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方卫视|“自力更生”与“收割爱心”的边界在哪里?

2024-11-22 15: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将【一本政经】设为“星标⭐” 及时收到文章更新

浙江诸暨37岁女子遭遇煤气爆炸后,忍痛抱回儿子的暖心故事,持续引发网友关注。不少人对这位“烧伤妈妈”表示敬佩与同情。然而,近期有网友发现,“烧伤妈妈”的丈夫许先生除了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妻子康复动态,还在社交平台上“开橱窗带货”。是“自力更生”还是“博同情赚钱”,一时间引来诸多争议。

打开许先生在社交平台上的主页,目前上架了576件商品,已售件数为4741件,跟买人数3535人,带货口碑4.6分。

许先生表示,此前广大好心网友捐赠善款,足够支付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费用。之后,自己需照顾妻子无法上班,希望通过直播自力更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不再依靠社会捐助。

今年10月,“烧伤妈妈”黄女士遭遇煤气爆炸后,忍痛将儿子抱离危险区域,导致全身大约65%的皮肤深度烧伤。经过浙大二院医护人员全力救治,黄女士全身绝大部分烧伤创面已经愈合,基本上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11月14日,黄女士达到出院标准后,转去衢州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在浙大二院治疗期间,黄女士的治疗总费用大约42万元,医保报销了50%左右。许先生曾表示,事发后共收到捐款140万元,其中,有两位博主分别捐了30万元和20万元,通过筹款平台筹集了50万元,亲友以及网友捐助了40万元。由于“救命钱”已经够了,他已关闭了捐款通道。

对于许先生开橱窗带货一事,网友纷纷发表各自看法,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有网友表示,一准备带货,就开始“变味”了。不过,后续治疗还需要很多钱,带带货多赚一点,只要不要是“卖惨式带货”,不做“情绪生意”,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有质疑,不看不买就好了,大可不必恶语中伤。但也有部分网友质疑,这是“在利用大家的善心”,蹭流量进而套现。这部分网友还坦言,他们并不是不同情伤者及家属,而是反感眼下这种直播带货的现象。一有关注度,便马上直播带货赚钱。

实际上,许多大案的受害者或是热点事件当事人的家属,通过社交媒体带货的现象屡见不鲜。留日女学生遇害案中受害者江歌的母亲江秋莲直播带货,首场直播销售额超百万元。不过,近期上新的多款产品销量为个位数或零。此外,蒙冤入狱的张玉环儿子张保刚、寻子15年最终找回被拐儿子的父亲申军良,都曾有过带货经历。在自带流量的同时,带货人作为热点人物家属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在带货时,面临更多争议。

公众质疑的焦点在于他们是在过度消费同情心。另一大质疑在于,由于带货人缺乏专业知识,所以这类直播更难得到质量和售后保障。流量退潮后,还能有多少消费者,会继续留在受害者家属的直播间,或许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自力更生”与“收割爱心”的边界在哪里?舆论为什么容易出现两级分化?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看来,若无虚假欺诈行为,直播带货本无可厚非,但要注重“度”的把握。一个家庭突遭变故,自然是令人同情的。丈夫如果要照顾妻子,家庭的常规的收入来源可能会受影响,所以考虑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增加收入,这样的做法可以理解。而这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对“度”的把握。对于公众来说,更关注的是他人的不幸和这种不幸的疗愈。但现在,伤者可能还在康复期,家属就马上出来直播带货,很容易让一部分本抱有同情心的人感到“不舒服”。

张志安说,从丈夫的角度来说,完全可以先把妻子接回家,从家里平静的生活开始,可以给关注他们动态的网友分享妻子康复和回归平静的日常。丈夫确有必要全职照顾家庭,后续的家庭收入出现“断档”,势必需要通过直播带货或者视频拍摄乃至其他方式,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如果这个时候选择进行直播带货,且带货的货品类型和家庭日常消费吻合,产品质量过关,带货收入又是用于家庭消费的,公众的接受度自然会更高。

随着网络的兴起,信息的传递极为快捷,一些有关苦难与求助的故事,更容易触动人们的心弦。在这些受害人或热点事件当事人家属直播带货前,诸多网络募捐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目前,网络募捐主要通过线上募捐平台、线上募捐活动以及社交平台进行筹款。其中,商业公司运作的第三方众筹平台,由当事人提供信息,平台审核后发布。这种模式起初确实帮助了不少身陷困顿的家庭,但随着一些诈捐、套捐事件被曝光,大众对众筹平台的信息核实、信息透明度等产生质疑。

再如,当事人的一条微博、一篇微信文章,引发大众同情后被不断分享、转载,甚至刷爆朋友圈,公众在阅读完文章后,直接通过平台打赏机制捐赠爱心。但是,有些博文因长期不关闭打赏通道饱受诟病。此外,不少子女患上大病、需要求助的父母也成了带货主播,通过日常直播获取一些打赏,但这些“善款”并不会全部转入求助者的账号,平台抽佣使得个人网络求助陷入商业与公益的模糊地带。

针对网络募捐面临的种种争议,张志安表示,如何规范个人求助、为个人求助提供服务的平台又该如何监管,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也带了巨大的压力,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愿意继续通过网络真实地展现灾难之后的生活恢复的过程,包括夫妻、孩子共同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样以真实为底色的分享,是一种正向展示。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基础上,公众才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坚韧的力量,这种情感价值才可能会转化成另外一种回报,进而共筑守望相助的网络空间。

编辑:游玮 阮丽

责编:崔信淑

本文首发于看看新闻客户端,原文标题《从“募捐”到“带货” 是自救还是炒作?》

友情提醒:因为微信公众号平台改变了规则,请在阅读后点击“在看”并加星标,这样才能在下一次推送时及时收到本号文章。

原标题:《东方卫视|“自力更生”与“收割爱心”的边界在哪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