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配料表疑云”:食品监管如何应对打假网红的挑战?
此前,有博主发布视频称“良品铺子产品配料表造假,酸辣粉里没有粉,藕粉掺杂木薯淀粉”等,一度“酸辣粉里没有粉”成为网络讨论的焦点。
11月18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发布通报称,受到质疑的良品铺子的桂香坚果藕粉、酸辣粉检出成分与配料表一致,举报人反映的问题并不成立。
良品铺子在公告中表示,“打假网红”散布的不实言论,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公司已固定相关证据对恶意造谣者报案处理,并将同步提起诉讼。
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通报,给良品铺子正名,甚至良品铺子已经打算起诉“打假网红”,事情可以算是反转了。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并发布了调查通报,详尽地公布了送检产品的具体批次,以及生产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总体来说,这份通报还算详实、负责,有效地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但是,值得玩味的是,一些网友还是秉持“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他们担忧,良品铺子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可能会受到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的某种程度的“偏袒”。
这种担忧缺乏证据支持,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人对于检测和调查结果的接受度。而这么一种“老不信”则反映出大家对当前食品安全的焦虑。
就在前不久,千万粉丝网红“东北雨姐”遭打假博主曝光,售卖的红薯粉条没有红薯成分,涉嫌虚假标注,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放眼过去,食品领域类似的翻车事件已多次上演,且多由打假博主揭露。
网络打假的兴起,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赛道,一方面得益于社交媒体的便捷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源自民间的非正式监督力量,以其独特的“野生”打假方式,不断曝光违法违规行为,触动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神经。
网络打假并不必然是正义的代名词。如果打假是奔着流量和变现去的,那么它也会变味,甚至沦为敲诈勒索。现实中,就有部分打假博主为了博取关注,不择手段,对企业实施敲诈,这本身是对企业经营和市场秩序的破坏,甚至有的已经锒铛入狱。
不过,在打假的喧嚣背后,我们更应该深思:当“打假网红”搞得如火如荼,一度当着手机镜头又是摆显微镜,又是晒检测报告,那么企业,特别是我们的监管部门,如何提供“有竞争力的真相”?如何以强有力的证据证实或者证伪“打假网红”的指控?
打假博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正常来说,他们应当是官方监管的补充。打假博主如今活跃异常,甚至闹出举报乌龙,即便如此,依然被部分网友信任,这说明我们的市场监管需要在检测对象、检测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不能被“网红打假”牵着鼻子走,更不能对曝光的问题后知后觉。相反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市场监管怎么做到更敏锐、更及时、更权威,走在“打假网红”的前头,不让我们的工作陷入被动当中。
舆论环境越复杂,市场监管和企业的应对往往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打假网红”事实上构成了市场监督的“门口的野蛮人”。对于恶意造谣诽谤、寻衅滋事的应该依法打击,制止“按键伤企”,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身正不怕影子斜”,要在食品安全上牢牢守住底线,经得起公众合理的质疑乃至“挑剔”。关键是,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应该走在网红的前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