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的地方·招募|请你用一次邮筒:检看“绿色通道”中的记忆
邮筒,最早出现于唐代,文人寄送诗稿时,常常会使用竹筒将其封好,始称诗筒。而诗筒再交邮驿寄递,又称邮筒。
现当代的邮筒,先是圆形铸铁式的,后来还采用钢板、水泥、木料、钢化玻璃等多种材料制成。有筒形和箱形两种,颜色通常为墨绿色。
如今上海市区的大街小巷里还遍布着邮筒。它们往往出现在一条街道的起终点,但似乎鲜有人问津。毕竟,今天人们已习惯了各种快递公司的服务。即便通过中国邮政,大家也多选择EMS等快递服务。如果只是想传送文字,完全可以通过电邮,既快速又安全保密。
为了让邮筒更好地被人利用,邮政部门也动了脑筋,在上面贴了二维码。自2014年11月24日起,上海市区将近3000个邮筒上配了二维码,只需手机扫码,就能像寄快递一样寄件。
但路边的邮筒,似乎是被“遗忘”的。人们或许已经不习惯把信件放在邮筒里。
实际上,邮筒是一种地标。上海市虹口区有一条甜爱路,甜爱路一侧,是一排长长的矮墙,墙上镶着28幅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爱情诗歌。而位于甜爱路与四川北路路口的“爱心邮筒”,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除了地上的爱心涂鸦,与各种爱情誓言外,这个邮筒发出的每一封信函,都会被盖上独特的“LOVE”标签邮戳。其实寄送情书也是一件十分私密的事,在这样的“爱情邮筒”前投递情书的人,往往是那些寻求新鲜感的“老情侣”,那些怀着忐忑心情的爱情新手们是没有心情在这里晃悠的。
有时邮筒则成为粉丝经济的一部分。2016年,在沪上开唱的明星鹿晗,在微博上晒出一张与外滩邮筒的合照,引发千余粉丝争相前往与邮筒合影,从早到晚大排长龙的场面十分壮观。
由此,邮筒是承载着信息的。一方面,它为寄件者收下了一封封信件。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装置”。古人说,见信如面。信曾是传递情感的方式,比如家书或情书。若干年以前,人们会通过邮筒或邮局寄平信。后来,一些重要的信息,会选择快件寄送。而后来往往就是发封电邮搞定。在信息没有那么快的时代,在那些逐字逐句酝酿写成的信里,你还记得自己都说了什么吗?
当下,认真写就一封信,似乎和邮筒一样,成了一种保守和过时的处事办法。但对发信人和收信人来讲,却很可能是时间里最深刻的记忆。对此,我想邀请你,将自己印象最深的有关信件的故事,写在明信片上,通过邮筒,进行一次“公开”的投递。我们不需要完整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件内容,可以只是一段节选、一段概述,或仅仅是寄信时的感受。
这些明信片将在大致统一的时间段寄出,将在上海市区的邮筒及邮政系统之间传送。我们收到明信片之后,会把它们以特定方式集中展示。
一方面,我试图发掘个人隐私和社会公开之间的内在关系。不论信件内容多么私密与重要,一旦以非私密化的手段寄送,这些内容是否还能算得上隐私?完全私密化的隐私与公开化的个人隐私之间的差异,或许就是其传播方式的不同:前者通过个人,后者通过众人;前者“光洁”,后者沾满“油污”;前者令人安心,后者令人揪心。呈现隐私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情愿与非情愿两种可能性,那么情愿的隐私呈现,是否还是隐私?
另一方面,在今天这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过往的慢速信件的故事似乎早已被人遗忘。如果想要重拾,还需要搜寻这些埋藏在记忆中的信息。所以,我特别希望能邀请到许多长辈,将自己的故事通过“绿色通道”与我们分享。
接下来是具体操作:
请有意向参与这个项目的、居住或停留于上海的朋友,与我取得联系。我会将贴好邮票、写好收件地址的空白明信片寄送给你。
拿到明信片的朋友需要做两步:
第一步,请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寄信(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寄信方式,包括快递、信件、电子邮件甚至是私下送的密信),将当时的感受以及寄信的原因,用文字写在明信片正面。如果内容并不十分隐私,可以简要描述。如果未使用邮筒,也可以写下当时没有选择邮筒的原因。
第二步,在上海市区外出时,请先寻找周围的邮筒,然后在明信片背面空白处,画下投递邮筒的大致位置图,也可以写下寻找过程,然后把明信片丢进邮筒邮寄给我。
最终,我会将收集到的明信片与其他材料结合,制作成一个装置,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期待您的参与。请有意向的朋友,在2月15日之前,将地址和联系方式,发送至我的邮箱:806874018@qq.com。我将尽快与您联系,并将明信片寄送给您。
(注:向第12届双年展总协调人施瀚涛致谢)
关于“你的地方”
“你的地方”,是第12届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项目之一,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共同发起。
我们邀请七位社科及人文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成为观察员,并招募艺术家及公众,以1939年初版、1947年第二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为基底,对上海进行自主的调查,重新认识和表述那些与自身有关的地方,并发现和勾联起自我主体形成的线索,并增强人们对上海空间演变的不同脉络的理解。
第12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
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与文化品牌,上海双年展始终致力于让当代艺术文化与蓬勃发展的上海城市发生积极的对话。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始于2012年,是上海双年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第12届上海双年展将携手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上海油罐艺术中心、补时、上生·新所、思南公馆、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澎湃·市政厅等合作伙伴,在城市各处设立展览馆、影院、实验室、发声场,出动历史考古队与地方行动者,为公众提供别样的观察生活视角,再次挖掘上海的人文魅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