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扶桑谈|石破茂的挑战:当改革遭遇“无利不起早”的党内大佬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鹏飞
2024-11-14 14:38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11月11日下午,日本特别国会举行了首相指名选举。经过两轮激烈角逐,自民党总裁石破茂最终在决胜轮中击败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再次出任首相。石破茂当日迅速着手内阁重组,基本保留了原班人马,仅对三名阁僚进行了调整。此次胜选展现出67岁的石破茂在众议院选举失利后的“破而再立”。

石破在再次当选首相后的首次内阁会议上,郑重承诺将反思众议院选举的失利,表态道:“我将真诚地接受国民的审判,并在争取国民以及各党派和团体理解与合作的基础上竭尽全力,确保国家政务不受影响。”他随后提出了以“守规则、保护日本及其国民,提升地方、年轻人和女性的机会”为核心的政策方针,强调要建设一个为所有人提供安全与安心的社会,并以“勇气与真心讲述真相”,获得国民的认同和共鸣。

如今自民党与公明党已沦为国会的少数派,失去了对国会稳定多数的掌控。尽管在野党之间的散沙状态为石破茂提供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但他仍面临保持政权顺利运行、敲定2025年度预算案、调和党内派系分歧、推进政治改革回应民意等重重困难。

2024年11月11日,日本东京,自民党总裁及首相石破茂在众议院首相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当选为首相后与官员握手。视觉中国 图

国会内执政少数派困境,法案和预算推进艰难

在10月27日举行的第50届众议院选举中,日本民众对“政治黑金”问题的强烈关注使自民党、公明党联盟遭遇重大挫折,仅赢得215个议席。即便将选举前的6位无所属议员重新纳入党籍,也只有221席,未能达到众议院过半数所需的233席。这是自2009年以来,自公联盟时隔15年再次在众议院失去多数地位。

日本众议院总席位为465席,在国会运作规则中,执政党通常需要至少261席,以确保在所有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中占据主席席位和多数委员,从而在法案审议中不依赖中立的委员会主席决策。

若执政党议席在244席以上但未满261席,可形成“稳定多数”,在所有常任委员会拥有主席席位并与在野党均分委员席位。由于国会的实质性审议主要在各委员会中进行,委员会内的席位分布直接决定了法案的通过前景。

根据上月众议院选举结果,经与在野党协商,17个常任委员会主席职位的分配已确定。自民党获得9个,立宪民主党获得5个,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和公明党各获得1个。日本国会常任委员会主席分配列表如下:

另外,经过协商,7个特别委员会主席职位的分配结果,自民党获得3个,立宪民主党获得3个,日本维新会获得1个。特别委员会和审查会主席分配表如下:

从列表可知,在17个常任委员会主席中,7个由在野党议员担任;在7个特别委员会主席中,4个由在野党议员担任。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立宪民主党的安住淳成为30年来首位担任预算委员会主席的在野党议员。预算委员会主席一职现由立宪民主党掌控,象征意义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宪法审查会会长职位决定交由立宪民主党的枝野幸男出任。

在野党议员担任主席时,政府和执政党的议程推进往往面临阻碍,计划中的审议和表决难以顺利进行,一旦审议陷入停滞,表决进程也将被迫推迟。

自民党高层已感受到危机迫在眉睫。在11日晚的记者会上,石破茂坦言,在少数执政党环境中,要实现稳步推进与高效决策确实是“极大的矛盾”,“要在稳步推进的同时迅速得出结论,这一矛盾需要相当的创新。”

石破茂深知,在野党的支持对预算案和法案通过至关重要。在会见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时,他表态将虚心听取在野党意见,以透明和公开的决策过程赢得民众信任,从而争取在野党的合作。

石破政权的国政运营将被迫寻求在野党支持,以促成合作共识,确保政策和预算的推进。这无疑将是对石破政治智慧和协调能力的严峻考验,能否成功跨越这道关卡,或将决定整个政权的命数。

2024年11月11日,日本,在日本皇宫举行了首相任命仪式和内阁大臣认证仪式后,新内阁正式成立。视觉中国 图

2025年度预算案的攻防与“关键少数”的谨慎抉择

石破内阁正在全力筹备年末将敲定的2025年度预算案,但在这一关键节点上,面对在野党尤其是表现活跃的国民民主党提出的强烈政策诉求,预算案推进面临重重挑战。在国会拥有28个席位,作为关键少数的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在日本经济新闻的播客节目“日经新闻精选(NIKKEI切り抜きニュース)”中明确表示,若政府不回应其关于提高“103万日元门槛”扣税标准及减免汽油税的主张,国民民主党将难以支持2025年度预算案。

所谓“103万日元门槛”是指当个人年收入达到103万日元时(约合人民币4.78万元),需要开始缴纳所得税的基准。年收入在103万日元以下的个人可享受“所得税基本扣除额”,免于缴纳所得税。如果收入超出103万日元,超出部分将被征税。

