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给别人疯狂“安利”

2024-11-11 12: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 / L(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运营 / 苌琦

小丘的室友小A,最近因为被别人不断安利而苦恼,起因是小A并不能吃辣,但小丘的另一位室友小B却无辣不欢。每次小B吃辣的时候,都会尝试向小A安利各种辣的食物,小A也都会因为吃辣无能而委婉拒绝。但隔一段时间之后,小B还是会继续向小A安利吃辣的快乐。直到上周,小丘和小A一起去团建吃火锅,路人小C也开始向小A安利辣锅,并不断怂恿他尝一尝后,小A彻底忍不住了,发出了直击灵魂的咆哮:“为什么他们都向我安利吃辣啊!”

我们先来聊聊“安利”这件事!(此“安利”非彼“安利”)

“安利”,是如今的常用词之一,原义是指直销品牌安利,而如今主要指因为自己很喜欢而真诚地向他人推荐的行为,用法包括但不限于“这个剧超好看!安利给你!”、“给你卖个安利”的表达。现在我们所说的安利行为,其实更像是一种利他行为,即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任何明显益处的自觉自愿行为

那到底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向他人安利东西呢?有以下几点解释:

·获得群体认同感

之前的研究认为,安利这种利他行为是天生的,即人们都有向别人分享快乐的天性,但最近的研究却证明并非这样。其实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是生活在某个群体——即具有共同的目的和心理需要的人群结合体中的。向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人安利自己很喜欢或者已经做过的事情,可以增加他们和我们做相同事情的概率,从而增加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程度,也会导致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亲和的现象。在群体成员的活动中,人们倾向于和在某些方面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因为彼此相似的观点会被当成是对彼此的支持。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成员喜欢一起行动,这比独自一人行动更有效,也更令彼此心情愉悦。

这同样也是获得“同伴认同感”的过程,同伴认同感是指同伴在对某个事物的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形成较高的同伴认同感,有助于减少在群体中欺负行为的发生,提升我们在群体中的安全感,也保证之后可能发生的人际冲突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得到解决。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人际关系的习得,使我们更容易获得群体成员的支持。这样来看,在自发的安利行为背后,暗藏着很多我们都没有意识到的小心思呢。

·满足人际需要

同样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把东西安利给他人,其实是一种制造共同话题的行为,而制造共同话题可以看作是对人际关系的维护过程。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对于人际关系中的需要提出了“三维人际需要理论”,他认为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有三种需要: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

安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同时满足这三种需要,向他人安利东西的同时也表达了愿意与他人沟通、融合的意愿。

上文中也曾提到,向他人卖安利可以增加他人和你做同一件事的概率,这可以理解成,你其实在发送“我愿意和你成为一个群体”的信号,这能够满足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和谐关系的需要,即包容需要。

我们向他人安利事物,同时其实也会对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如果安利成功影响还会更大,这可以满足我们的控制需要。这其实也满足了自我价值感,让我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除此之外,安利过程是我们向他人表示亲密和关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我们在感情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联系的情感需要,毕竟我和你好,我才会把我喜欢的东西推荐给你呀~ 所以在安利过程中,我们和他人之间的社会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这像是一个正反馈调节机制,促使我们不断地向他人安利东西。

·形成好的社会印象

除此之外,安利行为本质就是和他人分享、推荐好物。由于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乐于与他人分享,所以“与他人分享”这个行为,我们会默认它是一种良好的品质。社会印象形成的加法模式认为,人们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相加,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影响,即如果了解到一个人的优点越多,我们对这个人的印象就会越好,而经常向他人安利(具有“乐于分享”这一优点)的人就会给他人形成好的社会印象。不仅如此,向他人安利的那个东西同样也会树立自己的好形象,比如,如果你经常向他人推荐书籍,他人就会留下一个你喜欢读书的好社会印象。

但有时候我们给他人安利东西却会适得其反,比如文章开头小B和小C向小A进行的安利,显然就没留下好的社会印象。

这告诉我们,安利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不仅让他人吃下你的安利,而且同时彼此都能感到快乐。所以我们在向他人安利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强行安利。你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会半唠叨、半强迫地让我们吃不喜欢的菜吗?这大概是我们最早、也最多接触到的强行安利了(妈妈看到这里打我的时候轻一点!我真的是被自愿的!)。而且要注意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习惯,不侵犯到他人的人际边界线,比如在开头的例子中,小B和小C如果能够尊重小A不吃辣的习惯,最后的结果就会变得愉快很多。最后,我们在安利的时候要平等地卖安利,拒绝高姿态兜售安利,此处向大家展示一个错误案例:“什么?你连学校心理中心的公众号也不看,你简直太垃圾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