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徐文艳和陈珏: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去向何处

2024-11-15 11: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意] 毛里齐奥·安多尔菲 (Maurizio Andolfi)

[意] 安娜·马谢拉尼 (Anna Mascellani)

陈 珏 徐文艳

吴梦婷 王佳妮

张 磊 张博皓

译者前言

本书进入最后的校译阶段时,正逢上海罕见的漫长酷夏。推开门窗,灼热的空气瞬间笼罩全身,除了钻进空调房,我们无处可逃。就像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那些困难的伴侣关系,无论外显的方式是激烈对抗,还是沉默无语,都会让所有的局中人感受到强烈的张力和难以冲脱的无力,唯有躲进彼此隔绝的心理茧房。幸运的是,沉浸于这样一本由行业领军人物所写的经典之作,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与他们的思考与临床实践进行对话,让我们得以在这个盛夏借得清凉心境。

作者从介绍伴侣治疗的发展沿革开始,开宗明义地提出伴侣关系问题看似是同代的二元关系问题,但其本质与以伴侣两人为中间代的多代关系密不可分。比如夫妻间的不满常常反映了双方生命早期在其原生家庭,特别是在亲子互动中的未被满足的情感失落,而多数以孩子问题为主诉的案例也往往有父母的伴侣关系困难隐于背后,后者也常被称为“隐蔽性伴侣治疗”。

这些主张对于系统取向的家庭治疗师来说并不新鲜。但在本书所介绍的跨代伴侣治疗的工作模式中,多代系统中的所有成员都可能通过象征性或具象化的方式被邀请进入治疗过程,成为对危机中的伴侣而言,重建和加强两人之间对于“我们”的认同感和联结的资源。这让我们印象深刻并深受启发。在这种实践中,“原生家庭”的存在不是静态、凝固的“罪魁祸首”,而是基于特定治疗设置的、动态变化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关系化任务。比如在治疗师提供的基本框架下,伴侣要陪伴对方向其原生家庭的家人发出邀请,见证他/她与家人在治疗室中直面可能压抑已久的失落、痛苦或愤怒,这些都可能激发伴侣对于对方的感同身受和理解,并暂时放下伴侣关系中的指责,而帮助自己的丈夫/妻子处理其与家人之间的心结。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他们与原生家人间的关系缠结仍未解开,但原生家庭作为资源在伴侣治疗中的运用仍然是成功的。

按照理论概念阐述加案例说明的相似结构,作者在各章依次介绍了如何邀请跨代系统中的各方主体加入伴侣治疗。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对孩子的邀请。长期以来,无论是作为父母的伴侣还是治疗师本身,都容易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态而将他们排斥在治疗之外。但是,安多尔菲团队基于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极力主张和认同“孩子出席治疗是加强父母联盟的一个特殊机会”,我们过去的工作大大忽略了孩子的声音和价值。把孩子从不良伴侣关系的“受害者”转换为“治疗者”或疗愈资源,无疑是我们处理困顿的伴侣关系时,可以也应该去尝试的新出路。

在中国大西北的荒漠中,有种特别的植物叫沙拐枣。当缺乏雨水时,它主动脱叶进入“假死”状态,被沙尘盖住时,它的枝叶就长出浅埋地表的根;一旦有降水,或者风吹开了遮蔽的沙层,它就能快速复苏、快速生长。在当今全球伴侣关系日趋脆弱和不稳定的背景下,如何帮危机中的伴侣从庞杂的跨代关系网络中寻找促成根叶生长的水分和时机,作为专业人员的我们,或许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又或者可以将之变为自我滋养的养分,帮我们熬过难以避免的职业生涯和现实生活中的“酷暑”。

感谢安多尔菲在伴侣关系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给我们带来这本全新视角的著作。感谢翻译团队成员吴梦婷、王佳妮、张磊、张博皓出色的翻译工作。感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对伴侣治疗的关注,并支持引进、出版本书。

相信本书一定对我国伴侣治疗的临床实践和发展大有裨益。限于译者水平,加之时间仓促,错漏之处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在阅读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徐文艳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婚姻家庭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珏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主任、心身障碍临床诊疗中心负责人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婚姻家庭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内容提要

