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翻书党|詹姆斯·伍德:小说和真实
正如《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论的,詹姆斯·伍德的评论文章,让我们知道谈论文学也是文学的一部分。很少有文学评论家能像詹姆斯·伍德这样,将评论文章写得如此好看。
在2015年出版《小说机杼》,2017年出版《不负责任的自我》、《最接近生活的事物》和《私货》后,2018年,詹姆斯·伍德的第一部评论集《破格》的中文版也终于推出。如此一来,他的重要作品几乎都进入了中文世界。
《破格:论文学与信仰》,【英】詹姆斯·伍德/著 黄远帆/译,河南大学出版社·上河卓远文化 2018年9月版在《破格》中,伍德点评了欧美文学史上多位重要作家,以殉教者托马斯·摩尔爵士开端,莎士比亚、简·奥斯丁、福楼拜、果戈理、契诃夫、伍尔夫、艾略特、厄普代克、菲利普·罗斯、朱利安·巴恩斯等诸多伟大的作家紧随其后。在这些耀如明星的大家面前,伍德保持了评论家的尊严与客观,他只点评每位作家的一个方面,比如他称赞奥斯丁是“一个迅猛的创新者”、《白鲸》的作者梅尔维尔在小说语言中获得了彻底的自由:
他也臧否福楼拜,说他把小说的行文风格化了——因为他第一次把风格变成了写小说的一个问题。但成也风格败也风格:“福楼拜拿走了其中甜蜜无知的毒。”这样的句子是多么美妙啊!更会批评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新作《天堂》“是一个迷信的合唱团,几乎对迷信不加检验”:
批评的声音,在《私货》中更多一些。《私货》,【英】詹姆斯·伍德/著 冯晓初/译,河南大学出版社·上河卓远文化 2017年10月版这本书中,伍德点评了更多当下欧美作家,石黑一雄、莉迪亚·戴维斯、伊恩·麦克尤恩、理查德·耶茨、保罗·奥斯特、杰夫·戴尔……他批评一度在文青中非常流行的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说他的小说有着固定的套路,文笔无味,他甚至将这篇文章的标题直接取为:保罗·奥斯特的浅薄。尽管会有不少奥斯特的粉丝大为不满,但你也无法反驳伍德所写出的每一个字。
他将《革命之路》称作理查德·耶茨最好的一部作品,“终结”了他的写作生涯,尽管它是耶茨的长篇处女作,此后他还创作了《复活节游行》、《年轻的心在哭泣》等等多部长篇小说。詹姆斯·伍德与他的英国前辈毛姆有些不同。毛姆认为评论一个作家的作品,必须深挖这位作家的成长经历,因此在他的《巨匠与杰作》中,读者能看到伟大作家的各种秘辛。伍德的评论则多是从作品本身出发,更关注作家及其笔下人物的精神世界,他们看世界的角度与方法。比如,他分析奥斯丁笔下的女性角色,从小说的开始到结尾,她们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改变,“因为她们并没有真正发现自己”,即使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最终也只是修正了自己之前错误的眼光,而实事求是地看待达西先生——“这是她的胜利;她对自己并没有什么重大发现”。当然,并不会有人批评奥斯丁的小说保守,因为奥斯丁自己也没有想去唤起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
然而,一个人的世界观,多少与他的经历有关。为什么詹姆斯·伍德是这样的詹姆斯·伍德?在《最接近生活的事物》这本融合回忆录与评论集的小书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最接近生活的事物》,【英】詹姆斯·伍德/著 蒋怡/译,河南大学出版社·上河卓远文化 2017年9月版詹姆斯·伍德1965年出生于英国北部的杜伦小镇,家人都有宗教信仰,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他的记忆中,对这个小镇印象深刻的是,镇上有一座大学,以及一座雄伟的罗马式教堂。他参加了教堂唱诗班,每天表演晚祷,星期天要举行三次礼拜。因此,在他小时候,“为什么”这个充满宗教意味的问题就不断侵扰着他。这里的“为什么”是指:人为什么会死?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父母们习惯用上帝、用圣经来解释一切,但无法解释的部分,质疑只能触及一定的限度。这个时候,伍德发现了小说,他躲进了小说的世界里,寻找到真实的世界,寻找他的答案。尽管这个世界不那么完美,答案或许有些残酷,但它是最真实的。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的开篇,伍德就引用了艾略特的一句诗来点明了,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的事物。而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小说在描述我们的生活、真实的世界方面有着独特的能力。不管是《破格》、《私货》中点评的作家作品,还是《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中写到的个人成长史、阅读史,伍德都在向我们证明,小说与真实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