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樊纲洞见|仅靠比较优势实现不了真正的发展
近日,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的论文《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管理世界》,2023年第2期)入选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评选出的“2023年世界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该文系统阐述的一个观点是:后发国家依靠“比较优势”是实现不了真正的发展的,只有发挥“后发优势”才能持续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在不久前深圳马洪基金会举办的“问势2024”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教授曾将樊纲的这一观点称为“樊纲洞见”。
“樊纲洞见”的主要论点如下:
所谓“发展”,是专指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且是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落后国家处处落后,还要比处处占先的发达国家增长得更快,否则差距不会缩小。这可以称为是“发展的悖论”。
面对这种悖论,后发国家就必须利用一些“发展的杠杆”,也就是把一些劣势转化为成本的竞争优势,才能发展,这主要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
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指的就是一些“初级要素”如自然资源或低水平劳动力等,可以在诸如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获得一些成本的竞争优势。这在发展初期,是落后国家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
但是这种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其实十分脆弱,虽然人口多的国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一旦实现了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劳动成本提高,高于了其他落后国家的水平(并不是高于发达国家),这种比较优势就会衰竭,一些相关的产业就会转移到收入更低的国家去。
这时的问题是,一旦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丧失,又不拥有发达国家的“优质要素”(资本,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创新能力等)的比较优势,增长就会停滞。这就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获得持续增长所需要的“优质要素”!在差距很大的当今世界上,仅靠一国自己逐步地发展教育、科研、积累,速度太慢。而且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是,你追赶了半天,发达国家因为有优质要素的比较优势,还会不断发明创造,把差距拉开。那些认为只要有比较优势,就能实现缩小差距的人,只想到了落后国家有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却忘记了发达国家也有比较优势,而这个比较优势是优质要素的优势!
这种情况下,落后国家要想实现持续的增长,就要充分发挥另一个发展杠杆的作用,就是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指的就是落后国家作为“后来者”,可以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历史上由发达国家中创造出的一些知识、技术、文化,从而以较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研发成本与试错成本),获得较多的知识与技术,较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事实上,哪怕是在发展初期,我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前提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即利用已经存在的先进技术设备,而不是再从头研发一遍。如果不是马上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我们的低技术劳动力也无用武之地,因为你一定竞争不过世界上另一些使用最新技术的国家。这就是国际上大多数经济学家会认为落后国家经济起飞的原因,是“技术扩散”(diffusion),就业增长只是这一原因的结果。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显然得益于我们扩大开放,由此而发挥了后发优势。引进外资,鼓励科技交流,发挥我们善于学习的民族传统,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的大量的“知识溢入”,较为迅速地缩小了各个领域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些领域已经开始能够局部地实现“创新引领”。现在中国产品“便宜”,已经不再是主要因为劳动力廉价,而是因为我们技术和效率水平的提高。
正是在这些意义上,后发优势是落后国家最重要的发展杠杆。
“樊纲洞见”对我们现实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美西国家越是保守,我们就越要扩大开放,对更多的国家开放,对更多的产业开放,对更多的企业开放。只要市场是开放的,知识就会直接、间接地传播。在很多领域里,我们仍然落后,仍然需要向全世界学习,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
我们最终的愿望是获得“创新优势”,而一切创新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前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持久的学习。作为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只要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不断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知识与技术成果,我们就一定会持续增长并实现真正的发展。
//执笔: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郑鑫博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