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稿 | 村BA、村超、村T,贵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招大棋
近年来,村BA、村超、村T等体育和娱乐赛事火爆兴起,星星之火从贵州开始蔓延至全国。村超不仅是一项文娱活动,更是一场商业活动、产业振兴的活动。
贵州如何蹚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乡村振兴路?怎样深度挖掘在地资源的重新展示,打造区域产业和品牌的样板?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农产品的流量来自于风土人情,正是因为人们在村超、村BA等村赛当中体会到了淳朴的文化,对贵州的情感更深了,品牌的价值也就显露,成为带动商业和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贵州村超,840亿流量背后的秘密人们对村超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现场狂热的气氛和惊人的流量。2023年3月25日至27日,“村BA”总决赛在台盘村隆重举办。据当地干部透露,尽管台盘村的总人口不足1200人,但得益于“村BA”赛事的吸引力,短短几天内吸引了近5万名游客,媒体报道几乎都以“人山人海”、“座无虚席”等为标题,连村里的食品也销售一空。
在互联网上,成千上万的网民纷纷涌入直播间,共同见证来自深山中的激情赛事。“村超”和“村BA”网络总点击量已突破千亿次,还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媒体的持续关注,赢得了国际声誉。欧洲金球奖得主、英格兰足球传奇迈克尔·欧文甚至录制视频,对“村超”表示赞赏。世界足球先生、巴西足球传奇卡卡也亲临“村超”球场,参与2024年“逐梦”冠军公益赛,并与球迷进行了热烈的互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迈阿密热火队的球员吉米·巴特勒佩戴着精美的苗族银项圈,步入“村BA”球场,用苗语向在场观众致意,“村BA”与NBA的这一梦幻联动,激起了一场粉丝的狂欢。
“村超”究竟何来如此大的能量?
有时候,再多的政策也比不过民间的草根力量。“村超”发源于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20支球队以村民为主力,有商贩、有司机、有教师,是名副其实的“草根球员”,老人和妇女成为球赛拉拉队员,从赛事组织到具体实施,从节目表演到赛场秩序维护,都是当地群众自发进行。
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贵州村超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全品类申请商标、成立品牌管理公司、与大品牌合作等措施,贵州村超成功实现了流量的商业化转化。
2023年,贵州“村超”该当地带来超过3亿元的税收,截至2024年10月7日前,全县接待游客800余万人,餐饮行业营业收入高达12.24亿元。
今年11月,贵州“村超”入选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村超”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民众幸福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创新和亮点样板。
贵州还相继举办了“村BA”、“村T”等大型的体育文化活动。2022年,首届“村BA”球王争霸赛在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激情开幕,现场观众架梯子、站房顶、爬围墙,现场观众人山人海,网络直播累积观看人数则超过一亿。
“村超”和“村BA”还大大带动了当地的美食知名度,由于场地在农村、比赛由村民组织、参赛者以村民为主,甚至奖品都是黄牛、香猪等地方农产品。网友口口相传,“贵州好吃的太多了!”。
2024年9月,贵州“村T”56名海选模特登上了北京时装周的舞台,她们开朗自信,唱着悦耳的苗族飞歌,身着贵州少数民族服装,用服装展现传统文化,用服装讲出贵州的故事。
从“村超”到“村T”,贵州的文化开始走出去,带着当地人的幸福,给外地人惊喜,塑造了一个个精彩的贵州灵魂。
贵州品牌,强势崛起
一场“村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村超”出圈后,有效促进了农文旅体商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将村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2023年5月—2024年8月,榕江在“超好吃”方面,县城区餐饮行业市场主体营业收入达22.86亿元;在“超好游”方面,全县累计吸引游客达1424.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43亿元;在“超好购”方面,全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超7.66亿元,引进汇源等6家饮料企业合作开发“村超果汁电解质水”“村超可乐”“罗汉果可乐”等村超联名饮料,成为“爆款”,在线热销。
受“村BA”系列赛事助推,2023年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6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70%;“村BA”主题的文创餐厅、茶饮店、宾馆等拔地而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自然资源丰厚、文化产业兴盛,贵州的农食品牌,借助各类盛大赛事热度频频出圈。
