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现场|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时间辽阔,澎湃如昨
今年是澎湃新闻创办十周年,由澎湃新闻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于2024年11月10日-12月7日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市周家嘴路3678号)五楼展厅对外展出。来自国内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与参展艺术家莅临开幕仪式,并专程参观澎湃新闻,参加了澎湃新闻艺术座谈会。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现场
据展览策展人顾村言介绍,此次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东方欲晓”“时间辽阔”“澎湃如昨”。以艺术作品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21年前的东方早报创刊及10年前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转型,在全国首开传统媒体整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先河的历程。展出作品既有葛兆光、陈子善、白谦慎、虞云国、朱良志等海内外知名学者的手迹,也有谢春彦、萧海春、周志高、童衍方、刘一闻、陈燮君、乐震文、肖谷、丁申阳、陈翔、潘善助等艺术界名家,以及欧阳江河、李敬泽、张瑞田等文学界代表,蒋奇谷、郭同庆等海外艺术家代表的作品,以及澎湃新闻专栏作者李公明、王犁、沈伟等的作品与手稿,展览同时呈现了澎湃新闻经典海报装置、优秀视频集合,以及从东方早报到澎湃新闻的大量有着纪念意义的样报、手稿、采访本、图书、旧照等。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出现场的东方早报与澎湃新闻大事记
十年前的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转型,应运而生,在全国首开传统媒体整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先河。截至2024年8月,澎湃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超2.68亿,每日全网阅读量达4.5亿,成为国内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线新型主流媒体。澎湃新闻一直采取“技术+内容”双驱动策略,就内容而言,文化艺术是澎湃新闻极其重要的板块,在国内思想、文化与艺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开幕现场合影
这次展览也展出了从东方早报到澎湃新闻转型一直到现在的大量文献资料,从中可以感受到澎湃人秉持“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情怀。
2008年,东方早报独家点名报道三鹿奶粉引发巨大反响的样报
展览现场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6年12月26日休刊号
此次展览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举办,相得益彰,意义非凡。“百年中国看上海,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发源地和中心,诞生了《字林西报》《申报》《新闻报》等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报纸。可以说,这20多年来,从东方早报到澎湃新闻,也一直传续着这样的新闻文脉。”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长赵书雷表示,此次展览展品十分丰富,除了有海内外知名学者的手迹、艺术界名家和文学界代表的各类作品,更重要的是同时呈现了从东方早报到澎湃新闻的大量有着纪念意义的样报、手稿、采访本、图书、旧照等。
“这些珍贵资料既可以折射出20年间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巨大变化,更可见出澎湃人的情怀,以‘我所坚信的,我将反复叙说’的信念,勇毅前行,从无到有创建了一个全球知名、国内领先的上海新型主流媒体品牌。”赵书雷说。
开幕式上,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代表澎湃新闻向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赠送了一批从东方早报到澎湃新闻的代表性样报、版样、手稿及艺术作品等。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代表澎湃新闻向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赠送样报、版样、手稿及艺术作品
80岁的山水画名家萧海春精心绘制了一片澎湃的浪潮,以表达对于澎湃新闻十周年的祝贺。开幕式上,萧海春说:“无论是从前的纸质媒体,还是现在转型,澎湃新闻都做到了有高度、有公信力,期待澎湃新闻第二个更精彩的十年。”
萧海春《澎湃如昨》
知名画家、评论家谢春彦从东方早报时期便是专栏作者,他感慨道,自己是澎湃新闻的老读者,时间流逝,恍如昨日,“要在上海办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并不简单,我想澎湃新闻一路走来也会彷徨和困难,但澎湃人凭借专业度走到了现在,和读者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比如2022年连环画大家贺友直百年诞辰,澎湃艺术能够敏锐地认识到贺友直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深度参与策划了‘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展’,当时我也参与其中,互相商量策划展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做媒体,和读者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这点很重要。”
谢春彦(右)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长赵书雷(左)在展览现场
陈燮君在展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为此次展览题词“此声走远方,奔腾复澎湃”。陈燮君说,如果把澎湃新闻的版面报道串联起来,就是一张上海文化发展的地图,澎湃新闻忠实地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发展轨迹。“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许多重大的事件,其实都是由侧影书写。澎湃新闻有声有色,将海派文化的声音延续至今。近现代新闻出版离不开上海,上海是源头,也是大文化发展的码头,过去十年很精彩,我们期待第二个更辉煌的十年。澎湃如昨,澎湃也在诗与远方。”
展览现场
知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可谓是上海文艺评论50年的“在场者”,他也一路见证了《东方早报》到澎湃新闻的诞生、成长、转变。开幕式上,毛时安说:“时代发生着巨变,澎湃新闻始终与时代同行,除了给我们传递第一手资讯,还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十周年是一个逗号,下面还有很多逗号,以及无穷的省略号。澎湃新闻还要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把真实的中国、中国艺术家表达的中国精神传递出去,大胆地不断走出去,向着诗与远方前进。”
展览现场
“回首过去这二十余年,《东方早报》与澎湃新闻始终在一线,在艺术报道的前沿。澎湃新闻能说真话,在这个时代非常需要这种特质。”画家、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朱刚从报纸时代,就是《东方早报》的老读者。开幕式上,朱刚说自己仍然珍藏着《东方早报》最后一期的报刊。
潘善助在展览现场接受采访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潘善助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澎湃新闻已经独占鳌头,“这些年,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也对书法艺术持续做出专业、深度的报道。祝贺澎湃新闻不断向前,助推上海书法事业发展。”
丁申阳在开幕式上
上海市书协主席丁申阳在开幕式上表示:“翰墨如涛,澎湃如昨,希望澎湃新闻继续发挥更多的主流与权威性宣传,这些影响只有通过有着公信力的权威性媒体才能做到。”
展出现场
西泠印社理事、知名书法篆刻家刘一闻怀念起纸媒时代的质感,他希望澎湃新闻以后可以继续策划一些澎湃优质内容的纸质传播。
上海市美协副主席、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在现场直言,澎湃新闻是其亲密战友与朋友,“从《东方早报》时期的《艺术评论》周刊就是第一流的,非常高兴澎湃新闻延续了当时周刊的深度与专业。如今澎湃新闻可以说是我的亲密战友,上海诸多重大艺术活动都曾共同参与策划,澎湃新闻成为美术馆的延伸,美术馆是澎湃新闻的内容。”
历史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在现场看到各类新闻采访手稿、样刊资料后表示,此次展览的文献资料也是为将来的历史留下时代重要的材料,是未来历史研究的新佐证。
知名历史学者杨国强刊发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的手稿《历史中的儒学》
展览现场 李天扬手稿
展出的文献资料现场
同为新闻人的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李天扬表示:“东早二十一年,澎湃十年,这次艺术展让我们回顾过往,不管是什么传播方式不要忘记新闻职责,为人民发声,新闻现场永远不缺席,澎湃如昨。”
艺术评论家石建邦则表示,最钟爱澎湃新闻的开阔视野,“我经常写文章,有的独有的观点,有的媒体未必接纳,但澎湃新闻都能接纳,这对作者都是莫大的鼓励。”
“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座谈会现场
参展艺术家、学者参观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副总编徐明松就视觉时代的呈现与澎湃艺术策划提出了不少建议。
展览当天,与会部分专家与参展艺术家专程参观了澎湃新闻,并就当下的艺术现状与艺术新闻报道进行了座谈。据悉,结合展览,主办方同时以报纸形式出版了32版的《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画报。此次展览个人参观无需预约,可直接到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市周家嘴路3678号)五楼展厅即可,展览将持续至12月7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