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古上海︱嘉定老城厢:造物有情,萃兹嘉邑

赵自全(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12 10:03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上海的西北有座以古代年号命名的城市,刚刚过了他的八百岁生日。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嘉定正式立县。当时境域广袤,南襟吴淞,北带娄江,东临大海,西界昆山,处滨海之墟,当江流之会;东边的宝山也在其内,甚至一直延展到浦东高桥,县境涵盖今天上海整块吴淞江以北地区,是这一区域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行政建制。元代时因人稠物穰升格为州,明洪武年间又依例改县,清雍正初年划出宝山县后,今天的嘉定区界才算开始定型。

明代洪武《嘉定县界图》,本图是现存最早的嘉定舆图,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图中展现了嘉定凭江临海、水道纵横的绮丽景象。地图来源:洪武《苏州府志》

在立县之前,县城这块儿叫做练祁市,只是一处位于练祁塘与横沥河十字交汇口的普通市镇,与一般江南市镇并无多大不同。南宋平江知府赵彦橚以地广难治为由在此设县立城,练祁市迎来华丽转身,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建起了一道高耸巍峨的城墙。首任知县高衍孙甫一到任即修筑城墙,此后元明清三代屡有修葺。这道城墙至今在西门和南门等处仍有部分顽强挺立,是今上海地区留存状态最好、规模最长的城墙遗址,它的轮廓在今天的卫星图上依然能够清晰辨识。

嘉定航拍和卫星图片,左图摄于1960年代,右图是2017年卫星图片,两图中护城河清晰可见,从中可辨识出嘉定城墙的轮廓。

该城初筑时为土墙,元末张士诚夺得苏州后,以砖石重筑,设晏海、合浦、澄江、朝京四门。嘉靖《嘉定县志》记,嘉靖三十三年(1553)为防倭寇,“建四城门楼,东曰晏海仍旧,易澄江曰宣文,合浦曰济漕,朝京曰振武,重辟东、北二水关及子城,修筑西、南二门子城之旧,增筑东门子城”,由此形成一座被万历《嘉定县志》形容为“闾井万家凭此固,金汤百里屹峥嵘”的坚城。除了“金汤峥嵘”外,嘉定的城墙还具有一番与水相映的美感,城外一道河,城内一道河,城墙就宛若珊瑚礁一样挺立在两道城河中间,坚毅中又带有一丝柔美。这样类型的城濠系统被称作为“夹城作河”,是江南特有的筑城法式,在选定的城墙位置两侧挖濠取土,用以构筑墙体,待城筑成后,两侧濠沟蓄水为河,既作为城防工事的一部分,也作为江南水乡交通网络的一部分,就如同现在的环城高速一样。如今的嘉定外城河保存完整,并濬深拓宽,仍然发挥着航道作用;内城河多已消失不见,仅能在城东南的高中东侧还能见到些许残余尾闾和正在淤积的河道。民国初年,嘉定城墙仍堪称完备,1926年时还曾修葺城楼和月城。

嘉定城墙(左)及南水关旧影。

嘉定西门及门外大街。图片来源:从左至右依次为亨利·坎米奇1867年摄,收录于《一个瑞士人眼中的晚清帝国》;由嘉定博物馆研究部徐征伟先生提供,拍摄时间不详;为1937年11月13日嘉定城陷落后的西门外。

嘉定地处江南,河道纵横如网,水乡人家傍河而居,街巷沿河而长,河道塑造了街区格局。练祁塘与横沥河交汇处是城市的核心地带,其他街区也是沿着两河呈十字状分布,甚至跃出西门沿横沥河仍有许多街巷。西门外街区中最重要的地物是护国寺,按正德《练川图记》记载,该寺建于梁天监年间,那么这一带街区应当也是在此前后形成。反观城墙所圈土地,除沿河的十字街区外,其他地块仍以乡村风貌为主,由此可见河道与城墙两者在街区生长过程中,谁发挥了主导作用。

1930年嘉定《城市图》,图上沿“练祁塘-横沥河”十字排布的街区清晰可见;城墙内大多地块仍为乡村景观;城墙宛若珊瑚礁一样挺立在内外城濠之间,是典型的江南“夹城作河”构造。地图来源:民国《嘉定县续志》

城南汇龙潭是学宫的风水湖,先有了应奎山,再有了汇龙潭。明天顺年间,知县龙晋认为学宫前的留光禅寺有陵压儒学之势,便在射圃址上筑起土山以为屏障,而被认为“异端”的留光寺则在正德十二年(1517)以后迁至澄江门外,原址改建为练川书院。这座土山就是今日所见的应奎山,据光绪《嘉定县志》所说,山成后嘉定“人才为之一盛”。汇龙潭则出现的要迟一些,是万历年间削山腾地而来。万历《嘉定县志》记“十八年,知县熊密以学前土山为障,夷其址之十七,浚之为潭,方广数百丈,名汇龙。三十一年,以形家言,浚西南野奴泾,蜿蜒入汇龙潭。东凿土山,导横沥萦回,其下架木梁跨之。”由此形成学宫前山水相映的风水景观,成为嘉定城内游览胜处。

