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重新走近这位“宽阔的巨人”

2024-11-26 12: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作为一件奢侈品来点缀太平,我们是作为一个劳动者来辛勤地工作,在荆棘中开辟一条平坦的路。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性的光辉之中。

思想不老的人才永远年轻!

——巴金

今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持续至今,无论是自作品中传递出的文本意蕴,还是巴金先生一生所践行的高洁精神品格,都随着时光磨砺更加彰显其前瞻性与生命力。为深切缅怀巴金先生,大力弘扬巴金精神,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已于日前在上海开启。

位于上海文学馆内的巴金图书馆

11月25日,在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巴金图书馆暨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揭幕。作为上海文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巴金图书馆是以巴金先生命名的“馆中馆”和新型文化空间。场馆坐落于上海文学馆整体区域的两栋历史建筑内,建成以“巴金”命名、实现多种文学活动交互的新型文化空间,承担起上海文学馆文化交流和服务公众的文化功能。

此次展出的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以巴金与上海的关系为线索,全面展示巴金在上海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和各项社会活动成就,体现人民作家与城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境界,也勾勒出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文学创作的成就。作为一个体验式的展览,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的展览内容与巴金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交织在一起,使观众在使用和体验图书馆的同时,参观展览,品味细节,感受巴金对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独特贡献。

展览分五个展厅:一厅是巴金图书馆的文化活动空间,展览的主题是巴金在上海的文学成就,以巴金在上海的居住地为线索,梳理了他不同时代的重要文学创作、翻译的作品,其中《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随想录》是其中的重点,有各种版本、手稿的展示,还有巴金与他的作品译者之间的通信等,参观者可以从片段和细节感受巴金创作的丰富。二厅是巴金图书馆的文学杂志阅览室,展览的主题是巴金的编辑成就。在二厅,公众能够领略巴金先生的编辑心语,和他曾帮助过的作家的回馈语句,以及了解巴金先生的编辑工作史等。在这里,公众能够触摸巴金作为一个编辑家的热情的心灵和丰硕的成果。

三厅是文化休闲空间,对应的展览主题为巴金的生活世界,其中包括四个连通的实物造景区,展品包括巴金先生在武康路113号的家庭生活实物,如展出巴金先生曾经使用的藤椅、小茶几、手杖、西服、孙女晅晅孩童时期的自行车、外孙女端端和孙女晅晅与巴老之间的来往赠书、贺卡,以及家庭生活票据、存折、粮本、留言条、税单等各种实物,让游客更近距离地接触巴金先生的生活日常。三厅还包括“朋友在此相聚”互动区和“巴金藏外文图书封面展”,观众能够在互动中体验巴金与好友的交往评价,欣赏巴金先生数万册藏书中的精选图书封面,触摸他生活意趣的枝蔓。

《新生》手稿

四厅为图书阅览室,鲁少飞的《文坛茶话图》和取自巴金藏书的插画形成了该厅的基本氛围,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文学阅读空间。周边的书架陈设着近年出版的巴金先生著译,以及近年出版的巴金著作、研究著作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在此设立了巴金著作阅读角。五厅分为两个区域,一部分是巴金图书馆的数字阅览室,另外一部分是展览展示空间,目前设有巴金相关的各种影像资料、研究资料的阅读,也有巴金故居藏品的数字展台,数字资源正在不断扩充中。

展览的尾声名为“老巴金,生日快乐”。中间高大的绿树和一颗玫瑰心提取自巴金先生的外孙女端端和孙女晅晅给他的贺卡上的画面,这里汇集了各地亲朋曾经为巴老祝寿的贺卡、电报等。在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图书馆邀请读者一起为巴老庆生,并通过网络为他送上鲜花和祝福。

贺卡

作为系列活动中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一场,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巴金研究会、巴金故居主办的第十四届巴金学术研讨会于24日-25日在上海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级教授陈思和出席并致辞。会议由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主持。

李敬泽在致辞中指出,19世纪到20世纪复杂的、流动的、世界性的思想交流、变化、碰撞中,巴金先生有着他非常独特和重要的意义。“巴金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文学事业至今依然在领受着巴金先生这份贡献的福音。面对这样一位宽阔的巨人,我们的研究远远不够。他留给我们问题是非常多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新的文化语境和新的理论语境下会不断发现巴金先生所留下来的问题具有新的光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金研究有着广阔的天地。”李敬泽说。他表示,21世纪如何读巴金其实是个新问题,“我们必须站在21世纪的新的文化语境和新的一代人、新的关切上,重新理解巴金、认识巴金,也从巴金身上获得新的力量”。

