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沪苏雅集”:看上海苏州艺术家笔下的江南诗性

宗和
2024-11-23 18:1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上海苏州地缘相近,水陆相连,语言相通,人文相亲,且两地拥有共同的文化根脉——江南文化。

以书画而论,近现代两地书画界相交相融极多,通过书画家们的作品展现着江南地区共有的诗性传统和人文精神。澎湃新闻获悉,11月22日,“沪苏雅集——书画作品展”在地处苏州天平山下的苏州新梅华艺术收藏馆对外展出。展览以“江南文化,跨界融合,中西并举”为统领,汇聚了沪苏两地22位艺术家的41件作品,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

“沪苏雅集——书画作品展”现场

“沪苏雅集——书画作品展”开幕雅集现场

“沪苏雅集——书画作品展”展厅现场

一曲婉转悠扬的昆曲之后,在新梅华艺术收藏馆(苏州灵天路699号)的园林与曲水之间,来自上海苏州两地的艺术家随意闲坐,共同见证了由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新梅华艺术收藏馆联合主办“沪苏雅集——书画作品展”的开幕。

据悉,此次展览汇聚了沪苏两地22位艺术家的41件作品,集中展示了沪苏两地知名艺术家群体当代中国画、油画创作的水准和现状。上海参展艺术家有杨正新、赵抗卫、朱新昌、庄艺岭、丁申阳、陈翔、陆天艳、鲍莺、顾村言、奚耀艺、陆加梅等,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0多岁的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杨正新。

“四五年前我应苏州美术馆之邀策展的《三生长忆是江南》《意象江南》《又见江南》,着重展示的是上海专业美术工作者与姑苏文化之间的深厚渊源;那么,这一次在苏州新梅华艺术收藏馆推出的《沪苏雅集书画作品展》,则是想从跨界的视角来梳理、探讨和呈现上海与苏州这两个江南新老都市的文脉和彼此艺术交流的各种可能性。”此次展览策展人、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介绍,从中国书画创作的传承看,我国近现代最重要的美术流派——海派,也曾受吴地著名的吴门、虞山、娄东、松江等画风的影响。虽然其后新兴的海派借助更为开阔的中西文化视野,“艺术家自由职业的进程,以及由艺术社团、艺术传媒、艺术市场、艺术教育组构而成的庞大运作网络,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其画家阵容之浩瀚,绘画风格之纷繁、得时代变革风气之先的显赫声势和深远影响,均远远超过了此前所有画派”,但诸多沪苏书画家的作品所共有的江南诗性却无处不在。

杨正新 《烂漫秋色》 47cm×78cm 中国画

赵抗卫 《宋画诗意》 50cm×50cm 纸上油画

朱新昌 《对饮》 45cm×43cm  中国画

庄艺岭 《尘非尘》 52cm×36cm  中国画

丁申阳 《绝句》 46cm×46cm  书法

陈翔 《策杖行旅图》 47cm×43cm  中国画

陆天艳 《文赋》 68cm×34cm  书法

上海艺术家的展出作品包括赵抗卫《宋画诗意》、朱新昌《对饮》 、庄艺岭《尘非尘》、丁申阳《绝句》,以及陈翔《策杖行旅图》、陆天艳《文赋》、鲍莺《鼠你最快乐》、顾村言《径幽闻梅香》、奚耀艺《山中观雨》、陆加梅《近作印屏》等。 

鲍莺 《鼠你最快乐》 32cm×40cm  中国画

顾村言 《径幽闻梅香》 70cm×30cm  中国画

奚耀艺 《山中观雨》 68cm×36cm  中国画

陆加梅 《近作印屏》 局部  篆刻印屏

苏州方面参展艺术家为吴冠南、翟晓声、车前子、夏回、孙宽、陈如冬、金洪男、王学雷、单正、姚永强、陶花等艺术家。展出作品包括70多岁的画家吴冠南《花事》,以及翟晓声《园林一角之二》、车前子《九座塔》、夏回《听枫园日记之二》、孙宽《倚窗听风》、陈如冬《秋风岁岁熟湖田》、金洪男《云庭纪事之一》、单正《花非花》、姚永强《近水藏碧》、陶花《草间生趣之一》。

吴冠南 《花事》 33cm×33cm  中国画

翟晓声 《园林一角之二》 60cm×80cm  油画

车前子 《九座塔》 35cm×68cm  中国画

夏回 《听枫园日记之二》 34cm×45cm  中国画

 

孙宽 《倚窗听风》 46cm×46cm  中国画

陈如冬 《秋风岁岁熟湖田》 28cm×40cm  中国画

 

金洪男 《云庭纪事之一》 35cm×186cm  中国画

王学雷 《野游》 35cm×25cm  中国画

单正 《花非花》 60cm×50cm  油画

 

姚永强 《近水藏碧》 48cm×60cm  中国画

 

陶花 《草间生趣之一》 69cm×32cm  中国画

主办方表示,在江南的文化版图中,苏州曾经一枝独秀,至明清达于顶峰,精致而优雅。“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其时“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非常自然地成为全国视线的焦点”,在社会经济和人文传统方面具有超强的辐射能力,而上海则处于“慕苏、扬余风”的边缘地带。直至19世纪中叶开埠以后,时局大变,上海在江南的城市地位才逐渐上升,并一跃而为江南乃至中国的中心城市。经济的外向性开放性国际化,优秀移民的大量导入,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空前的相遇融合,文化市场的勃兴,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上海这一新崛起的现代江南大都市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吸引力。不过,苏州和上海城市角色在近现代的转换并没有造成彼此的割裂,反而让它们更为亲近。千年古城苏州从未心生“妒意”,新兴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从苏州汲取诗性的养分,成为传播姑苏文化的最佳平台。古典的苏州和现代的上海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而从中国近现代西画发展的历史看,苏州、上海从民国建立新式美术教育始,就一直对欧洲流行的学院派绘画以及各种优秀的现代艺术情有独钟。苏州美专、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都曾经是中国现代艺术的教学重镇。以刘海粟、颜文樑先生等为代表的沪苏西画艺术家群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血脉相连,在中国西画创作、传播领域独树一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上海苏州两地的文化一直联系紧密,上海金石收藏家前些天专程到苏州国画院进行雅集展示,今天,沪苏两地的书画界又相聚于天平山下,苏州绘画界要向上海学习海派艺术中的创新精神。”苏州国画院院长孙宽说。

“苏州和上海可以说一直互为补充。我当年供职于《书与画》杂志时第一次出差就是到苏州,上海很多文化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苏州,上海的画家要更多地到苏州寻根,回望传统。”上海市美协副主席陈翔说。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策展人认为,此次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新梅华艺术收藏馆等联合主办的“沪苏雅集书画作品展”,以“江南文化,跨界融合,中西并举”为统领,既邀请沪苏两地具有代表性的知名老艺术家和中生代艺术家,也有沪苏艺术评论家、媒体人、作家、企业家、艺术机构管理者、医生等跨界人士参与,“这些跨界人士既为各自专业领域的翘楚,也对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等视觉艺术有着独特的体认,将为展览带来别样的气息和活力,也希望因此而能探索出视野更为开阔、形式更为多元的沪苏艺术交流新路径。”

“沪苏雅集——书画作品展”展出现场

作品捐赠现场

艺术馆展出现场

开幕当天,参展艺术家还参观了新梅华饮食文化博物馆。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8日。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