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信家电换帅,她正式执掌400亿
一位并购女将出任董事长。通过一轮轮并购实现规模扩张的可行性,被巨头们一一印证。
投资界 王露
一位隐秘并购女将现身。
投资界获悉,昨晚(11月21日),海信家电发布公告宣布重要人事变动,原公司总会计师、执行董事高玉玲为新任董事长。
现年42岁的高玉玲,本硕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毕业后,开启在海信的职业生涯,操刀包括海信集团收购欧洲家电品牌Gorenje等一笔笔备受关注的交易。如今,高玉玲正式执掌市值超400亿的海信家电,这也是海信集团旗下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而并购出身的高玉玲执掌一家上市公司,无疑是当下并购大潮的另一种注脚。
刚刚,一位女掌门诞生
并购色彩浓厚
高玉玲是谁?
从不多的信息中,大致能够勾勒出她的人生轨迹。出生于1982年,18岁那年考入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四年后留在本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求学阶段,高玉玲就对跨境并购有着极大的好奇和热情。
其中有一个细节,她的硕士毕业论文《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便是围绕着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进行研究。
2007年毕业后,高玉玲加入海信,先后在集团旗下海信视像、海信家电等公司从事财务工作,一步步走到核心位置。根据海信家电财报显示,2015年,高玉玲开始担任海信家电财务负责人,后陆续担任海信集团副总会计师、海信家电总会计师等职。
正是这一年,海信开始加快海外并购步伐,陆续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东芝电视、欧洲高端家电品牌Gorenje等等。
期间,高玉玲作为海信集团收购欧洲Gorenje公司财务组负责人,从管理层座谈、项目尽调到报价,带领团队牵头制定整合方案并实施。当时Gorenje收到海信、海尔、美菱等公司伸出的橄榄枝,三选二后再二选一,最终海信以约2.9亿欧元的价格成功胜出。对于海信而言,这一战扩展欧洲家电市场的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
多年后,高玉玲回到母校和学弟学妹们交流时依然不离并购话题,“上学时学过的并购和实践中有很大的差别,但并不是没有用或者学错了,学习的是基础,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状况更加复杂。”
此外,高玉玲积极推进集团海外共享建设,实现北美及墨西哥GRS系统上线和项目验收。在推动集团财务转型与共享优化等方面,同样不遗余力。
“立足本职工作,敬业实干,敢于触及矛盾,不断提升财务工作水平,创新财务管理思路,推动集团财务转型,助力海信全球化布局,为企业规范运作、创造效益、稳健经营作出卓越贡献。”2020年,高玉玲获得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时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直到今年11月21日,海信家电召开第十二届董事会2024年第四次临时会议,宣布选举高玉玲为公司新任董事长,财务负责人由孙长春担任。这是高玉玲在海信集团的第17年。
至此,市值超过400亿元的海信家电迎来新一任女掌门。
并购狂人崛起史
实际上,海信纵横并购江湖已久。
海信集团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青岛无线电二厂,以生产收音机起家,成立之初员工仅十余人,后与其他单位组成青岛电视机总厂。过去数十年,海信集团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区域到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这背后离不开灵魂人物——周厚健。
1982年,从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的周厚健进入青岛电视机厂工作。1992年,他升任为厂长。次年便在全体员工中进行征名,取“海纳百川、信诚无限”各一字,正式将公司更名为海信。
海信集团善于并购及资本运作,得益于周厚健早年率先提出“以资本的眼光来看待资本市场”,大胆尝试资本运营。
早在1994年,海信并购淄博电视机厂,随后用一年时间扭亏为盈;1997年,海信先后并购贵阳华日电视机厂、辽宁金凤电视机厂。同年,海信剥离电视产业核心资产,海信电器(后更名为海信视像)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海信的并购成名之作,便是收购科龙。
科龙成立于1984年,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90年代便成功在港深两地上市,营收亮眼但经营不善债务压力极大。经过一年多的争夺,2006年海信与科龙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6.8亿元的出价收购,此后科龙和容声成了海信的子品牌,公司先是改名为海信科龙后又更名,变成如今的海信家电。
艰难的并购历程只是第一步。当时的科龙像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有人称“海信是用跳下悬崖的方式来探测这个悬崖有多深。”好在海信挺了过来,上渠道、减资产、培养人才,最终让科龙渡过难关。
到了2018年之后,海信一边布局国内市场,一边继续将眼光投向全球版图,接连收购了东芝电视、Gorenje、日本三电等国际品牌。
同时,从家电出发,其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到智慧电器、芯片等高科技产业。2023年,海信共耗资16.05亿收购LED芯片厂商乾照光电控制权;2024年,海信成功收购并入主A股上市公司科林电气。
时至今日,海信集团拥有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三电控股、乾照光电、科林电气五家上市公司,总营收超2000亿。有意思的是,除海信视像外,其他四家均因收购而来。
谈及并购策略,现任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曾表示,收购不仅是拓展业务、扩大地盘的路径,更是弥补技术和产业短板的重要捷径。他认为,收购的好处在于不必“从零开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此次并购女将高玉玲出任海信家电董事长,为海信未来的并购之路更添了几分想象。
今年,上市公司排队并购
放眼望去,大并购帷幕正在拉开。
今年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层出不穷。9月,TCL科技发布公告拟收购韩国显示面板制造龙头LGD位于广州的子公司,价格为108亿元人民币。与海信并购路相似,早在2004年TCL就开始并购之路,为其全球化业务埋下伏笔。
无独有偶,名创优品发布公告称,以63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一跃成为永辉的第一大股东。尽管两家同是零售行业龙头,运营逻辑相去甚远。名创优品创始人、董事长叶国富豪情壮志,“大家都看不懂就对了,如果看得懂我就没有机会了。”
不并购,难成王。
通过一轮轮并购实现规模扩张的可行性,被巨头们一一印证。清科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由上市公司发起完成的并购交易共计590起,涉及交易规模1651.57亿人民币,分别占市场整体的35.5%、39.8%。
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周就有南京化纤、白银有色、南京商旅、恒丰纸业、上海建科、中国核电、山推股份、盛达资源、嘉必优等约2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并购重组进展的最新公告。
大家的并购热情为何如此高涨?
其中道理显而易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产业调整过程中需要以资本换时间、换技术、换产业。行业洗牌中,加上一级市场融资愈发困难,IPO变得遥远,很多创业公司承受着业绩增长困难、经营管理紧张的局面,转而不再死磕IPO,放下高估值的错觉,迫切希望通过并购实现退出。
这当中,上市公司无疑是活跃的产业买家。产业方通过整合实现成长和效率提升一直是并购的核心动力。一方面可以围绕产业链开展上下游并购,打造有影响力的“链主”型企业。另一方面,对于迫切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跨界并购科创企业,或将为其建立起第二增长曲线,使其晋升新质生产力。
尤其今年以来,并购政策依次铺开。“新国九条”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创投17条”提出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支持发展并购基金以及完善并购贷款政策;证监会“并购六条”的发布,打开了A股跨界并购的大门……这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一环。
正如晨壹基金分析,当一级市场标的丰富,政策开始一步步松绑的环境下,相信未来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产业方会成为并购主力,并购基金也会成为并购活跃的推动力量。
然而,并购重组交易不是简单的1+12的资本游戏。实际上,并购交易能否做成与卖方出售的确定性和迫切性以及买方具有富有经验的内外部交易团队息息相关,更不用提后续企业整合发展问题。
这一趟征途,任重道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