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众品牌中国CEO解读在华转型:产品是基石,品牌需重塑
第七届进博会上,跨国车企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市场已然成为他们探索转型道路上的关键试验场。
这些车企不再仅仅将技术创新局限于满足某一特定市场的需求,而是将中国市场视为推动全球技术革新与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强化本土化研发”不仅出现在跨国车企高管的言谈之中,更是落实在了与本土科技企业的合作备忘录上,体现在中国团队日益提升的主导权上,展现在不断翻新升级的研发中心上。
作为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汽车工业的启蒙者,大众汽车集团无疑是这场改革的引领者,其在中国市场的转型投资史无前例,也是目前所知的车企中投入最坚决的。
相比更多与中国团队进行智舱和智驾合作研发的企业,大众汽车集团直接在其持股75%的“大众安徽”开发新能源车架构、平台和进行产品定义,并与小鹏合作从零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车。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
可以预见的是,如此坚决的投入,背后瞄准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而是将中国成果输出全球。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大众在中国学到的最关键的秘诀就是要快。“我们能在中国把新车开发周期缩短到36个月,既然我们能在中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在其他国家不能呢?”
专门生产纯电动车的安徽大众今年推出了首款车型——大众ID.与众。这款车是大众在华智能电动转型的首款力作,但销量未见惊喜。
作为一家刚成立一年的新合资公司,大众安徽在渠道上还不完善。“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要大幅增加经销商网络还为时尚早。”孟侠表示:“我们也不敢断言ID.与众作为第一款车一定会爆火。”
大众安徽首款产品的前景,为大众汽车在华转型带来了一丝不确定性,但它此时更大的意义,还是表达战略层面的坚定决心。
孟侠介绍称,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战略转型主要包括三方面——好的设计、创新科技、新车阵容。
首先,通过中国专属的设计和科技DNA,锐化品牌体验。比如,由大众汽车中国和德国团队共同研发的ID. CODE概念车展示了大众汽车集团针对新时代出行而打造的全新中国DNA,它将在合资企业的未来车型中得到体现。
其次,坚持创新。大众汽车集团设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至今年年底会吸纳3000名专家,全速开展各项研发工作。
另外,大众和小鹏合作开发的全新CEA电子电气架构有了很大进展。其与本土科技伙伴也在紧密合作,比如大众Cariad软件公司与地平线合资的酷睿程公司在推进新技术研发的同时积极融入中国的出行生态链。“这不仅让我们做好了技术储备,也实现了降本增效,成本降低了30%。”
根据规划,至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所有关键的细分市场中推出约35款新车型。2026年起,将形成高效燃油车、长续航插电混动车和纯电车型在内的丰富阵容,其中也包括与小鹏合作开发的首款SUV车型以及全新的CMP架构下的车型。此外,也不排除会开发当前增长势头迅猛的增程车。
时至今日,跨国车企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产品只是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此后的第二步是,“需要让新世代的消费者重新认识大众,在爱好者和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活力、进取、创新、时尚的代名词,”孟侠表示,“大众汽车在40岁人群中的知名度可能更高。年轻群体可能不了解桑塔纳在当时所成就的辉煌,认为以前桑塔纳的成功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的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大众汽车需要进一步锐化品牌形象。”
孟侠还透露,大众安徽正在采用新的零售概念,在大城市中设立品牌体验中心,打造全方位的用户体验。
事实上,跨国车企在中国的转型是一项复杂的课题,每一笔投入都不会有确定性的回报。对于跨国车企在华的合资公司而言,由于受到市场内卷的影响导致自身“利润奶牛”属性减弱,同样也会反噬股东双方的收益,并影响后续的研发和可持续发展。
在华深耕40年的大众汽车集团,仍然在转型时代上下求索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