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心被套路:为什么你担心粉条是塑料做的
原创 范志红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最近好多人问有关酸辣粉的事情。小视频天天炒作这事,弄得大家感觉非常混乱。
一位朋友说:
原来以为酸辣粉就是粮食做的粉条嘛,结果没有红薯基因也没有土豆基因,难道是塑料做的么?我看好多人都说是塑料做的。现在高科技这么厉害,没准就真能把塑料做成和粉条一样的口感呢。你说有没有这个可能啊?
我说:这事我不了解啊,没看到检测结果,没法给你解答它到底是什么做的。这样吧,就按常识和逻辑来分析一下。
首先,这些视频有没有说它到底是什么做的?掺假的成分是什么?
朋友说:没有说清楚啊。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都晕了。
我说:对啊。你没发现吗,现在这些短视频已经深谙心理学套路了。
它只说不是什么做的,又没说是什么做的,所以就给了你各种想象的空间。再有几个人在评论区带一下风向,你就会往最坏的方向去想。
同样,前一阵子的视频里,撒一堆糕点渣,再放一堆死蚂蚁。人家可没明说蚂蚁是因为什么死的,观众就脑补到蚂蚁是吃糕点渣被毒死的。
其实有网友做了实验,证明蚂蚁吃了含有脱氢乙酸钠的糕点之后并不会死,但这个信息就没那么惊悚,所以没有人给大力传播。
这样,发布者没有造谣责任,而观看者已经有了各种预判和想象。这种心理引导策略是不是很高级啊。
朋友说:还真是啊。我们就使劲猜啊。能不能直接说到底是用什么配料造假的啊,但炒作了好些日子了,到现在还没看到结局,特着急,特晕。
我说:配料表不真实,这确实是需要处罚的事情。但中国食品企业大大小小,加上个体作坊,得有上百万家。有的产品配料表有问题,或营养成分表有问题,这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为什么弄得这么云山雾罩的,为什么反复地炒作,就让人觉得有点奇怪。
朋友说:其实,是不是土豆粉或红薯粉做的根本不要紧,只要是正常原料做的,玉米粉也好,木薯粉也好,海藻里的胶也好,我都不害怕。无非就是便宜点贵点的成本问题嘛。我就怕是塑料做的啊!
我说:您想想,塑料是什么口感?能嚼得碎吗?吃了能消化吗?
如果您是化工专家,用高科技把塑料精准改造成和酸辣粉一样的口感,还得能正常通过人体消化道,吃了多少碗之后都没有让人进医院,这难度有多大?要不要花巨大投入去做研究?
(云无心博士插话:许多人总担心「不法厂家」拿塑料做粉条,其实工业界想要的干是拿淀粉做塑料......)
如果辛辛苦苦研究出来这种高科技,产品就拿去和土豆粉条、红薯粉条这种低档货竞争,这些专家和研发企业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朋友说:哎,对啊!换了我,绝不会把自己的成果这么贱卖嘛。
没错。是个有点常识、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理解,按同样重量来比,高档塑料的成本,要比土豆淀粉、红薯淀粉高多了!谁会干赔本买卖,拿高科技塑料来冒充粉条?
但是没办法,所谓关己则乱,只要被忽悠一下,一着急,一焦虑,很多人的智商就暂时下线了。
说不出你哪里有罪,但暗示你可能有罪,让所有消费者怀疑你有罪......这样高级的心理引导套路,恐怕能把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吓傻了。
然后就有短视频说:食品界一片安静......安静代表什么呢?
这就是继续套路,继续带情绪。这话会让观众理解为:都不说话,那就是食品企业个个都有罪,谁都不敢说自己是清白的。
朋友又迷茫地问:那,到底还有什么能吃呢......
这次我都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了。于是我说:我只能这么劝告您。
如果您抱着有罪推定的思路,怀疑一切加工食品,怀疑一切农产品,绝大多数东西都不能吃了,或者只吃自己认为安全的少数食物。这么做的危害后果是肯定的,不需要我解释。
如果您每天还不得不吃东西,那就最好相信自己吃的绝大多数食物是安全的。否则,每天过度担忧、负面情绪本身,就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关注营养平衡,关注养生方法,都比关注那些制造焦虑的信息有意义得多。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岗位科学家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主委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与烹饪营养分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
老年营养与食品分会副主委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理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