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怀孕后变成“淡人”?小心是抑郁

2024-11-08 15: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上海新华医院

怀孕后,你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劳累感增加、精力下降、集中注意的能力降低、自信降低、无法停止对新生儿的担忧……

最近,不少人被“确诊”为“淡淡综合征”,表现为情绪平淡、社交冷淡、对生活热情不大,一定程度上,这或许是一种情绪稳定的表现。

但是!如果你对所有事都很“淡”,且情绪“太淡”成为持续且难以改变的状态,就要小心是不是抑郁了……

1

孕产期心理健康问题

怀孕后,由于激素的变化、身体的不适、生活角色的转变、担心宝宝是否健康等原因,孕产妇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研究发现,我国每6-7位孕产妇,就有1人正在经历抑郁。

若不进行及时干预,抑郁不仅会对妈妈们自身的健康、社会功能产生影响,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并引起子代后期的情绪问题或认知发育受损。

2

食物营养素的抗抑郁作用

在发现自己可能存在抑郁情绪后,除了向精神和心理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接受干预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来改善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通过食物改善情绪!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哪些食物成分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前,有十二种营养素被认为与抑郁的预防和治疗有关,这些营养素可以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效改善脑神经的可塑性和神经炎症反应。

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营养素:

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

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

其他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A

矿物质:铁、镁、钾、硒、锌

在这十二种营养素中,有些营养素不仅与情绪有关,而且对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宝宝们的出生结局也十分重要哦!

叶酸:孕期叶酸缺乏可能引起子代发生神经管畸形,还可能增加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流产、早产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铁、维生素C:孕期铁缺乏会增加产褥期感染、产后大出血、低出生体重儿、子代儿童期认知障碍等事件的发生风险,而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膳食铁的吸收与利用率;

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孕期EPA、DHA不足,可能与先兆子痫、早产及产后抑郁的发病风险增高有关。此外,DHA对胎儿智力和视力的发育至关重要;

维生素A:妊娠早期维生素A缺乏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死胎、流产、早产等。

3

我们应该怎么选择食物?

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营养素具有“抗抑郁”作用,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选择食物呢?

下面列举了一些富含“抗抑郁营养素”的食物给大家参考。

肉类:肉类食品中“抗抑郁营养素”含量丰富,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铁、硒、锌等,其中尤以动物内脏最为丰富。孕中晚期及哺乳期可以每周补充1-2次动物血或肝脏来满足铁需要;

海产品:海产品中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此外,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鲱鱼、凤尾鱼等含有丰富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每周最好食用2-3次;

新鲜蔬果类:蔬果类中含有丰富的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钾、镁等“抗抑郁营养素”。其中尤以绿叶蔬菜(尤其是菠菜)、十字花科蔬菜(甘蓝类、萝卜等)、柚子、木瓜、草莓等含量丰富。

4

我们不应该吃什么?

除了以上对我们的情绪有帮助的食物外,还有些食物不仅不会帮助我们改善情绪,还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这些说“NO”!

加工食物(甜品、油炸食品、加工肉、精制谷物、高脂乳制品如冰激凌和奶油):

加工食品富含大量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可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发挥促炎作用,增加抑郁风险。此外,加工食品中的甜味剂、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最终抑制大脑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引起抑郁症状。

食物与情绪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联系。各位妈妈们应注意饮食,合理地进食富含“抗抑郁营养素”的食物,并尽量避免可能对情绪产生不利影响的食物。此外,虽然食物可以帮助改善情绪,但并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治疗。如果出现抑郁情绪并持续影响你的生活,请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临床心理科寻求专业帮助和干预。

如果各位有任何饮食和营养上的困扰,可以来营养科门诊咨询!

作者: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 朱婷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