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出炉:5大领域槽点多
2024年“双11”正式落下帷幕。与往年相比,政府补贴成为今年“双11”的最大亮点,“双11”活动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释放出更大让利空间,有效激发了消费活力。
11月22日,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2024年“双11”期间(2024年10月14日—11月12日)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数据显示,消费者反馈整体趋于正向,除规则复杂、直播间套路等老问题外,预售价反而贵、国补被商家“薅羊毛”“先用后付”消费陷阱等新问题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优惠机制仍旧太复杂,拉低消费者购买欲
2024年“双11”期间(10月14日—11月12日),系统共收集长三角消费领域舆情信息共计416万余条。其中消费维权类舆情信息19.74万条,占舆情总量的4.74%,相关信息呈曲线波峰走势,11月11日当天信息量达1.76万条,出现高峰。
监测发现,2024年“双11”期间消费维权问题集中在优惠机制复杂、预售价反而更贵、商家故意抬价、先用后付陷阱、直播间套路等方面。
“双十一规则难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不少电商平台顺应消费者呼声,强调要“简化规则”。但是,从主会场、榜单会场、直播会场,到平台券、红包雨、商家券,再到满减、尾款、定金、预售、赠品、直播间优惠……花里胡哨的规则让消费者云里雾里,纷纷抱怨“太复杂,看不懂,算不明白”,直呼“双11到底什么东西便宜了?”。此外,一些过于麻烦的支付规则也是消费者吐槽的热点,如蹲守直播间抢券、分批付定金等等。舆论认为,研究不透的规则正在拉低消费者的购买兴趣,背后实际上是消费者逐步降低的购买欲。
上海消费者表示,为了研究双11规则,她特意打开各个电商平台的“规则”链接,在某平台双十一活动消费者规则中,“每满300减50”“带有官方XX折或者官方立减字样的商品享受优惠”“带有‘直播买贵必赔’或金色‘买贵必赔’标识的商品支持直播买贵必赔服务”等众多规则已经让人有点头大,“5000多字的规则正文,还有超链接!‘跨店满减优惠分摊’‘与其他优惠叠加’……一通研究下来,根本不知道啥商品便宜了。”
预售价比直接购买贵,透支消费者信任
预售本应是商家为了提前锁定消费者,给予消费者一定优惠的促销方式,能够在增加销售额的同时进行营销宣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遭遇了“预售套路”。
一是故意提价。部分商家宣传预售商品的价格为活动期间最低价,但消费者付完尾款却发现商品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尾款人”变“韭菜人”。二是拒绝价保。预售商品不价保,部分商家在预售时承诺商品全程价保,预售结束后又通过发放优惠券或补贴的形式变相降价,并以补贴或优惠券不参加价保为由拒绝价保,让消费者掉入价保大坑。
江苏消费者称,第一波双11活动在某平台上买的奶粉预售订单。刚收到货,发现11月3号现买的还有赠送120元的购物金活动,当时就联系客服退差价,却一直不退,表示不价保。
商家故意抬高价格,国补被商家“薅羊毛”
今年,“双11”优惠活动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为消费再添一把“火”。在真金白银的政策拉动下,长三角地区市民消费热情被进一步点燃,尤其是家电家居销售呈现火热景象。
舆论普遍表示,今年的国补“真香”“不用拼命抢,不需费神算,轻松就能便宜买”。然而,在“换新”消费中,也有一些新问题露头,部分商家“乱操作”影响了补贴落地后的实际体验。
有消费者称,补贴政策出台后,此前关注的商品突然涨价,补贴后的价格与补贴前差别不大,有的甚至更贵,部分商家故意抬高价格,借机“薅羊毛”,有消费者质疑“国补到底进了谁的口袋”。此外,还有少部分消费者反映存在获取补贴不顺畅、流程复杂等问题。
安徽消费者反映,网购平台产品都是先涨价再扣除国补,消费者享受国补后的购买价跟国补政策落地前的价格一样。
莫名开通“先用后付”,消费者误购风险增加
“双11”期间,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新“玩法”遭到消费者吐槽。有消费者发文称,一觉醒来爷爷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求助网友是否可以退,引发舆论热议。
“先用后付”“0元下单”“免密支付”等等此类看似“零痛感”的下单模式,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免费”的错觉,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加剧消费者误购风险。先是莫名其妙被开通“先用后付”,想要关闭也很难,常常找不到关闭入口,操作复杂。
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莫名开通先用后付之后影响使用“双11”凑单、满减、付尾款等功能。
直播间为引流把戏多,消费者期待少些“算计”
今年“双11”,各大直播间纷纷发放“定金红包”。这个看起来是在送福利的活动,却让不少网友深感被套路。消费者花上大半天蹲守直播间,抢收每隔一段时间才发放的红包。本以为能靠红包的折扣“捡漏”,却发现部分商品付完定金的尾款,比其他店铺里直接购买的价格还贵。加之因为抢到了大额定金红包,消费者不忍定金红包的福利被浪费,结果越买越多,导致盲目消费。消费者不禁怀疑,所谓的定金红包,不过是主播用来引流的工具,充满着消费陷阱。
浙江消费者称,今年双十一,有些主播红包发得大,仔细一看都是定金红包。就是要买得多,预售下单多才能用。
消保委建议:把“先用后付”的决定权还给消费者
针对今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老毛病待解、新问题冒头”的情形,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提出以下建议:
电商平台应守好平台主体责任关,加强对商家促销方案的监管,加强价格监管、优化促销信息披露,确保预售活动的价格真实合理;注重消费者心声,优化预售活动规则,使其更加简单明了;清除直播带货乱象,提升主播职业素养,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此外,平台对待“先用后付”也不能自作主张,应把“先用后付”的决定权还给消费者,并通过服务协议详细告知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充分说明“先用后付”的优势以及逾期后果、相关风险等,同时还要设置简单便捷的取消方式,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商家应坚持合法合规、诚信经营,减少套路,注重内功,吸引、留住更多消费者。一方面,平台的促销周期延长,促销节奏不像前几年那样紧凑,也更考验商家自身的运营决策能力,要紧紧围绕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一核心,严格规范促销行为,不断挖掘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另一方面,在“价格力”之外,同时寻求“服务力”提升,在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的当下,商家需要寻找吸引消费者下单的卖点,以更优质的服务和低价策略获取消费者青睐,唤回流量人气,延续发展后劲。
消费者权益保护得以实现,离不开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和共同发力。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资质、补贴发放、商家经营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保障政策红利切实送到消费者手中,确保消费者安心消费。
同时,呼吁消费者不断加强健康消费理念建设,以更智慧、更从容、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行为拥抱消费升级。在购物前要仔细研究以旧换新活动规则、留意价保期限、阅读红包的使用范围和期限等,合理安排购物计划,优先选择信誉和口碑好的大型商家或知名电商平台参与活动。如遇到商品与宣传不一致的情况,应及时向商家反馈,并将往来邮件、平台聊天记录等证据进行保存,以便维权使用。此外,对于用户协议、交易规则等文件应仔细阅读,对涉及个人信息的事项也要谨慎操作。
(原标题:《长三角“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出炉!5大领域槽点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