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如何出人出戏出效益——改革“突围” 擦亮济南“艺术名片”
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公益性演出726场,场次较上年度同期增长6.3%,商业演出949场,经营收入较上年度同期增长19.35%;2024年以来,获得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杂技“金菊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在内的省级以上重要艺术扶持奖29项……这一串数字,见证着济南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突围”之路。
2023年以来,济南市积极推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创新,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理顺体制机制,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和深层次问题,助力院团出人出戏出效益,推动文艺院团繁荣发展。不到一年时间,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形成了精品多、市场活、人才优的良好发展局面,探索出一条符合省会实际和济南特色的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之路。
体制怎么改?
分类施策,突破藩篱
近日,在济南市杂技团,节目排练、道具制作、创意设计……各个部门都在紧张有序忙碌着。
“过去,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境,导致演员们一度积极性不高;如今,一有演出大家争先恐后,整个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济南市杂技团主要负责人侯阿曼介绍,这得益于济南市推进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破除了困扰院团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曾经,在济南市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中,因文化体制改革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完善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出现院团财务状况紧张、人员收入偏低、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断档等现象,一度制约了济南市文化事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科学规划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任务书和路线图。文艺繁盛是济南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而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无疑是繁荣发展全市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
此背景下,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市委组织部、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济南市委编办、济南市财政局、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集成,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掀起了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新一轮改革的序幕。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只有全方位、系统化布局,才能有效推动国有文艺院团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济南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孙鹏介绍,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济南市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联合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确定了“出人出戏出效益”整体目标,研究起草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推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明确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功能定位、推进院团分类改革、完善绩效管理机制等提出“施工方案”。
推进院团分类改革,济南市从体制上进一步明确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功能定位。其中,坚持公益优先,对市京剧院、市吕剧院、市曲艺团、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4家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性质的市属国有文艺院团进行整合,组建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实现人、财、物集中统一调度、运作和管理。
市戏曲曲艺中心主要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价值,坚持艺术保护传承为主,重点做好精品创作、传统作品复排移植、人才培养、艺术普及等工作,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另外,市歌舞剧院、市杂技团、市儿童艺术剧院3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探索实行“一团一策”。在打造文艺精品、培育优秀人才的同时,尝试通过项目制、合同制、租赁制、转包制等不同形式,采取与国企、投融资平台、文旅项目加强经营合作等多种方式,深挖市场潜力,狠抓市场培育,打造本地演艺品牌,增加演出收益,进一步激发市属国有文艺院团艺术创作和文艺演出活力,走出一条符合济南实际的院团发展新路子。
队伍怎么带?
正向激励,优化考核
“此前因为编制、收入等方面问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过去10年,我们团被挖走了40多位演员,很多都是‘台柱子’。”侯阿曼介绍,随之而来的是演员年龄结构偏大、人才青黄不接、创新能力减退等一系列问题。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为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济南市从绩效考核和人才激励方面入手,进一步激发广大演职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
2023年11月,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关于实行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绩效管理考核的暂行办法》。《办法》兼顾院团共性和个性,实行差异化考核,设置两套考核标准,对具有非遗保护性质的戏曲曲艺中心考核侧重传承普及等内容,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歌舞、儿艺、杂技等院团考核适当提高经营创收权重。主要从创作、演出、人才、管理、奖惩等5个方面对院团的发展情况进行年度评估。考核结果与项目申报扶持挂钩,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挂钩,与领导班子成员提拔任用挂钩。
与此同时,2023年12月起,随着市财政加大对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经费保障力度,演职人员个人收入实现大幅提高。市属国有文艺院团采取正向激励措施,统筹部分绩效工资用于搞活分配,院团分别制订出台内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实行个人待遇与贡献紧密挂钩的绩效工资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公平原则,让广大演职人员从根本上摒弃了“躺平”心态,克服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演员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一些老演员也开始主动要求参加演出。”济南市歌舞剧院院长李大海介绍,在他们最新创作的《我家门前有条河》剧组中共85人,几乎所有演员都上台。
改革以来,演职人员的工作热情、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明显增强,积极争取参与到项目、节目的创作、排练、演出等各项工作中。从“要我演”变成“我要演”,由过去的被动“等角色”转变为现在的主动“争角色”,这是济南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演职人员状态转变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更多“台柱子”脱颖而出,济南市持续实施“济南市文化艺术优秀人才百人行动”,大力扶持“艺术大师工作室”“艺术名家工作室”“青年艺术之星”“优秀艺术人才团队”等项目。同时,通过内部挖掘、外部引进等不同方式,评选“首席艺术家”,持续推进济南市优秀艺术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今年以来,在绩效分配和人才政策的双重激励下,市属国有文艺院团7个“艺术名家工作室”、10名“青年艺术之星”和众多业务骨干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持续为济南艺术事业传承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就我们市杂技团来说,有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孔海涛、‘新时代魔术领军人才’张云峰、济南市‘青年艺术之星’汤志成等,人才辈出,能够很好地支撑创新创作。”侯阿曼介绍,济南市针对人才的各项保障政策为演员提供了良好创作环境,有效激发了演员创作积极性。 在济南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中,演员们勇攀高峰,一批新星冉冉升起。市戏曲曲艺中心二级编剧张瀛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市歌舞剧院优秀青年歌手崔雪入选第十五届全国声乐展演,市戏曲曲艺中心青年吕剧演员何瑞雪荣膺第三届“山东戏曲青年名家”称号。
精品怎么出?
