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看懂大师绘画丨100位艺术家的100幅经典画作
先让我们来看一组Gucci大片——
这看上去不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布景嘛?能称为时尚大片喵!?
但是多看几张你会发现,不论是构图还是光影,这组具有浓烈文艺复兴感气质的时尚大片和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某勃朗君的古典肖像绘画十分酷似。
▷《犹太新娘》,约1665—1669年,布面油画
121.5厘米×166.5厘米,国立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
这幅作品最初的名称并非《犹太新娘》,19世纪初,一位阿姆斯特丹收藏家认为画面表现的是一位犹太父亲在女儿的婚礼上赠予她一条项链,这幅画才有了现在的标题。虽然这一诠释早已被推翻,但画面中二人的身份仍然无人知晓,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二人的爱人关系。
这幅作品光彩夺目:画中的男女都穿着奢华而闪闪发光的历史服装,在金色、棕色和红色的布料之上还装饰着珍珠。男子温柔地将手搭在女子的胸口处,这一动作传达着疼爱与保护,而女子也将一只手搭在他的手上。他们既没有望着彼此,也没有望向观者。
伦勃朗在上色过程中运用了厚涂技法,主要用刷柄推开和涂抹颜料,并用刮刀在一些区域进行了叠色和混色。当年梵﹒高看到这幅画时忍不住激动落泪,并在信中写道,如果他能在伦勃朗的画前坐上两个星期,哪怕只啃硬面包,或是少活10年,也心甘情愿。
所以说,作为画家,伦勃朗大师大概就是17世纪的最佳“上镜”角度指南!现在拍摄人像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的这种用光方法就叫“伦勃朗式用光”。
简单来说呢,就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倒三角形的亮区,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
▷《夜巡》,1642年,布面油画
363厘米×437厘米,国立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
这样看上去Gucci拍摄的这组时尚照片是不是就有据可循了?
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新书——《如何看懂大师绘画:解析百位巨匠的创意、技法与代表作》,解析了艺术史上100位艺术家的100幅绘画作品,让你理解伦勃朗“提前”把摄像技术用于绘画上一样,解密达·芬奇构图的诀窍、卡拉瓦乔光影的质感、透纳的空气感、马蒂斯的色彩、塞尚的体积感、托姆布雷的抽象……
摒弃常规时间写作顺序,7大主题分类讲解绘画艺术
本书贯穿世界艺术史,涵盖了绘画中重要的类型:裸体画、人物画、 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幻想画、抽象画。书中精选的杰作皆是绘画中某一特质的经典范例:按照轮廓、构图、明暗、形式、空间、节奏等,分类清晰、图解单元完整,深入浅出,从而提高读者对绘画的欣赏水平。
多角度多层次详细解读,揭秘艺术画作的“隐藏内容”
书中的每幅艺术作品除了背景解读、艺术家生卒以及绘画细节的呈现,还增加了详细的绘画步骤、基础画材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搭配构图、色彩、明暗、线条等画作知识点,给予绘画实践以启发,深入浅出get艺术绘画实践技巧~
色彩
色彩是绘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色彩理论一直在绘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认为,彩虹的色彩源自云朵中雨滴对阳光的反射。
▷色轮:这幅简化的六色色轮图是众多色彩理论的基础。该图通过将对比色相对而置:蓝色对橙色,绿色对红色,黄色对紫色,直观地展示了色彩的“同时对比法则”,即两种对比色在并置时将显得更为鲜艳。
