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焚香默坐,消遣事虑
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
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筯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功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元末明初文学家
瞿佑《线香》
古人居士焚香熏香,以香伴读,炉热情暖,青烟翠雾中启迪智慧、濡养身心,是一种真实而平常的生活方式。
黄庭坚所言,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明代 陆师道 《临文征明吉祥庵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香不仅仅是一种风雅的点缀,更是一种生活情趣的追求。在古人的心目中,用香首先是道德修养的需求。
中国传统香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以《周易》和《黄帝内经》为基础,同时结合了阴阳五行学说、十二经络学说、中草药学等理论,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到了今天,已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和制香流程。“线香”早在宋明时期就已经出现。线香燃烧时间比较长,所以又被成为“仙香”或“长寿香”,古时候常见寺庙以线香长度作为时间计量的单位。因此也被称为“香寸”。
观复博物馆早期文创产品
线香的使用在古代极其普遍,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平民阶层,无论是庙宇殿堂还是寻常巷陌、书阁酒楼,随处可见袅袅香烟升起。可以说线香是古人居家养生、陶冶情操必备的日常用品。线香作为常见的香品之一,也具有香道的养生祛病、美化环境、怡神悦心、参禅修炼等多种作用。
南宋 马远《西园雅集图》
威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 铜鎏金蚰耳香炉
观复博物馆藏
古时读书人的案头一般都会放置一个小巧的香炉,这是古人的一个焚香习惯,陈宓的《和喻景山》中就曾写到:“而今已办还山计,对卷烧香爱日长。”从宋朝的画卷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的香炉样式,比如宋徽宗的《文会图》,图中的一块大石桌上,就放了一个青铜香炉;还有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卷》,描绘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名士的一次聚会,而在聚会的画案上也放了一个精致的白瓷香炉。所以,烧香是宋朝文人读书、娱乐、聚会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
观复博物馆早期文创产品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夔耳香炉
观复博物馆藏
随着青铜、瓷器技术成熟,香炉的制作于各种创新的造型相继出现,青铜香炉一般适用于王公贵族,显得庄重肃穆,而瓷器的香炉不似青铜的那样沉重,通常有成精致小巧的造型,更适合民间的百姓和文人使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官宦士大夫的家中甚至还有大型的香炉,它们造型独特,有鸭型或狮型的,称为“香鸭”和“金猊”,摆放在会客厅中,尽显富贵庄严之气。
明晚期 铜鎏金獬豸香薰
观复博物馆藏
(出镜观复猫:马都督)
明晚期 铜云龙纹鎏金莲蓬头熏炉
观复博物馆藏
明代 铜鸭踩金蟾形香熏
观复博物馆藏
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香笺》论香篇里,指出焚香的妙处,并宜以茶相伴:“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塌帖,挥尘闲吟,温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热意。谓古助情可也。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焚香可静穆身心,集中心神。”
香事在一定程度也说明了文人生活。明代屠隆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概括:“香之为用,其利最溥。” 此话道尽香在文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用处。
焚一炉香可以清净身心、提神醒脑。煮一壶好茶,香炉里香烟袅袅,好生惬意。可以说焚香宜与美好的事物相伴。
图片来源:Pexels.com
观复博物馆以焚香兼诗意化的雅事,推出符合大众日常生活的——紫气香韵系列线香套装[鹅梨帐中香]、[日檀夜沉]、[芳香辟秽]。
“江南李主帐中香”有此方:「沉香一两,鹅梨十枚。右用银器盛,蒸三次,梨汁干即可。」鹅梨是一种香味强烈的梨,将鹅梨挖去内核,装入沉香末、檀香末,密封,然后用火蒸——这是把原料之一的香梨直接当作容器,蒸过之后,梨肉连同其中的香末一起研碎、和匀,做成成香。通过鹅梨蒸香“借”梨的果香,将清而甜的香芬浸入沉香,予人异常清新的鼻官享受,是古法“凡是生香,蒸过为佳”的沿袭。香方:鲜梨、丁香、苏合香、蜂蜜、海南沉香、印度老山檀香等。
“以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是古人洁净清香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代代相传,延用至今。明代宫中,不论冬夏,必于殿口内设炭火一盆,燃苍术杂香,用以清秽。艾草在古代被称为“百草之王”,可扶助正气,通经活络。崖柏乃多寿之木,《本草纲目》记载崖柏可养人心气,安魂醒脑,香气亦能舒缓精神。
檀香属于“明香”,明火点燃后其味道能迅速充满整个空间,可谓“香远益清”。
沉香是经年老树受伤后真菌侵入结成的香脂,其结香过程需要十几年,几十年。沉香香气独特,凝聚内敛,层次丰富。从传统角度看檀香和沉香都具有养生价值,沉香之气是下行而檀香是上行。温暖的檀香,白天点燃一支能提高正气,安抚神经,消除杂念。入夜后,点燃一支沉香,伴着优雅而安静的香气,适合安神入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