伴侣治疗对于改善伴侣间不正常的交流模式非常有效。然而,许多伴侣治疗都忽视了扩大治疗框架的可能性,将伴侣各自的原生家庭、其他重要家庭成员等伴侣关系中的第三方排除在治疗之外。

本书由国际家庭治疗领域的大师毛里齐奥·安多尔菲和安娜·马谢拉尼所著,聚焦于如何在家庭框架内实施伴侣治疗,是心理治疗大师安多尔菲关于家庭治疗的系列图书之一。本书首先阐述了跨代伴侣治疗的基本主张和治疗目标;其次从系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伴侣关系的发展、演变和功能,以及与第三方的关系进行了介绍;最后描写了如何利用家庭资源,包括原生家庭、子女、朋友等,解开代际间的缠结,重建伴侣间互相信任、尊重的联结,并就结束治疗、随访、离婚伴侣的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书中丰富的案例、发人深省的语句,不仅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跨代伴侣治疗的理论和技巧,更就如何在家庭框架内理解伴侣问题,以及以青少年问题为表征的伴侣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本书读者对象为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以及心理学爱好者。另外,本书也能为深受伴侣问题困扰、关心伴侣和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人群提供参考。

推荐语

方晓义

《跨代伴侣治疗》是一部深入探讨现代伴侣关系复杂性的著作。本书详细阐释了有关伴侣治疗的理论,并将之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揭示了代际关系对伴侣关系的深远影响。面对现代社会中婚姻和伴侣关 系的挑战,本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即在代际框架下观察家庭关系,帮助伴侣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背景和需求,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无论是对于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还是对于寻求提升关系的伴侣,本书都将是不可或缺的指南。

方晓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家姻心理”首席科学家

张海音

如何给成长中碰到困扰的夫妻或伴侣提供一个心理空间和场域,拉好一个场子,让带着各自代际问题的双方在其中活现并获得自我成长的勇气和资源,达到“双修”的共同成长目标?本书作者对多种理论的整合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人叹为观止。伴随着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读者还必然会有将阅读所获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的跃跃欲试的冲动。

张海音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顾问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

唐登华

伴侣关系不仅仅是伴侣之间的关系,它存在于其他关系(尤其是原生家庭关系)的背景之中,深受两个原生家庭的影响。本书深入探讨了伴侣治疗的多维度视角,揭示了原生家庭、子女、朋友等对伴侣间互动的重要影响力。在伴侣关系的幽深迷宫中,毛里齐奥·安多尔菲与安娜·马谢拉尼携手,引领我们踏上了一段跨越代际的心灵之旅。他们笔下的《跨代伴侣治疗》,不仅是对古老治疗界限的一次温柔颠覆,更是对现代情感困境的一次深刻洞察与细腻抚慰。无论是对专业心理治疗师还是想要了解伴侣关系的普通读者,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能够启发深思的佳作。

唐登华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原著作者简介

毛里齐奥·安多尔菲 (Maurizio Andolfi) 是一位享誉国际的大师级家庭治疗师和社会精神病学家。

安多尔菲1942年出生于罗马,1968年毕业于罗马大学,专攻医学和儿童精神病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世纪70年代初,他移居美国纽约,在阿克曼家庭治疗研究所和费城儿童指导诊所与萨尔瓦多·米纽庆(Salvador Minuchin)、杰伊·海利(Jay Haley)、詹姆斯·弗拉莫(James Framo)、默里·鲍文(Murray Bowen)和卡尔·惠特克(Carl Whitake)等多位重要的家庭治疗先驱建立了密切的专业联系,并在南布朗克斯和南费城为不同族裔的弱势家庭提供治疗。返回意大利后,他投身于家庭治疗的实践、教学和督导中,任罗马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意大利家庭治疗协会主席、意大利罗马家庭心理治疗学院院长、意大利家庭治疗领域杂志《家庭治疗》(Terapia Familiare)主编等职,为欧洲家庭治疗协会联合创始人、西尔瓦诺·安多尔菲(Silvano Andolfi)基金会创始人。安多尔菲现移居澳大利亚西部,并创立珀斯(Perth)家庭治疗促进协会,在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和欧洲各地开展讲座和培训。

