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现场|上博最晚揭秘的“海上书画馆”:溯源海上千年书画史
继上博东馆书法馆、绘画馆之后,澎湃艺术日前探访了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书画展陈中最晚“揭秘”的一个展厅——“海上书画馆”,这也是上博东馆全新增设的一个展厅,意在围绕“何以海派”进行上海书画溯源,从文人画史角度对上海历代书画成就进行梳理,考察其美术史的地位及影响。
首轮“海上书画馆”的展品共计61件,其中一级品20件,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该展厅将通过北宋米芾《行书道祖帖卷》、元代曹知白《清凉晚翠图页》、元代杨维祯《草书录余善和张雨小游仙诗轴》、元代李升《淀湖送别图》、明代文嘉《曲水园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清沈源《冰嬉图卷》等书画作品,共同讲述海上千年书画所取得的成就。该展厅也将于11月迎来开放。
海上书画馆
海上书画不等于“海上画派”
“海上书画不等于‘海上画派’,一字之差,就是2000年与200年的差别。”上海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说。上海从历史、经济、考古方面来看都不是“小渔村”,但大家对上海书画成就的认知还停留在“小渔村”的概念,过去人们只知道上海有“海上画派”。“海上画派”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发展壮大,在“海上书画馆”的展览体系中只占一小部分。
1958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上海的面积成倍扩大,但是上海的文化史、尤其是上海的书画史却没有很好地重写。从书画角度而言,海上书画馆的展陈可以说是第一次呈现上海地域美术的系统梳理。
北宋 米芾《行书道祖帖卷》
“我想通过对海上千年书画的梳理,来解答上海在书画成就上不是‘小渔村’,在江南文人画史的发展中,上海这片地域也不是“边角料”,它恰恰也是核心之一。”凌利中提到,海上千年书画史,经历三个高峰,几乎伴随着文人画史的各个重要阶段,如“法帖之祖”——《平复帖》、元代上海文人画成就、明初云间书派与上海吴门前渊、以及古代画史最后一个高峰——海上画派乃至近现代名家之成就。
元代 杨维祯《草书录余善和张雨小游仙诗轴》
他坦言,当年办董其昌大展是艺术界的“狂欢”,而对海上书画馆的打造则无异于一次“书画考古”,通过书画的载体,梳理上海的人文2000年,溯源海派文化。这也正是“海上书画馆”入口处的匾额——“何以海派”所指的意义。
凝聚上博书画九年学术成果
据介绍,“海上书画馆”的学术体系来源于上博书画专题研究“海上三部曲”九年的学术成果,尤在其中“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的学术架构上进一步延展。其中的亮点包括重新发掘元末明初上海画坛的成就,通过梳理并增考那些为画史忽略甚至几近淹没的人物,提出了上海吴门前渊/先驱的概念。展陈亦对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间上海书画鉴藏史进行系统梳理与呈现。
明 马愈 《畿甸观风图卷》(局部)
元 李升 淀湖送别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元 李升 淀湖送别图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地方志《淀山图》载上海千年双子山——“淀山”“箕山”
展出的元代李升《淀湖送别图》、明文嘉《曲水园图》卷等勾画的是一幅元明以来上海城市人文的迁移路线图。李升是元末著名画家,山东濠梁人,晚年移居上海淀山湖畔。《淀湖送别图》是目前传世所见最早描绘青浦淀山湖景物的代表作,其意义,犹如南宋佚名《西湖图》卷、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文嘉是文徵明第二子,《曲水园图》卷是文嘉为友人上海董宜阳所绘的乡间别业曲水园的景致。董宜阳,上海闵行马桥人,身出名门而攻于学问艺术,与吴中文士和书画家多有交游。文嘉所描绘的这一方水乡幽境,正是园主人董宜阳“只知身世常闲逸,不道人间有是非”的乐土。
明文嘉《曲水园图》卷(局部)
明中叶上海地区的鉴藏活动主要围绕以“顾陆张何”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展开。展出的一件陆深《行书收藏书画稿本》册可视为陆氏的收藏实录。陆深居于浦东,擅书画,精鉴赏,家中收藏甚富,不过陆深不喜欢在自己的藏品上钤印作题,所以关于其收藏的详情很难调查。《行书收藏书画稿本》册为其日常笔记,记录了某年六至九月间的收藏,通过该册可知陆深于短短三个月内,收蓄唐宋元明书画89件,其中以王维、韩干、李公麟、郭熙、马和之、赵孟頫、黄公望、王蒙等名家之作为主。
陆深《行书收藏书画稿本》册(局部)
海上绘画馆此次还展出了全册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和清张琦、项圣谟《尚友图轴》,汇聚了董其昌唯二的两张“标准像”,非常难得。
董文敏小像
清张琦、项圣谟《尚友图轴》
营造浓郁的海派文化氛围
上海最为被观众所熟知的“海上画派”的内容在海上书画馆最后一个版块中呈现,该版块讲述自1843年以来的近现代上海美术,除了展出国画,还包括油画、水彩、素描以及外国人所绘的中国画作品等。
展览现场
印度诗人泰戈尔赠《徐志摩山水陆小曼题诗合页》
对于近现代上海美术的展示,涉及传统海派、 洋画运动、革命美术、抗战美术等,呈现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朱屺瞻、林风眠、颜文梁等人作品,勾勒近现代上海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海派书房
延续此前书法馆和绘画馆的布展思路,该版块也打造了与内容主题相呼应的“书画八景”中的三景——从“石库门”、“海派书房”到“画禅室”。其中“石库门”采用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形制,呈现了从门套、门框到门楣的经典。“海派书房”以写实手法,呈现了百年前上海老洋房的风格。从柚木方格地板、竖式格子门、浅松绿色墙面、墙壁木饰护壁,到横式钢琴、立式衣帽架,具有浓郁的海派文化气息,是上海的城市会客厅。
海派书房对面,荧屏上循环播放着两部片子,一部为介绍展览内容的主题片,一部则为陈逸飞执导的《海上旧梦》的剪辑片,不断闪现着的三十年代上海的人事风貌,伴随着耳畔传来的怀旧曲目,营造出浓郁的海派氛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