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人争做“衣冠禽兽”

2024-11-14 11: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礼拜写古代双十一“剁手”,最后一段儿说了个词儿,叫“无尖不商”。

说的是财神爷赵公明早年间卖米粮的时候,特意把斗和升盛满后再添上一些,让米粮冒出尖儿来,让利给顾客,当个“尖商”。但是,这个词儿后来传着传着就变味儿了,成了“无奸不商”,从褒义变成了贬义。

清乾隆 仿木纹釉描金诗文斗杯一对

观复博物馆藏

不得不感叹,成语,这块老祖宗给咱留下来语言瑰宝,形式精炼独特,并且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关键是,它还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变迁而变意思。

反正,真要生活在古代,有些词儿人家说了夸你,你可能还真以为人家在骂街。

比如,衣冠禽兽。

穿越回古代,冷不丁听有人跟你来一句:“年兄,如今您已衣冠禽兽……”什么感想?气不气?还真别生气,大部分人奋斗一辈子也衣冠禽兽不了。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服饰上的一种特殊装饰品——补子。

补子的概念大概可追溯至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

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对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对豹,左右鹰扬卫饰以对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石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旧唐书·舆服志》

再加上原有的品色规制,通过服饰的颜色、质地、样式以及佩戴的腰带饰物数量来巩固等级制度,加固皇权统治。

自明代起,一种独特的以补做图,缀于胸前背后的官服出现,是为补服。

明朝初立时,明太祖朱元璋延续了唐代的品色规制,又吸收了绣袍的寓意,对各级官员的官服纹样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不同的动物形象来象征官阶地位。

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xián),六品鹭(lù)鸶(sī),七品鸂(xī)鶒(chì),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pí),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xiè)豸(zhì)。

《大明会典》卷六十一

明李东阳等奉敕撰 申时行等奉敕重修

明万历十五年內府刊本

所以,“衣冠禽兽”的最初意义不难理解了吧?文官官服上的纹样都是飞鸟,为“禽”,武官官服上的纹样都是走兽,为“兽”,文禽武兽,合起来就是“禽兽”,说你“衣冠禽兽”其实是在夸你当官儿升职了。

文官花样(依次为一品至九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武官花样(依次为一品至九)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大明会典》卷六十一

明李东阳等奉敕撰 申时行等奉敕重修

明万历十五年內府刊本

然而,明晚期,随着吏治的日趋黑暗,当朝官员贪污腐败,鱼肉百姓,于是,“衣冠禽兽”就逐渐变了味儿,其贬损之意在明清小说中常有体现。

廉使道:“缙绅中有此,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石按台早知此事,密访已久,如何轻贷得?”

——明·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卷之四·青楼市探人踪 红花场假鬼闹》

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清·李汝珍《镜花缘》

那么,话说回来,官员服饰上的所绣的禽与兽究竟意义何在?

其实,这些禽兽象征了儒家所倡导的“五常”之德:仁义礼智信,也就是封建社会时期的道德规范。

比如四品文官的云雁纹,云雁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雁阵当中,凡有老弱病残之辈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捕食为生,此时,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反而会为其养老送终,此为仁;另外,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如若其中一只亡故,剩下的孤雁至死不会再找别的伴侣,此为义;天空中飞翔的雁阵依长幼之序排列,阵头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老雁,称作“雁序”。所以,四品官员补服缀云雁纹,寓意忠贞仁爱,恭谦有序。

《大明会典》卷六十一

明李东阳等奉敕撰 申时行等奉敕重修

明万历十五年內府刊本

在天空中翱翔的灰雁

图片来源:Pixabay

比如五品文官的白鹇纹,白鹇展翅,象征抛弃尘秽,迎新纳福。并且,白鹇还是一种忠诚的“义鸟”,传说宋少帝赵昺在崖山时,有人送他一只白鹇,宋少帝精心照顾,将其喂养在舟中,后来,少帝投海殉国,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这种“义”其实是古代君王对臣子有忠君之心希冀的具象化表现。

《大明会典》卷六十一

明李东阳等奉敕撰 申时行等奉敕重修

明万历十五年內府刊本

雄性白鹇

图片来源:Pexels

再比如武官的虎纹,《说文》中有云:“虎,山兽之君”,《风俗通义》中注:“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虎自古以来就是百兽之首,威武勇猛,有王者智慧。古代天子的兵权象征为“虎符”,天子和诸侯的大门上要画老虎,称为“虎门”,所以,武官补服缀虎纹,寓意其如虎一样威武勇猛,仁爱正义。

《大明会典》卷六十一

明李东阳等奉敕撰 申时行等奉敕重修

明万历十五年內府刊本

图片来源:Pexels

行,衣冠禽兽这个事儿咱们今天就此告一段落,这古代官服上的文禽武兽能说道的事儿可太多了,本篇只是皮毛,您要是感兴趣,之后细讲。

还得提醒一句,如今可别拿“衣冠禽兽”这个词儿去夸人哈。

最后,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说说那些古代和如今意义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成语和句子,咱一块儿讨论讨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