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巴金诞辰120年丨青年作家的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谭百茜
2024-11-25 18:4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巴金先生一直对青年作家抱有殷切的期待,他关爱他们,支持他们,相信他们创造着中国文学的现在和未来。

11月25日,在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收获》文学杂志社、巴金故居主办,《上海文学》《萌芽》杂志协办的“青年与文学的未来——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在上海作协举行,《收获》副主编钟红明主持。

白琳、陈春成、陈各、杜梨、董夏青青、丁颜、哥舒意、龚万莹、栗鹿、钱幸、索耳、索南才让、三三、武桐、王若虚、王苏辛、王玉珏、王占黑、小饭、周嘉宁、周婉京、余静如等青年作家、编辑聚在一起,讲述各自的经历,分享各自的困惑。

“之所以来参加这个会,真是想知道这一代青年写作者是怎么想的。当我们谈起青年作家,总有很多套话,很多正确的老生常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说,“每一代作家都有自己的开天辟地。巴金他们在开天辟地,1980年代余华他们在开天辟地,你们也在开天辟地。作为这个时代的作家,要和时代建立关系,并在这个关系中确立自己,是一件多么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的事情。”

“青年和未来确实息息相关,但这份关系并不是一个自然事实,而是巨大的责任,巨大的自觉,巨大的能力,也是巨大的幸运。祝福你们。”

11月25日,“青年与文学的未来——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在上海作协举行。(摄影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参会青年作家在刚开馆的巴金图书馆前(摄影 朱银宇)

出人出作品

1957年,由巴金创刊的《收获》杂志在上海诞生。

在《写在“收获”创刊的时候》一文中,巴金写道:“把一刊物呈献给读者,在那中间,除开成名作家的力作之外,更能推荐出发光的新人作品,对于读者、作者和编者都是最大的喜悦。”

1957年,由巴金创刊的《收获》杂志在上海诞生。(摄影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我们现在都流行用比较时尚的金句吸引眼球,但巴老始终用最朴素最精准的语言谈论事情,谈到办刊物,他就用了五个字:出人出作品。”《收获》主编程永新说,“余华曾感谢巴老的长寿,让他们这一代作家有足够的成长时间,我也想感谢巴老的长寿,让我们《收获》的后来人都有一个‘办中国一流刊物’的理念。”

面对在座的年轻写作者,程永新也有不少感叹。巴金一直关爱青年作家的成长,对马原、余华、苏童、格非等青年作家的先锋性作品无限宽容和接纳,而从2010年开始,《收获》开始专门推出青年作家专辑。

“而今,每年《收获》的第四期都是我们的青年作家专号。爱护和支持青年作家,是巴老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青年的困境 

陈各直言,相比前辈作家,她们这一代青年作家似乎面临着更多诱惑,“比如工作时间的挤压,比如其他想去探索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事。怎么坚持写作,怎么一直投入写作,对我而言也是一个问题。”

白琳对世界,对生活也有很大的兴趣,总是“不太安分”,想要去试试新的事物。但同时,她也处于被现实捆绑的四十多岁,要不断考量平衡自己的生活,有世俗的利己的一面。“保持某种简单的兴趣和热爱,是坚持写作的核心。”

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里,哥舒意同样有过犹豫和困境,大概有七到八年时间去做其他工作,直到前几年才重新开始创作,并且渐渐地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我有时想,我写自己的小说,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善意的影响,它是造成了割裂,是少部分人的狂欢,还是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勇气,或者至少,不要狭隘,至少要真诚,既真诚地面对自己,也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作品。”

“有人说,当下的青年作家没有经历过历史,然而,在二十一世纪初长大,经历互联网世界变化的人们,其实也生活在一个历史转折处。”王苏辛说,“同时,在一个文学和出版的影响力变弱的时期,要持续写作,更要有与现实诱惑共存的能力。如何在三十岁后让自己的视野获得起飞的可能,这不只是阅读和游历可以完成的,只有写下去,且不害怕失败。”

《收获》送给每位参会青年作家一套书。(摄影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真诚就好了

当董夏青青读到《随想录》,她告诉自己要勇于认识和解剖灵魂深处那些阴暗的东西,也要像巴金先生那样勇于走进一线,写下最可爱的人的故事。

索南才让坦言,巴金、鲁迅、老舍那一代前辈作家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勇气——他们能够真正地直面生活,直面自己,甚至像撕纸一样把自己撕开,让自己听到内心的声音。“像我这样的青年作家,似乎身上总有一个包裹着自己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由虚荣心造成的铠甲,它一直对你有一种诱惑。我想,未来我需要勇气的地方,远远多过需要才华的地方。”

在丁颜看来,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最不吝啬的就是在写作上付诸的勇气。同时在一个写作者的成长上,在时间的接替上也是一样的,让人无论是做事还是行走都需要勇气来思考,可以从现实出发,可以蹲在自己的一隅,一堆柴一样燃起一堆火焰,尽可能地燃烧。“有何不可呢?巴金说说真话,那就说真话,一直说真话,把一颗心交出去,真诚就好了。”

“我觉得写作对我来说最大的‘好’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王占黑说,“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太经得起检验的时刻,比如你在公开的时候,你会觉得语言不可回避地带有一种表演的成分。只有在写作的时候,一个真实的自己会出现:你会看到真实的自己的局限,自己的变化,承认写作对于自己来说的不可持续等等——而这些都是你必须要去接受的东西——对我来说,这就是写作最大的‘真’嘛。”

参会青年作家在刚开馆的巴金图书馆前(摄影 朱银宇)

在《致青年作家》一文中,巴金先生曾写道:“我希望你们不要管自己写的是不是伟大的杰作,不要考虑某些人是不是喜欢你们的作品,只要看你们是不是使出了全部的精力,是不是写出了你们对生活的真实的感受。每个作家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都是为了找到一个机会接近人民,向读者吐露自己的心声。”

“巴老从‘五四’时代走来,一开始就是为青年人而写,探寻个体生命的发展轨迹,发时代之先声,他说:‘文学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光明。’”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渊说,“巴老一生都保持着真挚纯净的文学情怀和文人风骨。今天的青年作家要秉承这样的文化血脉,永葆对文学的激情,用文字在现实困境中突围,也用文学在灵魂世界中高蹈。”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