的学术视野与政治自觉,以及寄情笔墨、讴歌群众美好生活的责任与担当。
在此,我代表中国国家画院祝“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于洋致辞:
特别荣幸这一次受到冀少峰馆长和阴澍雨兄的邀请和嘱托,由我来担任策展人。作为澍雨兄的同代人,我们是同行者。我已经记不清第几次为澍雨兄做策展,大大小小连同群展、个展,我想不下十次。但这次展览非常特别,在湖北美术馆这样的一个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以当代艺术的展览见长著称的巨大的场馆之中,来举办澍雨兄这样一位,在中国画界还是属于中青年画家的个展,在巨大的展场之中去呈现传统写意花鸟的魅力,所以我想这次展览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
刚才在开幕之前,几位著名的理论家和澍雨兄的好友,在四层举办了研讨会。大家都围绕着写意绘画的发展,特别是传统和当代的关系,笔墨和时代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文化与世界格局的关系等等话题进行讨论。“润物无声”,我想“物”本身这个概念和花鸟画的万物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澍雨从以往的展览之中,很多主题离不开这个“物”字,从我们这一代七零后写意花鸟画的代表性的画家,我们几位都在,大家一起来做的“齐物见心”的展览,到澍雨兄前面的“观物之生”的展览,再到“润物无声”的展览,三个“物”点出了不同的面向。这一次展览“润物无声”,何以润物?我想润物是以超逸之心醒万物之灵。在澍雨兄的作品中,无论是烈日下的葵花,还是风雨间的翠竹;无论是秋风中的榴实,还是暮色里的苍松。我们都可以在它微妙的墨色变化之中,来看到这种清透,蕴藉的笔意。缘何无声?我想是以虚静之神摄万物之形,他笔下的松柏丛竹、野卉草虫,能在不动声色、不着痕迹的描绘之中来呈现动人的氤氲之气、萧瑟之气、冷峻之气。这些纸上生长的生命、万物也透射着人性的刚强、正直,也蕴含着心灵的柔韧、润泽,乃至昭示着命运的顽强和不屈。所以我想这也是传统中国花鸟画面对万物,在具有象征性表达这一点上,贡献给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种现代性的特征。
我们今天讲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之路时,再来看传统的写意花鸟画,无疑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对于生态现代化概念的促进等等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澍雨兄这次展览展现出70后写意花鸟画一代对于笔墨传统的体悟之力,对于自然万物的亲和之力,所以我想这一次展览的主题“润物无声”,正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表达之上。先有观物之生,后有润物无声,若知故园有情,方得润物无声。所以我们冀馆长在这一次的前言里面,也用了故园情深这样的一个概念来阐释。在澍雨的画上,我们可以闻到阵阵沁人心脾的蔬果味、菜根香,也能听见令人会心的秋风清、草虫鸣,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在田园故园之中,司空见惯的场景、物象,出现在以笔墨纸砚的绘画表达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能够感受到中国人心底之中的那样一种寄托。用一百年前辜鸿铭的话来总结中国人的人格,那就是温良,就是温厚、敦良,再加上我们对于天人之际的物我合一、寓意于物的这样的一种智慧,我想这都是传统花鸟画在今天的意义。
最后,澍雨兄身上其实凝结着几代艺术家理论家的期待和智慧,同时我想澍雨兄的展览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展览,也是代表着我们七零后写意花鸟画的画家,尤其是守正创新的学者型艺术家,他们身上的品质。所以我也特别期待借由澍雨兄的这一次湖北美术馆的大展,作为一次阶段性的汇报,更加开启出澍雨兄新的境界,新的阶段,让我们同行同路,共同攀登,从高原走向高峰,谢谢大家!
艺术家阴澍雨致答谢辞
艺术家阴澍雨致答谢辞:
我非常忐忑,刚才冀老师和于洋兄也都说起,我传统类型的绘画作品,来到这样一个当代的展馆,来到湖北美术思潮风起云涌的这样一个先锋的地方,会有一个什么反应。但是艺术创作它不只是个人的事,在小的天地当中,做得越精到越好,越深入越好,我的体会是要沉浸进去,把学问、把绘画做得深入、专注。但是总是要跳出那个个人的小世界,要让自己跟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关联,才能创造出属于当下、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所以展览就是一个方式,它是我与社会与同仁们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可以知道我的艺术道路上还存在哪些问题,我还应该做哪些相应的调整。所以特别感谢各位师长同道的远道而来。我都很不好意思大老远把大家请来,奔波劳顿赶我这个场。这个周末,同时的展览在全国各地会有非常多的场次,各位老师都非常繁忙,但是都选择了我的展览,给我来捧场,所以特别感谢。
我原计划是在我退休的时候搞一场大型的回顾展,把我的积累都拿出来,但没想到在冀少峰馆长的主持下,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展陈机会,办成了一个大型展览。虽然不是回顾展,但是把退休计划提前实现了。但是艺术上是不能退休的,也不要想提前退休,我的道路还很长,所以这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会给我以后的艺术道路提供更多的动力。我想一个人,一个艺术家他能坚持坚守自己的艺术道路,有两方面的动力,一种是他内心的那种原初的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那是一种原动力,总是推动着、引领着他在艺术道路上坚定地前行,永不止息。而另外一种力量,就是他所处的外部环境,读书的学校、好的师长、好的同道,好的同学们,所有这些外部环境会形成一个合力,助推他的艺术道路的前行。
所以真的真的非常感谢大家,感谢大家对我的艺术、对我的绘画做出的指点,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的关注和帮助,我一定不负大家的期望,继续努力。说半天还是感谢,要感谢的人也多,说也说不完,但是谢谢两个字,我觉得还是世上最有力量,而且最温暖的字眼。谢谢大家!
汤湖美术馆馆长、@武汉2024轮值主席王心耀宣布展览开幕
当代语境下的写意绘画实践
——“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专题研讨会
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专题研讨会现场
在开幕式之前,在湖北美术馆四楼艺术交流中心还举办了主题为《当代语境下的写意绘画实践——“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专题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于洋主持。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有湖北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 冀少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画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李一,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林木,美术学教授、独立策展人杨维民,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沈伟,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郝孝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阎安,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研究生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阴澍雨。
在“写意”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在全球当代艺术发生转向的背景下,此次湖北美术馆“润物无声——阴澍雨作品展”展览,开启了探寻中国画写意精神当代性重塑路径的一次启示性实践。
参会发言嘉宾合影
【展厅现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