研讨会现场

陈思和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金在报刊上开始连载小说,成为一名“畅销作家”。读者在接受巴金的通俗叙事的同时,也接受了他鼓吹的革命、反抗、理想等等先锋精神。在《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中,陈思和就曾提出,巴金的魅力不是来自他生命的圆满,恰恰来自其人格的“分裂”。“他想做的事业无法做成,不想做的事业却一步步使他功成名就。他痛苦、矛盾、焦虑的情绪用文学语言宣泄出来以后,唤醒了因为各种缘故陷入同样感情困境的中国知识青年,安慰了他们枯竭的心灵,这才是巴金成为青年偶像的原因。巴金先生的痛苦就是巴金的魅力,巴金先生的失败就是巴金的成功。即使到了晚年,巴金先生仍然被这样一种失败感苦苦纠缠,难以排遣。”陈思和忆及,20世纪90年代,他曾受一家杂志社的委托对巴金先生做了一次专访,陈思和问巴金先生,年轻时是否曾想过到了90岁时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巴金先生脱口而出:我希望实际上对人类会有更多的好处。

相较于小说,巴金先生晚年的《随想录》更是其深邃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但其中不少历史背景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是陌生和较难理解的。因此,近些年,陈思和一直想编一本《随想录》的注释。在课堂上,他带着学生一篇篇讨论《随想录》里的文章,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积累了大量材料。尽管这桩工作仍未完成,却启发了学生对巴金研究的继续深入,并诞生了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员刘天艺编撰的《全球视野下的巴金研究》,复旦大学文学博士金小安所著《病的表征——巴金的疾病写作及其隐喻》等专著。“巴金先生离开我们整整19年,他把巨大而复杂的精神遗产,包括他的矛盾和忏悔,他对未来的洞见与先知,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都传承了下来。我们接受了巴金先生的精神遗产,我们还将探索下去、思考下去、传承下去。”陈思和说。

伏案写作的巴金先生

本次研讨会以“二十一世纪如何读巴金——以巴金作品为中心”为主题。“1994年,第三次巴金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巴金与20世纪’。我们研究20世纪的环境怎么造就了巴金这样一位作家,巴金的作品、思想、文学活动又怎样反过来对20世纪的文学和思想文化产生了影响。这次会议,我们谈21世纪如何读巴金,这两次会议主题的暗合与延展让我感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存光说。当年最年轻的与会者、21岁的大学生周立民,如今已成长为巴金研究的中坚人物之一,而在场多位青年论坛的获奖者、参与者年轻的面庞,则更让李存光感慨:“巴金研究后继有人,希望能继续推进研究向更广更深的程度发展。”

会上,臧永清透露,年底人文社将推出一套全新的代表新时代巴金研究学术水平的30卷32册《巴金全集》,同时推出《家》《春》《秋》《随想录》《往事与随想》等巴金诞辰120周年纪念版图书,将巴金先生的文学遗产完整、全面地交托到读者手中。

“巴金先生的价值不仅在于作品,更在于人格。”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表示。“巴金先生的百岁人生甚至显得‘单纯幼稚’,但对一个饱经沧桑的人来说,这种‘幼稚’是非常可贵的。巴金真实诚恳地把自己的人格融入文学书写中,他用自己的人生来思考生命的质地,用自己的真情升华文学的价值。他的《家》《春》《秋》是控诉、反抗、激流,他的《憩园》《寒夜》是冷峻、沉思、平静。巴金从刻画特殊的人与命运,转为书写普通人的故事,用越来越接地气的人生来思考生命的宝贵,其中不变的是他要为人生说话,为痛苦发声。”

研读巴金先生的文学作品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曾输入“巴金”“良心”,仅在百度搜索就找到了上万条相关链接:消息、访谈、论文、著作……仿佛巴金的历史形象天然就与“良心”相连。“巴金一生的文学创作,不仅反复倾诉着从真诚的信仰出发传递人间良心的基本情怀,而且他在一系列文学目标上的执着与坚持也是一种基于不愿放弃的信念和理想。巴金对‘反封建’的执着和艺术上‘无技巧’的信念都与这样的良心密切相关。”他说。

“用孔子的话来说,巴金先生是一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他不是一个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然后以大量的假话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来证明自己的高大的人。”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说,“他是一个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和我们国家、民族和未来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的一个伟大的作家。”在毛时安看来,巴老晚年的《随想录》与《家》《春》《秋》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就是思考国家、民族的命运,而且是从自己最切身的经历、感受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如果说《家》《春》《秋》显示的是青春时代燃烧的火焰和炽烈的热情,那么《随想录》就像一道白色的火焰,温度更高,情感和思考更加深沉。“他作为遗言、遗嘱来写的《随想录》,每一句话都充满深情,充满对这个世界、对这个民族、对在座每一位的巨大的善意。”

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近八十位专家学者出席,收到论文论题涉及巴金作品的新认识和新解读,新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巴金与同时代人研究,以及巴金编辑、出版、翻译活动研究等诸多方面。他们的研究以新观点、新视角和新史料,打开着巴金的作品和精神世界,全面推动着巴金研究的新发展。

此外,青年与文学的未来——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捐赠藏书展、巴金在徐汇图片文献展等活动将在上海和北京陆续举行。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配图:资料图、主办方图

原标题:《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重新走近这位“宽阔的巨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