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锦“绣”魔都|把黄浦江边珍贵的“大衣料”,裁成人民合身的“华服”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2024-11-22 08:0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江河是母亲的代名词,水岸是她宽阔的臂膀。

黄浦江在魔都穿城而过,漫长的历史时光里,她的臂膀化作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而当汽笛声和煤油味远去,这条母亲河的水岸向所有人敞开怀抱。滩涂、工厂、煤矿成为过去,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取而代之的是草坪、美术馆、宠物乐园,一条“生活秀带”沿江飘动。

 

徐汇滨江今昔对比 本文图均为 西岸集团 供图

天气晴好的时候,徐汇滨江总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草坪上错落着数不清的帐篷,沿岸步道上来来去去的人群有着各自惬意的节奏。美术馆、咖啡厅、商业街区是阳光下闲趣生活的调味,轮滑场、攀岩壁、篮球场是孩子们的天堂。猫猫狗狗在人们身侧撒欢,眼花缭乱的品种和数量让这里成了一簿活生生的宠物图鉴。

文商体旅高密度结合,有人说徐汇滨江在创造一种生活方式,也有人说城市更新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这块中心城区不可多得的 “大衣料”已然显出一袭“华服”的轮廓。

11.4公里的岸线长度,14.19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徐汇滨江在十余年内一步一个脚印迈向高品质中央活动区(CAZ),对标的是国际水准,打磨的是人居需求的无数个细节。从更新改造到运营管理,西岸滨江功能区管委办副主任、西岸集团副董事长陈超说,地区一级开发由政府主导,充沛的活力则是逐渐积聚而成。

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

更新:图层的叠加

徐汇滨江的规划大约起步于2007年,十余年时间面貌一新,可以称之为一个个图层叠加的过程。

在最初的背景图层上,这是一段封闭的工业岸线。沿江有龙华机场、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码头,堆积的交通力量也形成了水陆联运体系,在早期工业时代聚集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工厂,包括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水泥厂等等。

原上海飞机制造厂

原铁路南浦站

那时的岸线如同隔断,对于周边市民来说,黄浦江是不可见的。而2010年世博会的筹备成为了转折点,那个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的国际盛会,实实在在地开启了西岸美好生活的序章。

迎接世博会,最要紧的是交通,让进出世博园区的大巴有路可以走,有地可以停。徐汇区因而启动了周边“七路两隧”的世博配套工程,也是在此期间,能够望见江景的龙腾大道修通,轨道交通11号线选址穿越云锦路。除此之外,土地收储工作同步开展,旧工业企业搬迁,棚户区旧改启动。

第一个图层搭着世博的快车叠加在徐汇滨江之上,是道路交通,是基础建设。如今回忆起来,当时11号线的路线规划对于后来滨江的发展至关重要。龙腾大道如今已然全线贯通,驱车可以直接望见水岸,也成为徐汇滨江特有的标志。

基建完善的同时,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在2010年完成了初步的结构建设,并于5月1日开放了首期沿江3.6公里岸线。公共开放空间借鉴了伦敦南岸、巴黎左岸等世界级滨水区规划设计理念,核心是要与市民共享黄浦江,既要还江于民,又要持续发展。

站位很高,但起步初期离预想还有很远。公共开放空间希望能够区别于公园,于是徐汇滨江的沿岸绿地是弯弯曲曲的,宽的地方两百多米,窄的只有五六十米。在规划设计者的眼里,这是有收有放,通透很重要,而且还需要留出“填东西”的地方。但面对最初的半成品,市民期待在“蓝绿交织”的生态景观之外还能有更多的生活场景。

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及景观大道 

事实证明,这种设计是具有前瞻性的,“绿化要与人的需求相融合”。那些地方填什么呢?填文化,填艺术,于是有了徐汇滨江的第二个图层。“大衣料”不能轻易裁剪,而如果徐汇滨江的成品是一件西装,文化艺术就是一枚靓丽的胸针。

文化先导,写在徐汇滨江的十六字发展原则之中。西岸文化走廊的概念被提出,美术馆大道随后应运而生,如今西岸美术馆、龙美术馆、星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等20余座艺术场馆临江而立,现当代艺术和历史工业遗存碰撞的火花四溅,文化艺术成了西岸的特征。

除了场所之外,西岸深谙活动是聚集人气的不二法门。早在2012年,上海本土首个大型户外音乐节——上海西岸音乐节就在徐汇滨江问世。西岸集团规划管理部部长康晓虹回忆说,三四个月时间,所有人都扑在这上面,把泥地梳理平整,铺草皮撒草籽,修道路搭房子,用最快速的建设,满足公共活动的需求。

那时的徐汇滨江远不比如今的繁华,音乐节在当时看来几乎可以夸张地形容为在“废墟”上的演出,但西岸团队那时就清楚,废墟将是宝地。音乐节连续办了三年,除了苏打绿、五月天、痛仰等国内乐队之外,众多韩流明星和欧美乐团也亮相演出。国际化、艺术化的形象由此建立起来,美术馆也在此期间陆续建成,从音乐节开始,食尚节、双年展、咖啡节等等,越来越多的活动在西岸破土而出。

徐汇滨江的水岸打出了名气,而市民盛赞的同时是更多期待,也带来更多思考,活动很有吸引力,但是有没有产出,吃饭怎么办?停车怎么办?

