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早产儿的吸吮力(2)

2024-11-19 11: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一章节,我们介绍了胎儿吸吮能力的发育和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支持方式,也提到实现经口喂养是早产儿和新生儿科医师努力的共同目标,那应该怎么做呢?

一、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

这是指通过感觉刺激和功能训练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建立的措施。

1.    非营养性吸吮练习。这种吸吮练习并不是为了增加营养摄入,而是为了帮助婴儿发展口腔肌肉,提高吞咽协调性,通常使用安抚奶嘴进行练习。如在管饲期间就可以进行非营养行吸吮练习,但医护人员会掌握吸吮的时间,以免在出院后干扰到母乳喂养。

2.    口腔刺激。在口唇部位和口腔内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刺激,通常使用手指作为口腔刺激的“工具”。这种感觉输入可以激发口腔肌肉能力及相关神经系统发育,最终获得口腔运动的成熟。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做口腔刺激的时候,蘸取早产儿母亲的母乳,让宝宝得到母乳的刺激,可以明显缩短启动经口喂养的时间,这可能和母乳的气味和生物活性成分有关。

3.    早期渐进式肠内喂养。医护人员会不断对早产儿进行评估,当认为其具备一定的吸吮和吞咽能力时,会尽早尝试经口喂养,并逐步增加喂养量和频率,帮助早产儿顺利过渡到经口进食阶段。虽然早期引入渐进式肠内喂养主要是为了促进早产儿消化系统的成熟,并非直接针对口腔功能的提升,但间接地对早产儿口腔功能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多感官刺激。

多感官刺激对早产儿的口腔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还可以对早产儿的视觉功能和神经行为发育产生积极影响。多感官刺激可以包括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前庭感觉等,前面提到的使用母乳进行口腔刺激的方式就利用了触觉和味觉。这里以皮肤接触为例,了解下感官刺激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轻柔舒适的皮肤接触会产生很多神奇的作用。皮肤接触的方式可以是充满爱意的抚摸,也可以是早产儿和父母亲之间肌肤相亲,比如袋鼠式拥抱。可见皮肤接触并不局限于口腔周围,可以是全身性的。全身性的皮肤接触与口腔刺激一样,具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及感觉运动协调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使早产儿情绪上得到安抚,减轻由医疗行为带来的不适和疼痛,形成平稳的心率和呼吸,这种情绪上的安定和生理上的稳定有助于促进食欲和喂养时的专注,从而间接提升口腔能力。皮肤接触还能让早产儿与父母或护理者之间建立情感纽带,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喂养过程更为顺利。

三、    NICU里面的亲子互动

如果早产儿的健康状况以及医疗环境允许,鼓励父母在医护人员的协同下进行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亲子互动,因为父母能提供比医护人员更好的感观刺激。父母声音更熟悉、父母的抚摸和拥抱更充满爱意、妈妈的乳汁更营养、早产儿与父母情感与生俱来。很多研究表明,住院期间父母参与早产儿照护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其中当然包括早产儿口腔功能成熟的过程。同时,早产儿父母由此获得的早产儿喂养和照护技能,又是早产儿出院后的健康保障。

早产儿父母Tips:

1.    在早产儿住院期间,经新生儿科医师允许,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参与早产儿的照护过程。

2.    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

3.    保持乳汁通畅,为早产儿提供最天然最富含营养的食物。

4.    学习哺乳技巧,坚持母乳亲喂。 

5.    经常给予早产儿充满爱意的抚触,学习袋鼠式拥抱,充分利用皮肤感觉刺激的作用。

6.    出院时和医护人员确定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方案。关键词:早产儿 经口喂养 口腔运动干预 

适用人群:早产儿扶养人 基层医护人员 相关从业者

分级:中高级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1.    Li XL. Early Premature Infant Oral Motor Intervention Improved Oral Feeding and Prognosis by Promoting Neurodevelopment. Am J Perinatol. 2020;37(6):626-632. 

2.    Calk P. Best Practices for Oral Motor Stimulation to Improve Oral Feeding in Preterm Infa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n Physiother Occup Ther 2019, 2(4): 000143.

3.    邵肖梅 《实用新生儿学》第五版

上海市健康科普专项计划资助 项目号:JKKPZX-2023-A15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