康熙《嘉定县城水利图》,此图细致描绘了嘉定城内的水道。地图来源:康熙《嘉定县志》

水多桥也多,光练祁塘和横沥河上的石桥就有20多座。位于旧县署前的登龙桥始建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俗称州桥,与西门外街区同为上海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八百年来,该桥所处的十字河心一直是嘉定城市核心,其周围形成了“一塔、二河、三街、四桥”的独特景致。明张恒《法华塔歌》云“登龙桥南法华塔,一级犹存百廛匝。香火消为市肆尘,喧嚣何处安缁衲”,展现当时州桥市肆之盛。同处于十字河心的济川桥,位于州桥偏东,与北横沥上的宝庆桥、南横沥上的德富桥、法华塔相望。据说每月中旬还可观赏清、浊回澜相交的奇景。

嘉定素以教化闻名,尤重文风,作为嘉定“名片”的法华塔就曾被附会为是用于振兴科举的风水塔。塔始建于南宋开禧年间,到明万历时仅存一级塔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募款重修,仍恢复七重楼台,四面设壶门,砖木结构,高40.83米,各层有平座、栏杆、腰檐,层间飞檐翘角,下悬檐铃,风动铃响,清脆悦耳。康熙《嘉定县续志》称“金轮城外见,宝铎市中闻”,号为“金沙夕照”,亦是城中胜景之一。不过,传至民国以后法华塔已凋零不堪。1924年募款大修,改底层围廊、各层腰檐栏杆、七层塔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今,修葺一新的法华塔仍矗立在练祁塘南岸,在城内任何角落都能一睹其风姿。每当华灯初上,灯光将塔身点缀得透亮,完美重现了旧时“平地涌起二百尺,多宝夜吐常光明”的盛景。

法华塔图影,从左到右依次为1910年、1932年与今日之法华塔。

跟学宫同处一地的孔庙,素有“吴中第一”之称,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历代屡有增修,庙内建筑庄严,古树参天。今被辟为科举博物馆,专事收藏展览古代科举史料和嘉定境内碑刻资料。大成殿东侧的当湖书院是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书院建筑,其前身为“清廉书院”,是康熙年间民众自发为知县陆陇其兴建的生祠。乾隆三十年(1765),城内邑庙西偏的清廉书院移建文庙东偏,以应奎书院旧址扩建而成,易名当湖书院,以纪念陆氏出生地浙江平湖的当湖镇。此后直至光绪年间,当湖书院多次由官府主持重修,成为崇祀陆氏的官办场所和教育机构。

左图为嘉定孔庙大成殿旧影,右图为孔庙东偏的当湖书院。

兴许是教化太盛,书读得太多,气节写入了骨子里,演化出一幕幕以血以节的故事,多到甚至都能够攒成一本书。美国的邓尔麟写过一本名为《嘉定忠臣》的著作,外国教授的书或许太过学术,不如石童护城、嘉定三屠等口口相传的记忆更激荡人心。甲申年,神州陆沉,南京城降,剃发令出,江南反抗蜂起,嘉定自不敢落后。闲居的乡贤侯峒曾、黄淳耀被推为领袖,领导义军守城二十日,毙清江南提督李成栋之弟李成林,至七月四日,寡不敌众,城陷。侯峒曾投叶池自尽,黄淳耀悬梁于西林庵殉国,其弟黄渊耀随兄同去。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清乾隆年间书画家张鹏翀题“留碧”二字。明清鼎革把嘉定千百年来的忠义血骨推向了最高潮,刻下当地流传已久的骄傲,如今汇龙潭边还安放着侯黄二先生的塑像,上海大学校区内还有“陶庵留碧”碑,以供世人敬仰。

左图为汇龙潭边“忠节侯黄二先生纪念碑”与塑像;右图为上海大学内“陶庵留碧”碑。

传统历久弥新,且能被继承不灭,方显示出一地的涵养。嘉定教化的传统经久未变,1958年还被定为“上海科学卫星城”,中国科学院等科教机构都在此处设有分支。

风气之下,此处乡间也是名人辈出。以科举为例,自宋以来嘉定进士近200人,举人500余名,其中不乏大家名儒。一代儒宗钱大昕,“于儒者应有之艺,无弗习,无弗精”,“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精”。(段玉裁《潜研堂文集序》)其中尤以史学成就为甚。他竭力支持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冲破“尊经轻史、陋史荣经”的藩篱,开创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在乾嘉学派中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廿二史考异》集毕生精力而成,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巨著。此外,外交家顾维钧,地理学家童世亨,实业家胡厥文、吴蕴初等亦因其突出贡献为世人熟知。

如今,地杰人灵的嘉定已度过了八百多个春秋,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还将叙写怎样的新篇章?我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钟源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