一千多年后,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其著作中声称,光线是在穿过黑暗、受其不同深度影响而产生色彩的。在他看来,因为太阳呈现黄色,所以光线本身一定也是黄色的;因为夜晚的天空呈深蓝色,所以深蓝色即为“黑暗”的颜色。歌德还认为,黄色和蓝色可以混合出红色。他的色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画家,如透纳、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
▷天青石:在此前的数百年中,这种被认为比黄金更加珍贵的半宝石一直用于制作群青颜料。天青石主要产自阿富汗北部的狭长山脉,采集工艺复杂、极为耗时。天青石的英文名称“ultramarine”—意为“来自大海之外”,描述了它遥远的采集地。
17世纪时,艾萨克﹒牛顿(1643—1727年)通过实验展示了太阳光可以通过棱镜被折射成可见光谱。他进一步将可见光谱的颜色分为7种基础色,并以此绘制了包含这7种颜色的色轮。后来,随着色彩理论的发展,这一色轮逐渐被简化为6种颜色。也是在这个世纪,画家们发现通过混合“原色”,即红色、黄色和蓝色可以调配出几乎所有色彩,而白色和黑色则可用于调节色彩的明度。
两个世纪后,法国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Michel-Eugène Chevreul,1786—1889年)提出了色彩的“同时对比”法则。通过研究,他发现问题并不在于色彩不够鲜艳,而在于色彩的排列。如果将一对互补色,即色轮上位置相对的两种色彩组合在一起,两种颜色都会显得更加鲜艳。
▷《马戏团》乔治﹒修拉,1891年,布面油画185厘米×152厘米
谢弗勒尔并置互补色的理论得到了新印象派画家的实践,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年)即为一例。在这幅未完成的作品中,修拉运用了多种颜色,但通过审慎的排列,这些颜色最终呈现和谐的互补效果,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蓝色与橙色的运用。
透视
除了色彩之外,画家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来增加画作的真实感。如果想让画面具有栩栩如生的景深感,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就是必不可缺的技巧。
1435年,意大利艺术家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年)在其著作《论绘画》(Della Pittura)中第一次提出了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一种基于数学的绘画技巧,根据几何透视近大远小的原则,在画面上重现三维空间中的视觉效果。
▷选自《论绘画》,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这些《论绘画》中的图表用于展示线性透视的原理。因为两幅图都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它们展示的都是单点透视。
在《论绘画》中,阿尔贝蒂深入探讨了透视原理、绘画的构图与用色,在此之后,大多数西方画家都践行了他所提出的观点。虽然后来这一传统理论受到了立体主义的挑战,但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仍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事物的最有效的技法。通过学习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这些技法,我们就可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更准确地在画面中还原现实世界。
光线与色调
明与暗、阴影与高光、明暗对比法(chiaroscuro)、暗色调法(tenebrism)、明度及晕涂法(sfumato)都用来描述深浅不同的色调。作品的色调变化可能受光线不足、色彩的鲜明程度和景深等因素的影响。作品呈现的色调因画家及画材而异。比如在水彩画中,画面最亮的高光通常以留白的方式呈现,而像莫奈和梵﹒高等画家却打破传统,选择用色彩来描绘阴影。
▷《睡莲》克劳德﹒莫奈,1916年,布面油画200.5厘米×201厘米