为了让群众充分享受品牌效益红利,台江县围绕一袋米打开一条科技“稻”路、一条鱼串起一个致富产业、一锅酸汤沸腾一座城市、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带强一域经济、一个“村BA”品牌带动一方增收的“五个一”体系建设,构建了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核心、科技数字为支撑、联农带农为宗旨的“稻—鱼”全产业链,打造直播带货基地,搭建线上线下供应链平台,实现双向引流。
以“赛”为媒,富民兴村,是贵州通过多元融合,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生动实践。坚持全省一盘棋布局,各地扎实推进《贵州省“十四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优化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挖掘出一批联农带农的产业,培育出兴仁薏仁米、酒用高粱、贵州黄牛、修文猕猴桃、镇宁蜂糖李等一批特色产业带。
在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中,贵州首次发布《贵州农业品牌目录》,涵盖80个区域公用品牌;并举办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活动,首次组织贵州农业品牌展团参加香港美食博览,现场展示、专场推介16个区域品牌近50家授权企业产品,达成销售意向超600个。
2023年贵州农产品全年上行同比增长超20%。新增修文猕猴桃、麻江蓝莓、三穗鸭3个全国农业品牌精品,累计数排名西南第1、全国第6。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全媒体宣展活动贵州作为始发站。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品牌强农作为质量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将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推动品牌农产品上行增量、推动品牌主体对接目标市场、推动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一方面将打造10个区域品牌、30个企业品牌、100个优质产品品牌,推广贵州黄牛、“两红三绿一抹”、兴仁薏仁米、大方天麻、三穗鸭等品牌,力争2个以上进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另一方面,贵州依托农业品牌目录组建农产品电商“货盘”,推进500余个SKU品牌农产品进入电商平台,设立农业品牌推广流量池,深化“贵品推荐官”“贵品出山”IP,精准导流促成转化,助力农民增收。并以茶叶、辣椒等产业为重点,以出口企业、出口备案基地为抓手,推动品牌主体有效拓展海外市场,指导重点企业精准开发加工品,让更多“贵品”出山。
贵州的道地美食和传统风味不仅走向全国,亦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爆款”。2023年,贵州酸汤成为餐饮界“黑马”。“万物皆可配酸汤”成为贵州夏天的潮流吃法,引得各路明星达人纷纷打卡尝鲜。数据显示,社交媒体上与“贵州酸汤”相关的话题曝光量近4.5亿。海底捞推出“雷山酸汤锅”锅底,上架2个多月销量就超90万份。
为了能在家自制酸汤,网友齐心协力将贵州本土的酸汤调料品牌“玉梦”推到台前。480g的红酸汤装在矿泉水瓶模样的塑料瓶里,售价仅为7元出头。这样一瓶红酸汤能供一个独居的上班族吃上四五顿,很多人为此专门拍摄了烹饪教程。去年“双11”购物节期间,李佳琦的直播间带货“玉梦”红酸汤,仅仅播了几分钟,就卖出了几百万元的货。这是“玉梦”在电商渠道的第一次大爆发。
追寻贵州的文化DNA
贵州这个地方给人的印象,是充满陌生的神秘感的大山深处。
这与贵州的地理和历史情况有关,贵州92.5%的面积为山地丘陵。古代长期“土流并治”的历史格局,兼之山高谷深、密林广布的多元地貌,让贵州广袤山川上的世居民族,在历史上呈现出诸多独特的社会制度、组织形态乃至生活方式。
人口来源结构上,贵州又是个移民大省。两汉时期的巴蜀“豪民”、唐宋以来的大型家族、明代的军屯将士、明末清初湖广移民填黔北(时属四川)、清代“改土归流”后由周边各地入黔的商民、抗战时期的人潮、解放战争的南下大军、三线建设时的奋斗者……八方移民,都在贵州化他乡作故乡,融合沉凝出诸多文化宝藏。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记录过的贵州地标景点黄果树大瀑布;保留了丰富的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西江千户苗寨;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青岩古镇;有“小九寨沟”之称的荔波小七孔名胜;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
山高水长、民族文化给贵州的文旅加上了一层滤镜,近年的数据屡创新高。今年国庆期间,贵州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1%,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56%,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2%,入境订单量同比增长133%。
