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吴山上有个宝藏,创了好几个全国纪录!听说当年杭州人每天都离不开它

2024-11-22 2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

秋冬季节,空气清澈,正是观星揽月之时。

杭州山脉众多,登山观星流行甚广,特别是年轻人,常常露营山顶,与星辰相伴。

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众崇山峻岭之中,高不过百米的吴山,竟是南宋时期的天文观测点,曾设有浑仪所(即天文台),上有古代观测天象的铜制仪器,是名副其实的“观星台”,也是南宋临安城的“中央气象台”。

在当时京城众多的皇家机构中,吴山驻扎着唯一的科学研究部门,其背后的故事值得潜心考究。

"

摄影/肖奕叁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西湖周边的山上看到一些断碑残碣,其中,在吴山上看到一块“江东庙碑记”。当时我投书杭州日报下午版,不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篇《西湖断碑残碣谁收拾》。

文章见报后,杭州碑林文保所陈进所长打电话来,约我一起去西湖周边山上去看断碑残碣,他风趣地说,这些断碑残碣,不发现不晓得,既然发现了,就要由“我”(注:代表碑林文保所)来收拾了。

刻有“江东庙碑记”的断碑放入杭州碑林,该碑背面有“观星台”和“辛酉七月”几个字。陈进又邀我去看。根据陈进考证,吴山上曾有过观星台,这“观星台”三个字,很像是康有为的笔法。

听了陈进的介绍,我对吴山上的“观星台”产生了兴趣,遂而便查找了一些史料,请教了一些先生,作了一些粗浅的考证。

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曾载:“至德观在宋浑仪台侧,至德观于绍兴年间(1132-1162)建,元至正年间(1341-1370)毁,浑仪无存……此观侧,宋有太史局……测验浑仪所台上有浑仪,下有土圭。”

浑仪所,即天文台。我在史料中进一步查证:吴山东北麓的山顶上设有浑仪所,上有古代观测天象的铜制仪器,“色泽如银如玉,精致特甚”。在京城众多的皇家机构中,这是唯一的科学研究部门。

吴山上的太史局,隶秘书省,掌测天文,考定历法,设有春官、夏官、中官、秋官、冬官……设有测验浑验仪刻漏所(注:宋官署名。属太史局,掌浑仪台与天文院同为测验星象)、钟鼓院、印历所。其职责是掌测验天文,每日向朝廷报告所测日月星辰、风云、气候、祥眚(注:音为shěng,意为灾祸);制订历法,呈报皇帝后颁布;选择祭祀、冠婚及其他重大典礼日期等。

摄影/TONGRUN小光影

绍兴二年(1132)至绍兴十七年(1147),吴山浑仪所由一位名叫杜彝元的天文学家在管理。当时,所里有“水运仪象台”,用来观测天体的运行情况。水运仪象台,是宋代天文学家苏颂在1088年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报时器和最古老的天文钟。沈括在《梦溪笔谈》曾有相关记载:水运仪象台总高约12米,底宽约7米,共分三层,上层是放置浑仪的观测室,中层密室内为旋转的浑象,底层是动力装置和报时钟。它以水力推动,通过变速与旋转装置,将三部分仪器运转起来。土圭是一种玉制的尺子,长约一尺五寸,用来量度表影的长度。对于居住在北半球的人来说,中午表影总在圭影的正北方向。

在杜彝元执掌吴山浑仪所期间,他发现,春分这天,太阳落山之后,天黑得很快;他又通过仪器观测,发现了偏移晨星和南极星表的变化,这一发现为天象观测和测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此推测,在南宋,吴山浑仪所的“水运仪象台”等设施,应该是一座天文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和先进的一个天文台。那么,吴山至德观旁发现的这块“观星台”碑石,是不是吴山浑仪所的遗存呢?

我在查阅《竺可桢日记》时发现,竺可桢也曾在吴山上见到“观星台”碑石,但日记中没有提及该碑石为何人、何时所镌刻。由于无法再对“观星台”碑石做进一步查考,我这一查考就此搁了下来,一搁就搁了二十多年。

去年3月,在一次会议上,我见到了杭州气象台的麻碧华女士,与她话及“观星台”残碑时,她对“观星台”也深有研究,并邀我到台里去看一下杭州气象发展史的展厅,这样对我搞清“观星台”的来历是有好处的。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使我大开眼界!杭州在吴越国和南宋时期,天文气象方面有几个国内“最早”:石刻写实性天文图——吴越国·马王后墓天文图;观星台图——南宋清台图;最系统的风向观测记录——南宋杭州风向观测记录……

麻碧华又将南宋吴山观星台的由来作了介绍:南宋迁都杭州后,将太史局所属具体观察天文、气象的崇天台建在吴山之巅,称为“清台”(注:天文台)。该台于绍兴十四年(1144)动工,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全部建成。不幸的是,该台在嘉熙二年(1238)遭火灾焚毁,翌年进行修复,几十年后,该台又在德祐元年(1275)遭火灾损毁。直到元至正十五年(1355)重建南宋清台。天顺六年(1463),道士吴志中在清台原址上建了一座庙,21年后,这座庙又被大火焚毁。后人在万历丁丑年(1577)刻了块江东庙碑石。天启辛酉年(1621)七月,又有人在碑背面镌刻了“观星台”三字。据麻碧华推考,“观星台”碑石可能是一位名叫来三聘的孝子所立。

对此,我再作了一些考证。《清波小志》曾载:“《吴山江东庙碑记》为明萧山人来三聘,在明万历丁丑年(1577)秋所写,记述了迁建此庙是他的侄子来端操出的主意,为建庙他还捐了千金,并请他写了一篇《吴山江东庙碑记》的文字。“

六年后,来三聘考中进士。嗣后,出任江西布政使等职。一晃38年过去,天启元年(1621),来三聘告老还乡,重游吴山,江东庙还在,他想看一下《吴山江东庙碑记》,惜未镌刻立碑,于是他出资将《吴山江东庙碑记》镌刻成碑。同时,他得知此处原为南宋“观星台”旧址,就书了“观星台”三字和“辛酉七月”等字,刻于碑背面。遗憾的是,几百年过去了,“观星台”碑成了断碑,下半部分文字缺失。

摄影/李弘辰

尽管如此,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吴山上的“观星台”碑石为明代所立,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而非康有为所题。

一直以来

杭州人都喜欢在吴山上

抬头仰望星空

与浩瀚宇宙对话

对于杭州人来说

吴山是特别的存在

吴山不止是山

有许多讲不完故事

你还知道吴山哪些故事

欢迎评论区里分享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来源/杭州日报西湖副刊

文字/丁云川

制图/叶丛

原标题:《吴山上有个宝藏,创了好几个全国纪录!听说当年杭州人每天都离不开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