欧仁﹒布丹(Eugène Boudin,1824—1898年)描绘光线的方法极大地影响了莫奈。为了传达真实的光感,莫奈用有限的颜色打造了丰富多样的色调:少许白色表现高光,而深绿、蓝色和紫色则被用来表现深色调。
作为早期在室外创作风景画的法国画家之一,正是布丹向莫奈传授了室外绘画的技巧,所以布丹也被认为是法国印象派的先驱。他曾对莫奈说:“你一定要专注于描绘自己的第一印象,因为那才是最准确的画面”,“在室外画两三笔也好过在画室里待两天”。莫奈后来回应道:“如果我能成为一名画家,这完全归功于欧仁﹒布丹。
▷《特鲁维尔,低潮时的码头》
欧仁﹒布丹,1894年,板面油画40.6厘米×29厘米
莫奈独特的笔触是他作品的关键,而其作品中的色彩也完全来自莫奈创作时对自家池塘的观察。他用色彩表现光效,所以深色常常被用来加强高光的效果。他和其他印象派画家都很少用薄涂法上色,与之相反,他们使用一种被称为“点彩”(taches)的技法,以短促、扁平的笔触上色,这一技法正是因为平头刷的发明而变为可能。
莫奈一天至少观察他的池塘3次以研究光线的变化,他还会将这些细节都记在笔记本上。返回画室后,他会用画笔重新阐释观察结果,以短促的笔触加强画面的阴影和高光区域。
空间
在艺术中,空间有很多解读方式。它可以表示我们周围的空间,比如天空、桌子和椅子下面的空隙,以及地平线上或两个物体之间的区域。它也可以描述二维画面中绘画对象周围的空间。除此之外,空间也可以表示抽象绘画中的想象空间。
▷《构图A》彼得﹒蒙德里安,1920年,布面油画90厘米×91厘米
形状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但无论它们像在这幅作品中一样清晰易辨,还是更为复杂隐晦,都影响着构图的“开放”和“封闭”。封闭式构图只有一个焦点,而开放式构图会引导观者视线在画面上移动。
在考虑空间与绘画的关系时,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画面”的概念。“画面”是一个非现实的平面,与画作的表面相对应,其中包含着作品中的一切元素。想象你面前竖立着一张玻璃板,将透过玻璃板看到的所有元素都在玻璃上描下来,呈现在玻璃板表面的就是你作品的“画面”。
画面就是示例图中扁平、竖直、看起来像一扇窗户的画作表面。画作中的所有元素,即使用透视法打造了立体感和景深感,也都在画面的平面上。
纵观历史,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洛可可、现实主义、拉斐尔前派和新古典主义,这些流派的画家都致力于在画面上打造景深效果,以模仿立体的现实世界。然而随着摄影技术的发明及现代艺术的发展,一些画家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使画面扁平化,或至少制造扁平化的观感,以达到对颜料和画布表面“忠诚”的目的。空间与形状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因为它们有时可以互换,但是,我们也可以将二者区分开来,并给予清晰的定义。
形状
在绘画中,形状既可以表示经画家之手简化的图案,如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年)和彼得﹒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作品呈现的那样,也可以表示绘画对象之间的形状,这一类型的形状被称为“负形状”。了解负形状对增强画面的真实感、打造和谐、平衡、正确的比例形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最基本上来说,一段线条闭合之后便形成了一个形状。线条勾勒了形状的边缘,而形状则是边缘闭合后所呈现的形态。比如三条线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四条线可以围成一个正方形,一条规则的曲线可以围成一个圆。画家也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色调和纹理来表现不同的形状。无论几何形状还是不规则形状,正因为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幅作品才可以传达出其整体感。
线条
一个点的运动轨迹就构成了一段线条,它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用线条来勾勒轮廓,或者表现绘画对象的形态和运动。此外,线条还可以大面积使用,用来烘托氛围、凸显风格或增加画面的厚重感。