作为一位环球旅行的跨文化家庭治疗师,他的工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2014年起,安多尔菲前往亚太地区,推动亚洲家庭治疗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出席了2017年于吉隆坡举办的国际家庭治疗协会(International Family Therapy Association, IFTA)会议,以及2018年于中国台湾和2023年于中国香港举办的亚洲家庭治疗学院(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AFT)大会。2021年,安多尔菲家庭治疗中心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立,该中心积极传播安多尔菲的理念并大力开展多代家庭治疗。在安多尔菲的带领下,家庭治疗国际大会于2023年7月在意大利阿西西召开,会上发布了业界重要的家庭治疗宣言——《阿西西宣言》。

在50余年的临床和教学生涯中,安多尔菲因在儿童精神病学、家庭心理治疗和社会精神病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先后被授予1999年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AMFT)伴侣和家庭治疗特别贡献奖、2016年美国家庭治疗学院(The American Family Therapy Academy, AFTA)终身成就奖、2023年AFTA荣誉会员称号及2023年世界社会精神病学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iatry, WASP)荣誉院士称号。

安多尔菲有多部著作,包括《家庭治疗:一种互动方法》(Family Therapy: An Interactional Approach;1979年)、《家庭治疗的维度》(Dimensions of Family Therapy;1980年)、《家庭面具背后:僵化家庭系统的治疗性改变》(Behind the Family Mask: Therapeutic Change in Rigid Family Systems;1983年)、《阿特拉斯的神话:家庭和治疗故事》(The Myth of Atlas: Families & The Therapeutic Story;1989年)、《请帮助我与这个家庭》(Please Help Me with This Family;1994年)、《青少年之声:理解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家庭视角》(Teen Voices;2013年)、《多代家庭治疗》(Multi-generational Family Therapy;2016年)、《跨代伴侣治疗》(Intergenerational Couple Therapy;2021年)和《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The Gift of Truth: The Inner Journey of the Therapist;2022年)等。这些著作展示了安多尔菲的治疗理念,为后来的心理治疗师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持续的指导。

安多尔菲的治疗思想具有系统—关系的特点,他认为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好的“药”。他建立了多代家庭治疗模型——一种以创造力和人性为中心的干预体验模式,旨在与处于危机中的家庭建立联盟并进行工作。安多尔菲将儿童的问题置于家庭发展的背景下,将儿童视为解开家庭问题的关键,而不是症状的携带者,他甚至邀请儿童作为协同治疗师来一起帮助家庭。在治疗实践中,他重视心理治疗师的创新性、跨文化意识及对自我的使用,通过家谱图、家庭雕塑等治疗工具探索家庭过去三代的发展历史和家庭功能,发现过去的创伤与当前的问题之间的联系。

毛里齐奥·安多尔菲的工作不仅在学术上具有开创性,更在实际治疗中展现了巨大的影响力。他对家庭治疗的贡献,特别是在多代关系和系统关系方面的研究,使他在全球心理治疗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陈珏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主任

心身障碍临床诊疗中心负责人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婚姻家庭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依苓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治疗师

参考文献

[1] Amorin-Woods D, Andolfi M, Aponte H J. Systemic practice in the time of COVID: conversations among culturally diverse therapists[J].Aust NZJ Fam Ther, 2021, 42(1): 7-20.

[2] Andolfi M. The gift of truth: the inner journey of the therapist[M]. Italy: Accademia Press, 2022.

[3] Barletta J. An uncommon family therapist: a conversation with Maurizio Andolfi[J].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2001, 23: 241-258.

[4] Cron E A. An interview with Dr. Maurizio Andolfi[J]. The Family Journal, 2000, 8(4): 419-425.

[5] Nicola V D. A relational dialogue with Maurizio Andolfi: master family therapist and social psychiatrist[J]. World Social Psychiatry, 2024, 6(1): 6-13.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天猫旗舰店购买入口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身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身科),成立于1988年,是在德国模式基础上逐渐发展出的特色心身治疗模式——开放式管理下的系统式整合治疗模式。聚焦于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功能性障碍,开展心理治疗与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的个体化综合干预,以个体、家庭、团体心理治疗为特色,在全国享有盛誉。科室为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心身医学重要薄弱学科建设基地,是医院临床心理重点学科、心身医学特色学科、睡眠障碍特色学科基地,也是“强迫症诊治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睡眠障碍诊治中心”基地。2018年成为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首批“中国心身医学整合诊疗中心”和“中国心身医学教育联盟基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