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洪声E评 | 粮安天下,端稳中国饭碗

2024-11-15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活动主题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旨在督促世界各国采取实际行动增加粮食生产。

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全国妇联发布开展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并确定中国的主题为“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在此期间,各地将聚焦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方面,从“小切口”入手,深入挖掘优秀经验做法,总结形成一批依法治粮、兴粮惠农、科技支撑、国民教育、节粮减损、健康消费及优秀传统文化等维度的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

“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双轮驱动,共同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农业农村部多次强调表示,“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而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全面落实“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可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河南光山县大力实施“两藏”战略,抢抓机遇,创新构建“高标准农田+财政+金融+社会资本+产业发展”机制,撬动资本建成高标准农田;甘肃省民勤县百亩田地集中连片、水肥一体、整体推进有序,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效益好的场景映入眼帘;吉林省逐步扩大黑土地保护范围,科学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奋力夺取粮食丰产丰收,当好稳产保供压舱石。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我们要牢牢坚守底线思维,扣紧每一袋粮食,让天下耕地都实至名归。

搭建法治“防火墙”,守好粮食安全主动权。“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事关国运民生的大事,为全面保障粮食安全,今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它将我国粮食安全工作从政策性治理向法治化治理转变,踏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202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高于国际安全线,截至去年底,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已达7.5万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再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试点,中国一直在探索适宜国情的粮食安全政策,如今有了法律制度保护,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可构建更加多样全面的产业体系,让农民们钱袋子越装越鼓。

科技手段为农业现代化持续造血活血,“金钥匙”解锁无限可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想要持续获得突破,科技必先行。新中国成立75年来,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设施种类日新月异,农业产值保持稳步增长,比比皆是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突飞猛进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时至如今,祖国南北不断加快技术攻关,农业现代化步伐走得坚定而实在。从东北黑土到中原粮仓,自西北旱区至江南水乡,1952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18.4万千瓦,现在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小麦生产几乎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类已超过80%,农业现代化铆足动力向着新赛道急速飞驰。山东开辟“寿光模式”,技术员可远程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积累等要素;广西崇左市种植大户轻车熟路,用手机操作“一键式”看管灌溉;北大荒田地上空,多台无人机全方位守护水稻,坐等成熟丰收。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引领着农业现代化迈向更高台阶。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当下才能让万粒归仓,端稳每一碗中国粮食。

供稿:三河镇(杨溢)

原标题:《洪声E评 | 粮安天下,端稳中国饭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