▷《星夜》(稿线)文森特﹒梵﹒高
如果你将梵﹒高《星夜》中的色彩都剔除掉,只保留线稿,你就会发现他非常重视为作品打底用的线稿。梵﹒高认为绘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线稿,而对他来说,那些平行排线、交叉排线、曲线与断线又无疑是线稿中最具表现力的部分。
在画面中,线条起着引导观者视线的作用,通过分析线条,我们也可以发现画面隐含的信息。折线、点线和曲线可以表现运动;横线可以营造紧张感或平静感;竖线可以表现高度和宏伟感;对角线可以传达动感,并使物体具有前突感或后退感。柔和的浅线条让人联想到身体的曲线,也会为画面增添温柔和感性的氛围。无论如何使用,线条都是艺术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
构图
构图用来描述一幅绘画作品中各个元素的排列和布局,精巧的构图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观者的目光,你可以选择对称或非对称构图,可以将主要元素安排在画面顶部或底部,也可以选择在其中的一个部位留白。画面可以有一个焦点、多个焦点甚至没有焦点。
在许多著名作品中,一些常见的构图形状被反复用到,如三角形、X形、三分法构图等。尺寸和比例也影响着构图的优劣,还包括画面的节奏感、风格、色调对比及色彩运用。
▷《岩间圣母》列奥纳多﹒达﹒芬奇,1495—1508年
木板油画,后移至帆布146.5厘米×108厘米
这幅画采用了传统的金字塔式构图,微妙地传达出了稳定感和整体性。这一构图方式的另一目的是将观者视线引导至画中圣母马利亚的脸庞。
▷《朱迪斯与她的女仆拿着赫罗弗尼斯的头颅》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约1625年
布面油画184.1厘米×141.6厘米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意大利,约1593—1653年)非常喜欢在描绘人物时运用明暗对比法来增强画面效果。深色的背景与明亮的人物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感,也为画面注入了极强的戏剧张力。像真蒂莱斯基这样运用明暗对比法的画家,通常会选择用深色调的紫色和棕色,而非黑色来描绘阴影。之后再运用过渡技法,将深色调逐渐过渡至最明亮的色调。
除此之外,选择合适的视角也很有帮助,不同的视角会使画面传达出或激烈或冷静的不同情绪。一些画家似乎比其他人“更善于构图”,然而实际上我们却能从所有画家身上学到宝贵的经验,甚至是那些打破所有构图常规的画家,比如杰克逊﹒波洛克和海伦﹒弗兰肯塔勒。
▷《密涅瓦捍卫和平》彼得﹒保罗﹒鲁本斯,1629—1630年
布面油画203.5厘米×298厘米
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密涅瓦捍卫和平》这幅作品则采用了典型的椭圆构图。
肌理与纹样
绘画中的肌理可以指颜料在作品表面的纹理触感、颜料本身的表面或不同颜色呈现的光学效果。颜料的薄涂和厚涂、画纸表面的光滑程度都影响着纹理效果。
▷《丝柏树》文森特﹒梵﹒高,1889年,布面油画93.4厘米×74厘米
梵﹒高绘画时的笔触直接影响了他作品中纹理的视觉传达。他习惯用厚重、短促的笔触创作,而这些笔触汇聚在一起又构成了极具韵律美的纹样。
纹样既可以是重复的几何图形,也可以是有机的不规则形状。在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通过重复出现的色彩、形状和线条来辨别其中的纹样。螺旋形、裂纹、扩展纹、形状和花纹组合都是画家常用的纹样。纹样旨在吸引并引导观者的视线。即使最简单的作品也隐含支撑结构,而这些结构通过排列和整合,就形成了画面的构图。
梵﹒高、伦勃朗富有表现力的厚涂技法与海伦﹒弗兰肯塔勒缥缈柔和的“浸染”技法在作品中呈现出的不同肌理效果。
▷《即兴创作19》瓦西里﹒康定斯基
1911年,布面油画120厘米×141.5厘米
为打造纹理效果,康定斯基在创作时运用了层叠、从不同方向拖拽颜料等多种方法。
基础画材
用不同的颜料进行创作就像学习一门新语言:二者都需要练习和恒心。每种颜料—细化到每种颜色都有着千差万别的特性。基础颜料包括钛白、灯黑(或象牙黑)、土黄、大红、镉红、柠檬镉黄、镉黄、钴蓝和群青。
▷油彩
油彩色泽鲜艳浓郁,干燥后的油彩还富有光泽感,不过使用方式稍显复杂。因为油彩是油性颜料,它的干燥时间比其他水性颜料更长,而每种颜色的干燥速率也不尽相同。