自然而然,西岸的组团式开发成了下一个图层。2013年起 “一港一谷一城”(西岸传媒港、西岸数字谷、西岸金融城)先后启动,开始了更深度的功能开发。如今,传媒港已全面建成,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上海总站为旗舰,带动周边腾讯、网易、湘芒果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联动发展,打造国际级文化传媒重镇。西岸数字谷也已基本建成,树立起人工智能产业标杆,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未来,徐汇滨江依托近5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共计将打造7个百万级的产业组团,将与国际接轨,做到商业、办公、文化、娱乐、住宅、体育、休闲高度混合。相较于传媒港这样明确的产业标签,未来徐汇滨江西岸或许会提出更综合性的概念。归根结底,这些组团的最终落地,都是关于人的。

西岸数字谷

呼应:默契的达成

谈到徐汇滨江的滨水空间开发,管理者们总会用到“长出来的”“互动的”“呼应的”这样的比喻。“还江于民”落到实处,一个真正能够吸引市民的开放空间,有很多默契在其中发酵,陈超将其形容为“不矫情、不做作、自然而然”。

从历史工业遗存的土壤上长出现当代艺术,早已是全世界的一种潮流。跨越时代的相遇凭借一种艺术格调上的呼应,成为了建筑生命力的延续。

西岸梦中心

今年9月26日,备受期待的Gate M西岸梦中心正式开放。百年水泥厂华丽转身,一个融合艺术、潮流、餐饮的滨水街区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新场景新地标。整片街区中,规模最大的核心厂房极为吸引眼球,钢筋水泥的硬核结构加上醒目的橙色楼梯,如今内部是上海首个滨水市集BLOOMARKET。骨架仍是百年风味,内胆却成了热带雨林,在各种植物的分隔下,超过30个品牌汇聚形成餐饮集市,构建全新的生活方式图鉴。

同样在这个曾经的亚洲最大水泥厂,直径达到80米的预均化库成了如今的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而上海飞机制造厂冲压车间的厂房,被改造为西岸艺术中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本空间的工业特质。用新的菱形网状的钢结构与立面,使这个旧厂房重新建立了和周边不断更新重建的城市间的关联。

时代的更迭让旧物新生。早在徐汇滨江开发初期,工业历史遗存的调查研究和土地资源盘整一样,是最初开展的工作。开发单位和同济大学专业团队一起,选取有标志性的、能够再利用的、有利于土地成片开发的建构筑物进行保留。

在徐汇滨江,老火车头还趴在铁轨上,龙门吊车也还耸立着,作为一种时代的标志,气势的象征。张目四望,龙华机场成了跑道公园,北票码头成了龙美术馆,铁路南浦站成了星美术馆,大大小小的砂石料码头成了亲水平台。在一些更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旧时铁轨上的枕木被做成了条块状的休闲座椅。

康晓虹说,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当代文化的内胆,就像用陶器喝咖啡,其实融合得很好,这种组合是很酷的。

闲暇的时候,陈超自己也会到徐汇滨江溜达,时而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普通游客,时而把自己代入开发商甚至更高层的决策者的角色。他相信美术馆和工业遗存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部分,而在看不见的细节和软性的方面,公共开放空间的皮和肉要吻合得更好。站在街角,他会想行道树和标示牌还能如何提升,花坛草坪的品种如何搭配,游乐设施如何和人们的需求匹配,沿街商铺和客群画像是否对应,行人过街除了斑马线外是否适合采用其他方式……

细节处的呼应与匹配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对于西岸城运公司副总经理吴俊来说,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很重要。举例来说,室内场所具有明确的功能性,室外开放空间则要服务于各种各样的人群,露营、锻炼、散步、休息……而对于所有开放空间或者公园来说,广场舞势必不会缺席。

有的时候是几十个人一只小喇叭,多的时候可能接近上百人,尽管也有组织性,但分散而成规模的状况也容易对其他市民产生影响。本着堵不如疏的原则,吴俊和团队成员找到组织者进行商议,推荐龙华港桥下的一处空地作为相对固定的场所,同时约定在晚上八点到八点半左右结束,避免影响周边居民。

那并非一处刻意留出的区域,也并非将广场舞爱好者驱赶到某处,而是在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发掘的开放空间与市民需求的匹配。并且空间还有顶棚,跳舞的市民也较为满意。“我们不主动鼓励或提倡某种活动,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我们在管理上达成一种默契,我们满足你的需求,你不影响我们的管理,不影响其他市民。”吴俊表示,这样疏堵结合的管理模式,带有一定的自组织成分,精细化的管理不是一味的管制,而要寻求更好的方式,更好的空间。

与之类似,萨克斯爱好者也在靠近星美术馆防汛墙的地方找到了相对固定的场所。这些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口头契约的默契,成为了徐汇滨江开放空间得以井井有条,得以让不同需求的人群各得其所的秘诀,这也是“自然长出来的”。

