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倒计时6天丨肇庆秋冬限定美食上线!跑肇马还能大饱口福→

2024-11-18 22: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周日(11月24日)

2024肇庆马拉松将如约而至,

跑肇马之余,

吃喝玩乐怎么安排?

这期,

小编带大家这样吃吃吃!

肇马相关攻略回顾→

秋冬时节鱼干香,

人间至味是微咸。

秋冬限定美食鱼干已上线!

一起来肇庆吃个痛快吧~

还可以装礼盒打包回家哦

好山好水好腊味

凭借着高要的好山好水,

大湾街坊晒出肥美甘香的麦溪鲩鱼干,

成为肇庆特有的一道远近闻名的美食,

入选“2020年肇庆优秀旅游手信”。

△ 大湾麦溪鲩鱼干。陈彦成 摄

鲩鱼肉片晶莹剔透、洁白如玉,

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细腻的光泽,

淡淡咸香也飘入秋风之中。

这种经过漫长等待

从时间中捕获风味的制作方式,

令美味弥足珍贵。

△ 大湾麦溪鲩鱼干。陈彦成 摄

将生晒好的鱼干搭配姜丝一起蒸,

淡淡咸香,细细咀嚼,

愈觉美味无穷。

这是大自然对高要人的独特馈赠,

也被无数市民游客惦记。

△ 腊味,“煲仔饭”的绝配CP。图源高要发布

晒好的麦溪鱼干

被装进精美的包装盒,

被作为特色手信带回全国各地,

让更多游客能尝到肇庆的味道。

△ 麦溪鱼干礼盒。图源高要发布

文㞧鲤、文㞧鲩

是鼎湖特有的弛名特色农产品,

在鼎湖沙浦镇典三村,

许多村民近段时间

趁着天气晴好,北风送爽,

也都忙着晒制文㞧鲩鱼干。

△ 文㞧鲩鱼干。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惠妍 摄

一排排悬挂晾晒的腊鱼,

成为了鱼塘间的独特风景线,

挂在竹竿上迎着北风来回飘荡。

在晒制的过程中,

阳光的热量会让部分的鱼脂流失,

却留下浓郁的鱼香味,余香阵阵。

△ 一排排悬挂晾晒的腊鱼。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惠妍 摄

风干出来的文㞧鲩鱼干

晶莹剔透、自带鱼油、没有腥味,

空气里弥漫着的都是鱼干鲜味!

△ 晶莹剔透的文㞧鲩鱼干。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惠妍 摄

鱼干先用温水洗一洗,

不用盐、酱油,加入姜丝,

淋上少许花生油,用电饭煲蒸熟,

便是一款美味菜式!

又或者搭配腊肉一起蒸,

两者味道互相交融,

咸淡适中,别有一番风味。

△ 简单蒸煮的鱼干也十分美味。图源 肇庆头条

煲仔饭是

广式腊味的最佳打开方式,

虽然腊味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清蒸也可以炒菜,

但最经典的非腊味煲仔饭莫属了。

△腊味煲仔饭。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惠妍 摄

除了“秋冬限定”美食,

以下这些肇庆特色「好味道」

也十分值得一一品尝!

好吃好糯好味道

01

裹蒸

裹蒸是肇庆著名的特产,

是历史久远的春节传统食物

及馈赠亲友的礼品。

△ 肇庆特产 裹蒸。图源 多彩肇庆

肇庆裹蒸以

糯米、绿豆、半肥猪肉为原料,

用柊叶包裹为枕尖状后大火煲煮而成。

肇庆裹蒸的传统工艺包括

浸洗柊叶、淘洗糯米、

去绿豆衣、腌制肉馅、

包扎、烧煮等步骤。

△ 裹蒸。图源 多彩肇庆

裹蒸有多种吃法,

既可以煮好后直接食用,

也可以加入切碎的

芫茜、葱、炒香的芝麻粉以及

适量花生油和酱油,

还可以蘸上蛋浆后用猪油煎至金黄再食。

△ 裹蒸。图源 多彩肇庆

02

疍家糕

疍家糕又称“年糕”“千层糕”,

自古流行于西江肇庆段一带的水上人家,

是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疍家糕素以“软、香、滑”闻名,

其以大米、芝麻、花生、

腊肠、虾米、猪肉等为材料,

口感平滑柔软,层层分明,

可谓色香味俱佳,

全家吃糕,更有“步步高”的美意哦!