这一政策对兼职人员、家庭主妇等低收入群体影响尤为显著,因为他们的收入往往逼近此门槛。此外,超出103万日元的收入还可能影响其作为被扶养者的资格,从而削减家庭的税收优惠。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民民主党主张将所得税的基本扣除标准从现行的103万日元提高至178万日元,意在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压力,鼓励更多人进入劳动市场,增加实际收入。国民民主党在2024年度补充预算案中,已提出提前实施这一调整,同时建议增加对能登半岛地震和暴雨灾害的重建支持,该提议获得了在野党的广泛支持。

针对2025年度预算案,国民民主党要求政府采纳其政策主张,若自公政权拒绝接受这些建议,恐将难以获得国民民主党的支持,预算案通过前景堪忧。

在日本的政治环境中,支持正式预算案通常被视为向执政党靠拢,因此在野党在加入执政阵营时保持高度谨慎。玉木雄一郎特别强调,将年收入“103万日元壁垒”的扣税上限作为税制改革的优先事项,旨在通过减税缓解民众生活压力。为推动这一政策,自民党、公明党与国民民主党已举行首次会谈,探讨财政和税制政策的调整方案。

未来,正式的税制协商将在各方就财源保障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启动。这一协商有望成为预算案审议的焦点议题,成为执政党与在野党合作动向的“风向标”,其成效也将直接影响后续政策的推进。

在经济政策方面,石破内阁迅速推动经济对策出台,争取与在野党达成共识。针对物价上涨的挑战,石破茂与在野党政策负责人举行会议,承诺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并呼吁各党派在经济和税制改革方面积极合作。立宪民主党和日本维新会也表示愿意参与协商,以期在预算审议中确保政策的落实。石破茂希望通过这种跨党派合作,向公众展现团结和责任感,缓解少数派政权的执政压力。

如何推动改革应对“政治与金钱”危机?

石破茂内阁能维持多久,最关键的挑战在于政治改革。为应对日本国民高度关注的“政治与金钱”问题,石破于11日分别会见了立宪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及国民民主党代表玉木雄一郎,寻求他们对《政治资金规正法》修订的支持。此前,他还与日本维新会的代表马场伸幸进行会谈,希望在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扭转党派势力因政治资金问题而衰退的劣势。

面对国民对“政治与金钱”问题的强烈不满,石破茂在自民党政治改革总部会议上提议公开议员每月领取的100万日元活动费用途,并讨论剩余资金的返还机制。他强调,这是自民党主动回应选民需求的改革,而非单纯应对在野党压力。

然而,石破内阁依旧面临严峻的民意考验。据“周末报道站”(週末報道ステーション)民调显示,仅有7%的受访者认为此次改革有助于缓解自民党的“政治与金钱”问题,而87%的人对此持悲观态度。石破内阁的支持率也因信任危机下降至38.3%,显示出公众对政府改革力度的疑虑。

为扭转不利局势,石破茂誓言推动政治透明化,将活动费公开使用情况作为关键议题,以期缓解选民对政府的不信任,重塑自民党的形象。

自民党领导层计划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向议员个人发放的“政策活动费”,并拟设立第三方机构监督政治资金的使用,公开旧“文书通信交通滞在费”的用途。这些改革建议回应了国民民主党长期以来的呼吁,但改革的顺利推行并非易事。

石破茂的政治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他在党内的权力基础。作为自民党内的非主流派,石破的地位并不稳固,他需要菅义伟、麻生太郎和岸田文雄等党内大佬的支持来维持政权的稳定。然而,长老政治的支持往往带有附加条件,关注如何从中获利,并在关键时刻与首相交换政治资源和人事安排。这种微妙的权力平衡使得石破在推动改革时,必须在党内反复协商、妥协,以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但过多的政治妥协,势必削弱改革的实质性效果。

在野党方面,野田佳彦明确表态,将继续追究自民党在政治资金问题上的责任。即便改革法案在年内完成修订,若执政党与在野党关系进一步紧张,相关问题仍可能拖延至明年。这无疑为石破的改革之路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破而再立”的石破茂能否带领自民党赢回民心?

综上所述,石破茂的改革之路注定充满波折。作为少数派政权,石破政府面临来自在野党的压力和民众的持续监督。他不仅需要在国会运作、预算案攻防以及推进政治改革等重重关卡中找到突破口,更需展现果敢的行动,彰显自民党坚定的改革决心。若仅是被动应对这些挑战,民众对其领导力和改革意志的信任可能难以形成,政权凝聚力也将大打折扣。

要带领自民党赢回民心,石破必须敢于挑战党内的既得利益集团,像小泉纯一郎在2001年以“砸烂自民党”的“无圣域改革”那样,推动更为深刻且大胆的政策变革,才能真正重塑自民党的形象,避免在即将到来的参议院选举中遭遇挫败。一旦自民党失去参议院优势,国会“扭曲”局面再现,自公政权将面临下台的风险。作为田中角荣的“最后弟子”,石破茂是否能在这一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实现自民党的重塑与转型?让我们拭目以待。

(王鹏飞,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暨区域国别研究院讲师)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