友好:氛围的生长

徐汇滨江最为人乐道的,除了美术馆大道之外,便是形形色色的宠物。养宠人群把这里称为“遛宠天花板”,宠物在这里可以和主人一起露营、进商场、进餐馆,还有自己撒欢的专属空间,它们不是人们城市休闲的“局外人”。

宠物友好的氛围几乎成了徐汇滨江最具吸引力的一方面,而吴俊认为,这同样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生态。

2010年最初的3.6公里岸线开放时,宠物尚不被允许进入。那时候大家还不提“宠物友好”,只是想有个地方遛狗。还江于民,就是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几轮讨论后,“毛孩子们”终于获得了准入,而在未来几年里,它们在这里的待遇越来越好。

萌宠乐园

2018年,徐汇滨江沿线8.4公里绿道全线贯通。之后,24小时开放且全免费的萌宠乐园被开辟出来,12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宠物可以不用牵绳,自由地解放天性。

吴俊觉得徐汇滨江没有刻意地打造一个“遛宠天堂”,从一开始宠物的到来就是市民的自发行为。对于管理方而言,重要的是让宠物和主人在这里获得更好的体验,这也让更多人愿意带着宠物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他将其视为宠物圈对徐汇滨江的认可。

市场的力量随之发挥作用,商家主动将宠物友好的理念贯穿到规划设计和运营中,打造他们的宠物友好品牌。滨水的咖啡店家设置拴狗桩、宠物饮水处甚至提供宠物食品,周边的商场设置宠物友好电梯,允许携宠进入……

管理除了要为养宠人士提供便利之外,也要为非养宠人群提供安全感。

吴俊介绍,他们会通过总控中心的大屏监控以及安保人员的现场巡视,确保在滨江的每一条狗都一定有人管。安保人员没有执法权,但会锲而不舍地一直劝说宠物主人,直到说服主人把绳牵好,“我们希望即使不爱狗的人在这里也能觉得安全,能够觉得虽然不爱,但是只要保持距离就好,不合规的行为都会有管理人员进行干预。”

在宠物友好的氛围里,无数的细节被关照。入口处有宠物的便民箱,提供垃圾袋、纸巾等,便于人们拾取狗便。萌宠乐园采用双层栅栏门,防止有新的狗狗入场时,其他狗狗蹿出来。乐园内有专门的一片沙池,也是考虑到宠物刨坑埋便的习性。基础铺装使用草皮,因为硬铺装对于宠物的爪子并不友好。乐园内有饮水配套设施,主人只要踩一下踏板,就会进行喷水。此外,大树底下还摆放了很多的座椅,可以让宠物主人休息。

2022年6月3日,上海徐汇滨江,游客牵着小狗,趴在垫子上休息。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资料图

宠物友好之外,针对儿童群体,徐汇滨江在初期就设置了攀爬墙、滑板广场、篮球场等;针对残疾人群体,管理方灵活地放开了对电动残疾车的管控,并能够提供轮椅和电动车接驳。而面向更广泛的群体,徐汇滨江自2020年7月起陆续启用了沿江公共配套服务品牌“水岸汇”服务点22处。

“水岸汇”有的是独立空间,有的则结合文化场馆,还有的与商业配套合作。它们最基础的功能在于解决喝水、休憩、上卫生间的难题,而不同形式的组合也使得它们更为丰富。一定程度上,“水岸汇”所希望做的是若干个迷你综合体,市民能在这里获得各种生活服务。

“管理永远在路上。”吴俊说,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提升,调整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精细化的层面持续尝试改造。如今,沿江8.4公里岸线的600余个探头也保障着管理的到位,技术化手段不断赋能。当面对大型活动带来的大客流,管理方也会及时进行安保人员、移动卫生间、移动垃圾箱等配置的灵活调整。

对标巴黎左岸、伦敦南岸,上海西岸正在瞄准世界一流滨水区域,打造属于上海的城市滨水空间样本。这里如今已经是一个便捷透气的区域,未来还将再添柴火,有意识地捕捉人们的声音,提供多元复合的生活状态。

“开放共享的环境吸引形形色色的人在此集聚、焕发活力,也让科技、文体、经济、资源等要素顺畅流动,在这里人们是幸福的、自由的。”陈超这样说。

在上海,还有诸多区域如徐汇滨江一般,正褪去旧貌改换新颜。黄浦区外滩“第二立面”正打造“外滩金融集聚带”,虹口区提篮桥区域则通过里弄肌理和街巷空间,构建上海百年风韵和改革开放成就的最佳观景台。而在“老工业基地”宝山区吴淞创新城区域,特钢地区吴淞国际科创城一期南楼、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都已拔地而起,凸显科创活力。

上海市住建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当前上海正强化项目谋划,以项目库作为更新项目的“启动键”、各相关部门紧密参与的“桥梁纽带”、政策和资源赋能的“工具箱”,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更新项目的统筹谋划和整体策划,落实“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更新”。

王璐瑶 设计

    责任编辑:徐祯曜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