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5类他汀药物横纹肌溶解风险排序,一定看到最后

2024-11-06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他汀最严重的副作用横纹肌溶解的那些事?

——他汀肌病或横纹肌溶解风险排序?

上两讲,我们讲了哪些人群需要服用他汀?他汀避免与哪些药物合用?不同疾病如何选则他汀?你要掌握这些疾病LDL-C 目标值是多少?

这一讲,就讲一讲他汀最严重的副作用横纹肌溶解的那些事。

1.哪些药物与阿托伐他汀药物合用增加其肌病的风险?

(1)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如果同时应用下表中所列药物,则增加肌病的风险。如果出现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或确诊/疑诊肌病,应中断他汀治疗。

(2)医生在考虑联合应用他汀和任何上述药物治疗时,应仔细权衡潜在的利益和风险,并应认真监测患者的任何肌肉疼痛、肌肉压痛或肌肉无力的体征和症状,尤其是在治疗开始的数月及任何一种药物剂量上调期间。

(3)当阿托伐他汀与上述药物(见【药物相互作用】)同时应用时,应考虑降低阿托伐他汀的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在上述联合用药的情况下,要考虑定期进行肌酸磷酸激酶的测定,但这样的监测并不能确保可以预防严重肌病的发生。

2.哪些症状提示(可疑)肌病?

主要表现:肌肉无力、疼痛、压痛。

(1)肌肉无力:主要表现为对抗重物困难,日常活动受限。

肢体肌肉无力,可以局限或广泛。

(2)肌肉疼痛:肌肉部位出现疼痛或不适。

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运动后加重。

(3)肌肉压痛:在触诊时可感受到肌肉的压痛。

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是肌肉无力和疼痛,结合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可以帮助诊断。在临床上,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和体征对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3.如何诊断肌病?

对于任何弥漫性肌痛、肌肉压痛或无力,和/或显著的的者应考虑为肌病。

建议立即报告原因不明的肌肉疼痛、肌肉压痛或肌肉无力,尤其是伴有不适或发热时或者肌肉体征和症状,在停用他汀后仍存在上述症状时。

尽快来医院进行肌酸磷酸激酶检测,如果升高数倍,

肌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肌肉活检。以下是诊断肌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临床评估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起始时间、进展情况、家族史等。

体检:检查肌力、肌肉萎缩、肌肉压痛、反射等,评估神经和肌肉功能。

(2)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检查:

l肌酶水平:如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通常在肌病患者中会升高。

l自体免疫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肌肉特异性抗体等,帮助排除或确认自身免疫性肌病。

②电解质和肾功能检查:评估可能的代谢性原因。

(3)影像学检查

①肌肉超声:通过超声检查肌肉结构的变化,如液体积聚、肌肉萎缩等。

②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帮助评估肌肉的组织变化和损伤,特别是在辨别不同类型肌病(如炎症性肌病和遗传性肌病)时。

(4)除此之外,电生理、肌肉活检,甚至必要时遗传学检测等等。

4.哪些疾病容易与肌病混淆?

(1)神经根病或周围神经病

(2)多发性硬化症

(3)内分泌病(如甲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重症肌无力

(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6)感染(如病毒感染导致的肌痛)。

5.肌酸磷酸激酶检测升高多少方可诊断肌病?

一般情况下,CK水平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即约 > 500 U/L)通常被认为与肌肉损伤相关。

在某些类型的肌病(如炎症性肌病或遗传性肌病)中,CK水平可能升高更显著,甚至达到正常值的10倍或更高。

CK升高的具体数值与诊断的关系

轻度升高(3-5 倍):可考虑存在轻微肌肉损伤,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

中度升高(5-10 倍):可能指示肌病的存在,但需进一步确认。

明显升高(> 10 倍):提示较为明显的肌肉损伤,通常有利于支持肌病的诊断。

6. 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并非肌病特有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在解读CK水平时要综合考虑其临床表现、病史及其他检测结果。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评估CK升高的原因,并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并不总是意味着存在肌病,可能由多种其他因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CK升高但未诊断为肌病的原因:

(1)运动和体力活动

强烈或剧烈运动可以导致肌肉损伤,导致CK水平暂时性升高。

(2)外伤

外伤、手术或肌肉挫伤等外部损伤会导致CK释放到血液中。

(3)药物

某些药物(如他汀类、抗生素、麻醉药等)可能会引起肌肉损伤,进而导致CK升高。

(4)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流感、乙型肝炎)也可能引起CK升高,尤其是伴随肌肉疼痛和炎症时。

(5)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肌肉代谢异常,从而引起CK升高。

(6)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引起肌肉的间接损伤,导致CK升高。

(7)酒精和毒素

酗酒或中毒(如重金属)可以引起肌肉损伤和CK升高。

(8)肌肉疾病

某些良性的肌肉疾病(如肌肉肥厚性疾病或某些遗传性肌病的早期阶段)也可能导致CK水平升高,但尚未达到正式诊断标准。

(9)合并症

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等)可能与CK水平升高相关,尤其是在病人存在其他背景因素时。

7.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多少提示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由于肌肉损伤导致肌肉细胞破裂,释放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他物质进入血液的病症。CK的升高程度可以反映横纹肌溶解的严重程度,但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能明确界定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

CK水平与横纹肌溶解的关系

(1)CK升高:

轻度升高:CK水平在正常值上限的3-5倍,通常不提示横纹肌溶解。

中度升高:CK水平在正常值上限的5-20倍,可能与横纹肌溶解有关。

明显升高:CK水平超过正常值的20倍(> 1000 U/L),尤其是升高到3000 U/L或更高时,通常可以怀疑存在明显的横纹肌溶解。

(2)极高水平:

在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CK水平可能会升高到1万 U/L,甚至更高,例如在重症肌肉损伤、严重脱水、药物相关-myopathy(如毒品、酒精),或严重创伤等情况下。

(3)诊断横纹肌溶解的依据

尽管CK水平升高是横纹肌溶解的一种指征,具体的诊断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高CK并不总是代表横纹肌溶解,医生会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来确诊。

①临床表现: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无力、肿胀、尿色改变(如茶褐色尿)等症状。

②验室检查:CK升高是一个重要标志,能高于正常范围,但没有明确的绝对值。其他相关指标如肌红蛋白、尿液中肌红蛋白、肾功能测试等也是判断横纹肌溶解的依据。

8.他汀类药物肌病或横纹肌溶解风险排序?

他汀类药物广泛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但在一些使用者中可能引起肌肉相关副作用,包括肌病和横纹肌溶解。不同种类的他汀在引起这些副作用的风险上有所不同。以下是根据公布的研究和指南对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的肌病或横纹肌溶解风险的排序和相关文献支持。

根据权威数据和相关指南提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肌病风险较高,匹伐他汀的风险中等,而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风险则较低。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医生应评估使用者的风险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Edelstein et al. (2015) 的一项荟萃分析、Toth et al. (2013) 《心血管疾病》、Kwak et al. (2010) 、Gillespie et al. (2009) 、Goldstein et al. (1997) 等。

亲爱的家人,今天您学会了吗? 下期再见!

联合出品:科普辽宁-中国医大一院 科普基地

本文撰稿:中国医大一院 陈思娇

通用绘图:CMU科普园 医学生团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科普辽宁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5类他汀药物横纹肌溶解风险排序,一定看到最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