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越”来,“越”好!

2024-11-18 1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观物取象——“越”从何处来。

器物之初,源始于满足人物质需求,自初开蒙昧之后,抟玩土泥,烁火成器的现实表达和精神追求却形影相随。《周易·系辞下》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物质与精神相纠缠,瓷之器用即远远超乎“形而下”的物质禁囿,直指“形而上”的精神领地。

三国时期 越窑青瓷蛙形盂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除了自然意识下的思索和觉醒,还有才情出众之辈善于总结领悟。陆羽《茶经》上、中卷表茶之源、具、造、器四事,把着重物质生产的称为“具”,而把用于煮饮茶的称为“器”,关于茶的行为和器具,具有了“超常”、“脱俗”的涵义。

唐代 越窑青釉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唐,“陶”与“瓷”正式分野,工艺蓬勃和地域的宽广,造就瓷器表现形式的缤纷多样,“雨足郊原草木柔” 的青、“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白、“乌衣巷口夕阳斜”的黑、“摘尽枇杷一树金”的黄、“淡妆浓抹两相宜”的色斑、“四时佳兴与人同”的仿生等等。但概括来说,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分别代表了南、北制瓷各自的成就,通常称为“南青北白”。

唐代 越窑青釉刻划花莲瓣盘

大英博物馆藏

为后世誉为“茶圣”的陆羽以自己的角度对各色窑器做出品评,《茶经》中对茶碗的论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唐代 越窑青釉八棱瓶

故宫博物院藏

越之青,肇启原始青瓷,自东汉绵延,唐及五代冠绝当世。“越窑”之名,因处越州所辖,故名为“越”。越窑古地,瓷韵昌久,陆羽根据当时饮茶方式,从物质实用引思到艺术审美和人文内照的提升,得出了“越州上”的结论。

唐代 越窑青釉锥花胆瓶

观复博物馆藏

文人墨客的褒誉,使越窑地位昭灼,尤其茶器,经吟咏相传,赞誉甚高,成为盛唐饮茶器之首选,所以后来优选入贡宫廷就自然而然了。即为宫廷所属,故配方、釉色、形制和烧制工艺等均与常器有异,鲜为人知,故以“秘色”相称。

五代 越窑青釉刻花海水龙纹四系小罐

故宫博物院藏

“秘色”的说法,最早出自唐代陆龟蒙的诗篇《秘色瓷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五代 越窑青釉摩羯鱼纹莲瓣盘

观复博物馆藏

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让后世人琢磨不明“秘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另一首徐夤《贡馀秘色茶盏》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明月染春水”一词就成为“秘色瓷”更为玄妙的诠解。

五代 越窑青釉花口盏及盏托

观复博物馆藏

直至1987年,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宝塔的轰然倒塌,塔基地宫随佛骨舍利出土的供奉物品及同出的《监送真身时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重见天日,秘色之“秘”终于大白于天下。

《监送真身时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局部)》

不论是“类玉”、“类冰”,还是“千峰翠色”、“月染春水”都是文人对美好事物的艺术表达。究其内在是富铁较高的胎土内部颗粒在高温下熔融不完全,经不完全的还原烧之后,青黄色的釉胎结合处布满密集的气泡,自然光线照射后散射,使釉面呈滋润的半透明效果。最终看到的就是青黄中闪烁着冰光,匀净而滋润。

五代 越窑青釉直颈瓶

故宫博物院藏

越窑站在历史高光点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但历史的变迁和时局的动荡也让越窑必然走向没落和衰败。但越窑的基因和血脉对同时代的耀州乃至稍后的宋代的汝、官、龙泉等窑都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可以称之为催生宋代审美高峰的摇篮。

五代 越窑青釉牡丹纹撇足盒

观复博物馆藏

及至现代,大众对久远过去曾经灿烂的越窑文化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对具备独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越窑来说,这样的现状是极为尴尬的境地。

北宋 越窑青釉荷叶双鱼纹盘

观复博物馆藏

立象以尽意-观复出好“越”

我们喜欢从历史的轴线角度去梳理事物的过去的规律,探索前因。也常因湮远的时光忘却曾经,却于回首处重拾之后豁然欣喜。历史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质,带有文化特性的物质就是文物。它是一个物证,证明曾有过怎样的辉煌,这些信息构成了文明的魅力。文明需要传承,需要继承和创造去推动,制器以尚象。

五代 越窑青釉刻花海浪龙纹碗

观复博物馆藏

 

模印雕刻 修葺龙章麟角

调配釉水 试烧“照子” 寻找那抹翠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