贵州文旅何以“出圈”?尽归结为“靠天吃饭”未免有些武断。在政策和宣传上,贵州也下了大功夫。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交通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瞄准这一省情,过去十多年里,贵州相继建成贵阳至昆明、贵阳至长沙、贵阳至重庆、贵阳至成都、贵阳至南宁等多条高铁,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十字型”大通道骨架,开启贵州的“交通革命”,打通了限制文旅发展的“任督二脉”。
同时,一些交通基础设施,还转化成了“叫好又叫座”的特色文旅资源。利用“桥梁博物馆”优势,贵州探索出了“桥旅融合”新业态,涌现出了一批广受欢迎的桥梁网红景点。安顺市的坝陵河大桥,推出了高空秋千、急速滑降、空中漫步等一系列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不仅增强了游客体验感,还带火了当地民宿和农副产品销售,可谓最大化挖掘了文旅价值,为“全域旅游”写下了一个创造性的贵州注脚。
贵州的旅游资源本就令人艳羡。贵州拥有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159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市(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00余项,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00余项。
底子好,政策也要跟上。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之一,红色资源十分丰富。2023年7月,贵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工程”。贵州打造了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沉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它由一块块红色的曲面幕墙构成,此起彼伏,形成了连续转折的动态轮廓,犹如一条灵动的“红飘带”。
贵州文旅的成绩有多好,只需用数据说话。试运行一年内“红飘带”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仅国庆假期,就有7万人次游客涌入“红飘带”,场次加至最多一天11场,节假日一票难求。遵义《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项目自2024年1月15日首演以来,《伟大转折》剧目共演出700余场,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就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
贵州游客中,80、90后占比超70%。可以说,在文旅市场上“年轻态”的贵州,与当代年轻人,正在一次次开启“双向奔赴”。一定程度上说,理解贵州文旅为何“圈粉”,是因为理解年轻人,理解了时代的精神密码。
红色文化“双子星”工程、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等领域,都形成了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文旅融合新模式。贵州的文旅产业层次分明,形成了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为底色,又融合了现代网红打卡元素。2023年,安顺旧州古镇就接待游客总数达191.2万人。安顺地戏、世界上最大的樱花基地、风味小吃包括花江狗肉、丝娃娃、荞凉粉、素剪粉 、干鸡块粉面、松糕卜粉等等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热衷于传统文化与美食的年轻人心目中的“宝藏小众旅游地”。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农文旅融合的核心是农,贵州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特色农产品兼具“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乡村体育赛事是把这些优质资源推向更广阔市场的一种手段。“村+”IP反映的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是村民创造性实现美好生活的大众文化,同时可以实现二、三产反哺农业的富民路径,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突破性的促进作用。
结语
从大山深处,到千家万户。贵州的乡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处经典缩影。
贵州的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快速增长上,更体现在文化与生态的和谐共生。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同时,政府的有力政策支持和科技的广泛应用。贵州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参考资料:
[1]这里是贵州:理解贵州|文旅新“贵”,如何四季长红
[2]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文旅新活力|依托热点流量 引客逛吃贵州
[3]黔农在线:贵州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
[4]贵州茶香:贵州如何做深“新茶饮”文章?这场新茶饮供应链共创研讨会为你解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