加强扶持,激活一池春水
11月8日下午,济南章丘幸福河社区广场被围得水泄不通。由济南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在这里上演。该剧反映的正是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幸福河社区“后迁建时代”的故事,剧中场景、人物、情节引起在场观众的共鸣。该剧还创新把电声乐团搬上舞台,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这部剧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却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回归生活。”该剧导演李大海介绍,为了更加生动地反映现实,2021年开始,主创团队多次到幸福河社区等多个迁建社区采风,并到省内其他沿黄城市实地调研,从生活点滴中挖掘真实故事,进行艺术化呈现,把时代大发展的印迹浓缩到一个小社区、一群小人物身上。
历经3年打磨,该剧今年被正式推上舞台,取得了良好反响。“近年来,我们创作了音乐剧现实主义三部曲,包括《不一样的焰火》和《敬礼》,《我家门前有条河》是第三部。”李大海介绍,这部剧创作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扶持,是济南市2022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重点扶持项目,入选了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首批重点项目和省文旅厅“2023年度全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作品扶持计划资助项目”,还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
这是济南市精品创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组织引导全市创作演出单位合理规划题材体裁、主题立意、创作目标、时间计划,加强创作组织化,提升创作精度和艺术质量,加大精品创作经费扶持力度,努力打造泉城艺术品牌。
“改革之后,我们谋划弯道超车,考虑到人才队伍现状,我们去年首先从魔术领域开始攻坚,搞精品创作。”侯阿曼介绍。今年6月,靳雨蒙表演的魔术《花样年华》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决赛获得提名奖;10月,该节目又与张云峰表演的魔术《时间旅行者》双双入选今年10月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并同时荣获“优秀节目奖”。去年以来,济南市杂技团已在全国、省、市各类专业赛事中斩获奖项20余项。
随着人才队伍的稳固,大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品脱颖而出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在创作生产过程中,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也会组织舞台艺术专家不定期开展创作研讨和创排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修改完善,优先推荐重点项目申报省级以上文艺展演评奖或创作扶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吴波介绍。同时,济南市还设立了艺术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济南市艺术创作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采取常规创作资金与重点创作资金并行的办法,科学严谨地进行剧目策划、选题、论证,对剧目创作、加工、提高以及资金的申报、评审、审批程序,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对艺术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
2023年以来,济南市属国有文艺院团获省级以上重要奖项60余项。从“作品”走向“精品”,由“高原”展望“高峰”,济南市属文艺院团一部部响当当的上乘之作正是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生动注脚。
市场怎么走?
公益惠民,商演拓展
今年十一假期期间,济南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的独幕剧《蹦跶、元宝和咕呱》演出6场,场场爆满。这是山东省首部沉浸式互动儿童剧。
艺术生产叫好又叫座,背后是济南儿童艺术剧院持续的艺术创新,成就了一部部经典之作。“2014年起国家艺术基金对优秀的舞台艺术创作进行资助,10年来我们已经有9个项目入选。”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主要负责人任晓坪介绍,今年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儿童剧《飞越母亲河》以及小型舞台艺术作品独幕剧《蹦跶、元宝和咕呱》同时入选。
精品剧作,让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赢得了市场赞誉。“今年上半年,我们赴上海开展巡演,其中《我的麦哲伦海峡》演出60多场,《我和我的影子》演出50多场。”任晓坪介绍,不断开拓省内外演出市场的同时,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在济南尝试走出剧院,与文旅、商业项目进行结合。
今年,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与章丘区若谷山居联合推出沉浸式演艺项目《若谷精灵——森林大冒险》,将文艺演出融入露营和民宿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与“皮特曼”品牌总部合作打造的沉浸式演艺项目在济南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上演,每周末6场演出,受到家长和孩子的热烈追捧,助力消费市场。
今年7月,济南第十六届亲子剧节开幕,共有来自省内外的12台剧目、25场演出在宝贝剧场接连登场。“我们创办的济南亲子剧节,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儿童剧演出市场的知名品牌,加强了儿童剧院团之间的交流合作,活跃了市场。”任晓坪介绍。
以艺术创新为驱动,以跨界合作为依托,济南儿童艺术剧院走出了一条儿童剧艺术性、科普性、商业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济南儿童艺术剧院商业演出297场,场次比上年度同期增长61.9%,商业收入比上年度同期增长92.9%。
“我们积极鼓励院团有效开拓演出市场。”吴波介绍,吴波介绍,同时大力扶持院团开展济南市公益性演出走基层活动。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市属各文艺院团开展公益类演出726场,极大丰富和活跃了泉城文艺舞台。
与此同时,济南市还统筹演出阵地,梳理汇总全市演出场所存量资源,建立省城演出阵地名录,积极盘活文旅系统自身剧场资源,统筹使用社会演出阵地资源。一方面坚持剧场舞台演出,打造“泉城好戏”演艺品牌;另一方面探索景区演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以来,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先后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群星剧场、宝贝剧场、山东剧院、历山剧院、北洋大戏院、莱芜梆子演艺剧场、茗曲阁、开心麻花剧场等累计举办剧场演出230余场;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区、泉城欧乐堡、明水古城、若谷山居等累计举办景区街区演出百余场,助推了济南旅游演艺发展,活跃了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年来,济南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成效初显,繁荣了济南舞台艺术事业,助力了济南城市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有效推动了文化济南建设。
①曲艺小品《父亲》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②传统吕剧《墙头记》参加“花开戏苑·艺润童心”济南市戏曲进校园活动③青年魔术师张云峰荣获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魔术领军人才”称号④沉浸式儿童剧《蹦跶、元宝和咕呱》深受孩子们喜爱⑤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莱芜梆子《烽火绝恋》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
(来源:大众日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