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原来我买的新衣服,都是人家不要的
双十一结束,商家们可能没来得及庆功,就先被一大批退货淹没了。退货一词也是从开始延续到结束,先是五星金冠店铺@少女凯拉 被曝出卷款4000余万元跑路,随后有初代网红张大奕宣布将无限期延迟多家的店铺上新,表示“算是关店”,紧接着是网红周扬青的女装店也发布了全场清仓的通告.....
女装退货率从前些年的10%到30%,上涨到如今的60%到80%甚至更高。消费者吐槽买不到商家图片里的那件,商家抱怨消费者无理由退货薅羊毛,零元购。
电商女装退款率之高令人咋舌,怎么商家和消费者都有怨言?
今年的双十一,伴随着某奢侈品牌因成为“凑单神器”导致退货率高达95%,女装高退货率这一现象再次被拉进视野中。
女装退货率问题其实是老生常谈,“买十件得退九件”“卖的还没赔的多”,消费者吐槽女装货不对板、预售不发,商家直呼伤不起了。那些被试穿、被拍照、被晒单的“宝贝们”,不少又回到了起点。快递小哥在这一过程中则成了最熟悉的面孔,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手里提着那些“被退货”的包裹。
电商退货率的浪潮越来越汹涌。媒体报道称2021-2023年,品牌店铺的退货率从2021年的24%涨至2024年上半年的35%,电商平台的退货率更是一度高达60%。
而这其中,女装的退货率问题首当其冲。
有机构对大促期间各个平台的退货率做了统计,结果发现,女装是退货率最高的品类,退货率最高可以达到80%。这意味着,商家卖出10件女装就会被退回8件,一来一回之间,伤害到的不只是消费者的信任,还有店铺自身的生存之道。
女装高企的退货率直接影响了网店的“气血”。
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40余家女装网店或宣布闭店或宣布停止更新,其中不乏经营10年以上的老店和高分店铺。这些女装店坐拥百万粉丝,一时风光无限。
先是五星金冠店铺@少女凯拉 被曝出卷款4000余万元跑路,随后有初代网红张大奕宣布将无限期延迟多家的店铺上新,表示“算是关店”,紧接着是网红周扬青的女装店也发布了全场清仓的通告.....却倒在了双十一的前夜。
但其实,我国女装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女装领域在我国服装业中占据着最为活跃、需求最多样化、市场容量最大的地位。随着人们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层次的提升以及消费行为的转变,女性消费者对服装个性化的追求日益增长,这为女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3年,我国女装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0443.2亿元,同时伴随着强劲的增长势头。Euronmonitor预测,到2027年,我国女装市场规模将达1.4万亿元,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3.91%。
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却让商家们望而却步,甚至中途退场。原因只在消费者的“无效订单”吗?超高退货率的锅,到底谁来背?
为啥女装退货率这么高?消费者真的有话说。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图数室通过女装+“xx”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消费者投诉的原因基本集中在尺码、版型、有破损、色差严重、做工太差方面。
“尺码不合适,到手后版型和图片不符,收到货线头多有破洞,色差严重,开线掉色”,每一点都说到消费者的心坎上。
尺码问题让消费者最头疼。在黑猫投诉上,消费者关于尺码相关的投诉为32.3%,高居榜首。
这逃不掉近两年来一直被诟病的问题:女装越做越小。根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T10000-1988》(1988年12月1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并于1989年7月1号正式实施)中的数据,18-55岁的中青年女性中90%腰围都在68cm以上。然而纯欲风、辣妹风、BM风,腰围能做到5开头。连身高169cm、体重刚刚过百的纤瘦女明星张馨予都发微博吐槽,说自己穿不进某品牌的最大码女装。
小码的存在省布料,均码的存在减少打版成本。精明的商家减少尺码分类,开版的数量就少,库存也少,沉没成本下降,代价转让给消费者。
尺码不规范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图数室通过在购物平台上筛选出三家女装店,挑选出风格、版型相似,关键字相同的服装商品,发现尺码相差巨大。以M码阔腿裤为例,A家的腰围为80cm,B家的则为68cm,同样是M码,却相差12cm。
同一风格的衣服,却无法统一数值,想要买上合适的衣服就要到详情页一一比对。很多消费者直接按照惯常思维,以“S/M/L/XL”等去购买衣服,等待的只有是退货。
衣服的平拍图是店主或模特的旅拍图,川藏、新疆、法国、意大利,咖啡店、甜品店,模特们在打卡点拗着松弛感的造型,左扭右扭,就是不展现衣服的全貌。
消费者全因氛围感买单,如果把各种要素全去掉,可能看都不想看一眼。
女装网店也是同款异价的重灾区。一搜满屏是爆款,价格从上千到几十,评价清一色美图。有博主买下同款做测评,发现发货地居然是一样,或者价格相差几倍,但只是细节稍有不同。
四处比价后只能退掉保留最合适的一件。
女装退货率高,商家难辞其咎。
女装作为退货率居高不下的重灾区,其实是电商平台高退货率的一个缩影。
近期,快递柜运营商丰巢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中对中国快递行业市场规模作出的总结和预测,反向印证了电商退货率激增的事实。
2023年,国内快递行业的“电商逆向件”已达到82亿件,并以20.7%的比例急速增长,2028年预计达到209亿件,约占“正向件”的10%。
而2022年Statista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中,70%的人一年内曾有过网购退货,在多个国家中高居第二。
国内网购退货成为一种常态,这与目前的电商生态,有很大关系。
当我们买到不称心的商品,主流购物平台基本可以秒退,并无缝预约快递员上门取件,在运费险的加持下,甚至无需支付运费。即使买卖双方出现争议,平台的裁决往往向消费者倾斜,“仅退款”演变成了售后标配。
一份《电商平台“仅退款”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年仅有1.06%的商家未遭遇“仅退款”,超过52.3%的商家遭遇过三成及以上的仅退款订单。
电商平台宽松的退货政策,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但同时推高了商家的经营成本。应对激增的退货率,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是,通过预售和分批发货,将退货的商品重新包装后再次销售。
例如,一家网店整体退货率在50%,某款商品挂出1000件,实际仅需备货500件,商家利用14天预售期时间差,把第一批退货回来的商品,重新整理包装,再发给第二批用户,如此往复,直到把库存消化完毕——电商预售制属实是被玩明白了。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特别是女装这样的高退换率品类,你买到的宝贝很可能是别人的退货。
处理一单退货,商家可能需要承担退货运费/运费险、重新包装的材料及人工成本、销售佣金损失、库存管理成本等额外费用;如果被“仅退款”,则要面临商品损失。
摆在商家面前的有两个选择,要么降本,要么涨价。
这种无形成本最终会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成交的用户实际上在承担退货用户的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
于是,消费者只能用更高的价格,等候更长的预售期,买到低质商品,消费满意度降低,退货率进一步上升,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