无论薄涂或厚涂,油彩都可以胜任。在叠色时,为防止混色,一般等下层颜料干燥后再叠加色彩。油画的常用工具是笔刷和刮刀,利用这些工具,你不仅可以用透明画法和薄涂法创作,还可以用油彩打造半透明、轻薄的水彩效果。
▷丙烯酸颜料
丙烯酸颜料具有速干、鲜艳的特点。这会增加调色的难度,因为在调好色后,颜料可能已经干了,所以用丙烯酸颜料调色一定要迅速。也可以在颜料中加入一些缓凝剂以减缓颜料干燥的速度。这种颜料非常适合表现光滑、平面化的画面,且纯色的效果比混色更佳。不同厂家生产的丙烯酸颜料黏稠度也不同。
当然,可以用缓凝剂减缓颜料干燥的速度。使用丙烯酸颜料时,可以厚涂,或加水稀释,此时丙烯酸颜料几乎可以达到水彩一般的透明效果。
▷水彩
水彩颜料通常是管状水彩和块状水彩。作为初学者,入门级水彩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如果需要更好地控制笔触,你还可以选择水溶彩铅和水彩棒。在使用时,先用其在干燥的纸面上作画,之后加水混色,画面就会呈现生动的水彩效果。
▷调色和调色板
水彩和水粉需要在有凹槽的调色盘中调色,调色盘可以由塑料、陶瓷或搪瓷金属制成。调色板则可以由木材、陶瓷、玻
璃、石材、锡制成,甚至是可撕的一次性纸质调色板,但调色板不可以是塑料的,因为油彩会腐蚀塑料。
▷笔刷
平头笔刷或鬃毛刷用来铺底色。市面上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可供选择,每种笔刷都对应特定的笔触。貂毛、人造毛和鬃毛笔刷各有优劣,所以一般情况下应在尝试后再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笔刷。
鬃毛笔刷具有粗糙、耐磨的特点,非常适合推开颜料或用厚涂技法上色。貂毛笔刷柔软而富弹性,非常适合描绘细节或稀释颜色。人造毛笔刷耐磨、便于清理,有多种样式可供选择。
每次绘画后务必用温肥皂水清洗笔刷。一定记住冲净并将笔刷沥干,这样可以让笔刷更为耐用。
▷刮刀
绘画用刮刀既可以用于涂抹颜料(通常是油彩或丙烯酸颜料),为画面添加厚重、极具纹理感的效果,也可以用于画作收尾时的细节调整。用刮刀边缘可以描绘出清晰的边缘和线条,而拖动刮刀刀面则可以绘制出效果出其不意的笔触和形状。
▷帆布
绘画用帆布主要指已经在画框上绷展的棉织物、麻织物、斜纹布或人造织物。
一般来说,细亚麻帆布被认为是质量最好的,可以在画框上完全绷展,但由于其价格较贵,许多画家选用了棉质帆布。保罗﹒高更还未成名、生活拮据时,经常用便宜的粗麻布创作;毕加索经常在画布背面作画,以追求丰富的肌理效果。棉布质量更轻,不适合用于创作大型作品。麻布也可用于绘画,但由于其表面纹理非常粗糙,仅适用于特定风格的作品。
▷画纸
如果是用轻薄的水性颜料创作,那么选择一般的图画纸就可以,不过对于大多数水彩和水粉画来说,都需要在创作前进行裱纸。
裱纸的步骤并不复杂:用海绵将画纸的两面完全浸湿,之后将其平铺在画板上。注意画板的板面要比纸的尺寸稍大一些,每边应比画纸至少宽5厘米。接下来,用宽胶带沿纸的边缘(不少于1.5厘米)粘牢。画纸在干燥时收缩,但由于已经用胶带固定,画纸在干燥后会变得光滑紧实。待画纸干燥后,再涂上两层丙烯酸底漆,就可以开始创作了。
国际知名出版集团Quarto出品,献给爱好者的精美画册
本书由拥有46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出版集团Quarto出品,其图书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者苏茜·霍奇(Susie Hodge)是英国销书作家、艺术史学家及艺术家。在艺术、艺术史及艺术技法等领域已出版百余本著作,包括《现代艺术生存指南》《艺术的源代码》《艺术的细节》等。此外,她还主持讲座、访谈及艺术研习班,并曾参与多部纪录片的制作。苏茜曾两度在《独立报》举办的艺术类作家评选中位居榜首,具有丰富且扎实的现代艺术学知识背景。本书专业性强,行文流畅,语言活泼易懂,兼具现代艺术专业价值和现代艺术知识科普的可读性。
封面选用埃德加·德加经典画作《芭蕾舞课》,16开方脊精装,局部UV,随心平摊细赏。哑粉纸、四色印刷,细腻温润不刺目,撞色设计鲜明跳跃,笔触、色块尽收眼底。精心排版,打造舒适阅读体验。
节选自——
《如何看懂大师绘画:解析百位巨匠的创意、技法与代表作》
[英] 苏茜·霍奇 / 著
2023年12月 / 出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