△以上图源 肇庆市文化馆

03

疍家糍粉

疍家糍粉是

肇庆西江流域小湘口至羚山入口

西江岸边一带水上居民的传统食品。

主要用于疍家人节日和远途作业充饥食用,

具有存放数日不变质、

爽口易食、携带方便的特征。

其传统制作方法分为

磨米浆、调浆、撑粉、蒸炊、

搅拌直到米浆凝固,

再以竹筒作器皿,

把糍粉放入竹筒内压实成型,

冷却倒出后切成片状或条状或粒状,

再加调味或炒或汤或蒸或煨。

烹饪方法多,食用方便,咸甜均可。

△炒疍家糍粉。以上图源 肇庆市端州区文化馆

04

高要茶果

高要茶果是高要的特色小食。

其中,

圆滚滚的煎堆是其经典款式。

包裹着白芝麻的面团

进入油锅中翻滚“起舞”,

冒出金黄色泡泡。

通过不断地翻动、浇油,

十余分钟后便慢慢成型,

一个个圆滚滚、如拳头般的煎堆即可出炉。

△ 图源高要发布

炸好的煎堆热气腾腾、色泽金黄,

“烟火气”满满,

饱满的茶果像极了寓意吉祥的金元宝,

因此有“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的好意头。

表面洒满芝麻,

也寓意着家庭圆满、开枝散叶。

轻轻咬了一口煎堆,酥脆软糯,

满口的芝麻香味冲击着味蕾。

△ 图源 高要发布

茶果作为高要的传统食物,

如今还有红豆、绿豆做馅的豆糕、马蹄糕

和用萝卜、鸡蛋、榨菜等作馅的角仔等

多种款式,口感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好鲜好香好地道

01

西江河鲜

西江河虾、黄骨鱼、禾顺鱼、

边鱼、笋壳鱼、沙蚬、河蚌......

肇庆的母亲河——西江川流不息,

孕育了诸多天然食材。

只需清蒸或白灼,

河鲜的鲜、嫩、滑便展露无遗。

△图源 高要发布

一道清蒸河鲜,

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河鲜的鲜味,

令人百吃不厌,如“油盐蒸和顺鱼”

“铜盘蒜蓉蒸黄沙蚬”“笼仔蒸河虾”

“清蒸边鱼”“豉汁蒸黄骨丁”等,

深受大众的喜爱和好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02

鼎湖上素

鼎湖上素

是鼎湖山庆云寺特有的素菜,

所以称“鼎湖上素”。

此菜取材讲究,

选取上好的冬菇、草菇、发菜、

雪耳、木耳、石耳、银耳、

笋干、腐竹、粉丝、黄花菜等原料。

其中,

10多种材料用清水浸发、洗净、逐一煨制,

再加上葱、蚝油、花生油等配料,用猛火共煮。

色泽鲜艳、芳香扑鼻、甘香脆口、

爽滑鲜甜是“鼎湖上素”特点。

△ 图源 肇庆市文化馆

03

四会茶油鸡

茶油鸡是四会市的特色美食,

选用野山茶油和本地土鸡烹煮,

常有“不吃茶油鸡不算到过四会”的说法。

因为茶油沸点高,

所以煮出来的鸡肉。

皮酥肉嫩、咸香入骨、鲜滑无腥味。

△图源 四会电视

04

广宁云吞

广宁云吞,

一擀面皮一勺肉,

一掌轻绕一锭“宝”。

△ 制作广宁云吞。图源 广宁发布

广宁云吞是广宁民间延续传承

逾百年并独具广宁民间特色的

传统手工技艺食品。

广宁云吞的特别之处在于皮爽肉滑,

皮薄馅厚,

是竹乡人经常食用的早餐之一。

△以上图源 广宁发布

皮润、肉脆、馅满、鲜香,

这是专属广宁云吞的风韵。

05

德庆竹篙粉

德庆竹篙粉是

以德庆本地产老苞米为主要原料,

采用当地泉水磨制,

需将粉皮放在竹篙上晾挂的

一种食品制作技艺。

△图源 德庆发布

竹篙粉白若凝脂,

口感清爽弹牙、滑而不腻,

有柔韧感,

兼具米香和略带竹子的清香,

是德庆县代表性的特色美食。

因它富有乡村食品特色,

被誉为“德庆一绝”。

△图源 肇庆西江网

06

封开杏花鸡

杏花鸡因主产地在杏花镇而得名,

当地又称“米仔鸡”。

据封开县志记载,

杏花鸡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养殖历史。

因其品质优良,

被誉为广东三大名鸡之一。

△封开杏花鸡。封开县融媒体记者 柴嘉蔚 摄

烹饪技艺是将鸡宰好洗干净后,

置于摄氏90度微沸的开水中三浸三提,

再过冷水,再把鸡置于开水中浸熟,

所以皮呈金黄色,油光闪亮,

吃起来有清、鲜、甜、爽、骨香之感。

△图源 封开发布

07

怀集桥头石山羊

怀集桥头石山羊,

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生长于青山绿水之间,

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闻名遐迩。

它们在山间自由觅食,

食百草、饮清泉,

肉质鲜嫩多汁,毫无膻味。

△图源 广东新闻联播

无论是作为日常餐桌上的美食,

还是秋冬进补的佳品,

它都深受食客的青睐。

烤羊、红烧羊肉、清汤羊肉煲……

哪种做法都味道鲜美,没有膻味,

令人回味无穷~

△图源 广东新闻联播

△图源 广东新闻联播

08

肇庆高新区鹅汤锅边糍

鹅汤锅边糍

是肇庆高新区非遗美食,

历史悠久,代代相传,

做法简单且美味。

△鹅汤锅边糍。李雪妍 摄

美味的食材往往

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锅内以干米粉、鹅为主要制作原料,

干米粉做成浆铺在锅边,

仍由其滑落到汤内,

再加上鹅肉、鹅杂等搭配,

鹅香浓郁,软糯爽滑易于入口。

△杨屋鹅汤锅边糍。图源 肇庆高新发布

跟着“肇马”游肇庆,尝美食,

跑友们,准备好1TB的胃,

肇庆定让你满载而归!

这里还有更详细的

肇庆各县(市、区)

『美食特产地图』

供各位小伙伴继续探寻

本土特色美食哦!

部分资料来源:高要发布 鼎湖发布

编 辑:翟舒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